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疱疹性咽峡炎就是手足口病吗?


随着气温的升高,肠道病毒开始活跃,各地逐步进入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

今天笔者对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这两种疾病,以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做个简单的探讨。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 A 组(1~10、12、16、22 型,其中 A16 也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病毒感染所致,少部分病例由B组 1~5 型(相对少见)和埃可病毒 3、6、9、16、17、25、30 型参与其中。据台湾的研究显示,在EV71暴发流行时期,约10%儿童发生症状性EV71感染也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很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主要累及 1~7 岁小儿。同一患者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疾病。潜伏期约为2~4 天,常突起发热。发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亦可高达 40 以上,一般持续 2~4 天,偶可引起热性惊厥。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可伴发呕吐。


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mm,四周有红晕。在大多数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的,并发症很少,偶尔会并发腮腺炎。但是EV71感染可并发严重的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该病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夏秋季多见。特征表现为口腔疱疹或者溃疡及位于手足部皮疹。一般病程较短而轻,多于1周左右痊愈,少部分患者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等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可以看看下图来比较一下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病原到底有没有区别。


从病原谱来看,引发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高度相似。其中EV71和CV-A16是既能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又能引起手足口病。


正因为两种疾病的病原谱的高度重合,临床表现的高度相似,在2013年《WHO手足口病临床管理与公共卫生应对指南》中,明确指出应将疱疹性咽峡炎纳入手足口病临床管理路径中。


然而,部分手足口病的确可能只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而至始至终就是没有出现皮疹。那该如何诊断呢?


根据我国卫生部的指南明确指出: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因此专家推荐:没有出现皮疹,仅有口腔疱疹的,建议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果有口腔疱疹,又在手、足、臀等部位出现了皮疹,建议诊断为“手足口病”。


鉴于鉴别的意义不大,专家建议疱疹性咽峡炎都按手足口病来对待处理。

临床研究总结

  • 疱疹性咽峡炎不一定就是手足口病,但也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手足口病”,时刻应提高警惕,提高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能力。


  • EV71 感染重症病例甄别的关键是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及时记录。


  • 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


  • 及时就诊,进行合理抗病毒治疗,可有效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足口病如何防治?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手足口病吗?
疱疹性咽峡炎:儿科医生经常遇到的 5 个问题
手足口病6大变化,越早知道越好预防!
夏季手足口病高发,这15个问题你必须知道!
手足口病 诊疗须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