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伯年:海派巨匠,雅俗咸宜(下)

今天,任家小白继续为各位家人来介绍任伯年。

  (紧接上期)              

    任伯年与“海派四杰”中的其他三人都有很深厚的交情。如今这“海派四杰”中,我们最熟悉的是吴昌硕。任伯年与吴昌硕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两人相交莫逆。任伯年的年龄比吴昌硕只大四岁,但对吴昌硕开始习画却给予了非常切实的指导。他对吴说:“子工书,不妨以篆籀写花,草书作干,变化贯通,不难其奥诀也。”就是说,你的书法好,不妨以篆籀的笔法来画花,以草书的笔法来画枝干,这样变化贯通,你就不难找到绘画的奥秘和诀窍了。”这个指导对吴昌硕后来在绘画上的成功有着莫大的关系。吴昌硕在总结自己的绘画时曾说:“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任伯年给吴昌硕画过多幅肖像画,如《芜青亭长像》《饥看天图》《寒酸尉像》《棕阴纳凉图(吴昌硕小像)》《蕉阴纳凉图》等,无不传神,深刻地表现出吴昌硕不同时期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吴昌硕对这些画自是爱不释手,曾在多幅画像上题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如他在《饥看天图》的题诗中写道:“造物本爱我,堕地为丈夫。昂昂七尺躯,炯炯双青矑。胡为二十载,日被饥来驱。频年涉江海,面目风尘枯。深抱固穷节,豁达忘嗟吁。生计仗笔砚,久久贫向隅。典裘风雪候,割爱时卖画。卖画犹卖田,残阙皆膏腴……”

《饥看天图》

    19世纪80年代是任伯年绘画的成熟期,也是他绘画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一直延续到90年代他因病去世。这一段时间,由于任伯年名声大噪,上门求画的顾客特别多,创作的数量大大增加。由于过度劳累,加上早有吸食鸦片的习惯,导致任伯年的身体严重透支。因为身体透支,要保持创作的体力和精力,又要以鸦片来提神,这便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让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后来,他因此而患上肺病。

    1894年,任伯年拿出多年积蓄的两万多大洋,委托其表姐夫在老家为他购置田产。他是准备离开上海,回家休养身体的,同时也是怕自己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以为妻儿留下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产业——因为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是有担心的。要知道,两万大洋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当时一块大洋可以买到30斤米,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至少也在100元以上,两万多大洋就是200多万元,这可是他一生的积蓄。然而哪里知道,他所托非人,他这表姐夫可是一个大赌棍,拿到表弟的这两万多大洋,全部送进了赌局,而以一份假的田契来糊弄任伯年。待重病中的任伯年得知真相,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他痛心疾首,从此卧床不起。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一月初四,任伯年因肺炎加重不幸去世,享年56岁,一代画坛大师从此永远放下了他手中的画笔。

    虚谷闻知后,痛哭失声。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挽联:

笔无常法,别出新机,君艺称极也

天夺斯人,谁能继起,吾道其衰乎?

    吴昌硕从苏州赶往上海,帮忙料理后事,并赋挽诗、挽联。他的挽联是:

北苑千秋人,汉石隋泥同不朽,

西风两行泪,水痕墨气失知音。

    任伯年至少有三个子女。长子任堇,原名光觐,又名任眺,字堇叔,又字越隽,号堇庵、弗齐,清凉道人,晚号能婴翁,工书善画。他以书法名重当时。他的章草书稚拙秀逸,收放自如,饶有意趣。他的山水画师法宋人,仙逸飘飘;他的花卉、人物画也画得很好。向他求画者众多,但他不轻易给人家画。上世纪20年代曾与于右任、谭泽闿、孙星阁等人创办艺苑画社。1936年去世。任伯年长女名叫任霞,字雨华,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她从小受父亲绘画的熏染,其人物画和花鸟画得到父亲真传,笔意与其父神似。据说,任伯年晚年因病常常精力不济,没办法满足所有上门求画的人,只好由任霞代画,几可乱真。任伯年去世后,任霞靠绘画卖画来颐养母亲,抚育幼弟,其孝行受到时人的称颂。任伯年其他子女的情况,小白暂时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只好先付阙如。

任伯年扇面画

    任伯年一生给我们留下的画作数以千计,这在明清时代的画家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画中精品,是他留给我们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是为绘画艺术不断奋斗的一生。他的成就也源于他一生的勤奋和努力。他的画,既有中国古代文人画的淡雅明净、清新俊逸,又符合当时普通民众特别是新兴的市民阶层所希望的平易通俗、富有意趣。他继承了古代文人画的笔意,但走的是一条与古代文人绝然不同的道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摈弃了科举这一条古代文人的必经之路,而是以职业画家的姿态,靠卖画作为自己生活的唯一来源。也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他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成为我国传统艺术现代化的先行者。

    关于任伯年的绘画艺术,历来评价不一,但从来没有人完全否定过他的艺术成就。当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在现代的知名度远远不及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绘画大师。任家小白不太懂画,那么,我们就来选取几位绘画艺术大师的评价,也许可以从中窥豹。

    上文中虚谷说他“笔无常法,别出新机,君艺称极也”,吴昌硕说他“汉石隋泥同不朽”,这当然是非常高的评价。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画界巨擘徐悲鸿的说法。

    徐悲鸿的名气自然不用小白说了,他笔下的奔马现已成为中国的国宝。徐悲鸿与任伯年虽未谋过面,但毕生对他倾慕有加。他说任伯年是“三百年中国画家第一人”。他一生都在大力宣传任伯年,想方设法收集任伯年的作品。他共收集了50多件任伯年画作,是收藏任伯年画作最多的画家。

油画《任伯年像》(徐悲鸿)

    在徐悲鸿收藏的《杜鹃》《西施浣纱》等多幅任伯年画作上,我们可以看到盖有“悲鸿生命”的印章,这是他专门为自己收藏的最钟爱的古画而镌刻的印章,可见其对任伯年的喜爱程度。徐悲鸿还为任伯年创作了油画《任伯年像》,并为任伯年画集撰写了《任伯年评传》。他对任伯年的评价,完全是不吝赞美之词,仿佛一位“追星”的小粉丝。且看看他都说过些什么:

    “伯年力透纸背,其画故以淡逸胜,而副页乃更逸,脱尽烟火气。”

    “高艺雄才,观察精妙绝伦,每作均有独特境界。”

    “伯年先生天才豪迈,工力绝人。”

    “吾国近人中最擅色彩者,当以任伯年为第一,其雅丽丰繁,莫或之先。”

    “伯年为一代明星,而非学究;是抒情诗人,而未为史诗。”

    “学画必须从人物入手,且必须能画人像,方见功力。及火候纯青,则能挥写自如,游行自在。比之行步,惯经登山,则走平地时便觉分外优游,行所无事。故举古今真能作写意画者,必推伯年为极致。伯年于画人像、人物、山水、花鸟、工写、粗写,莫不高妙,造诣可与并论。吾故定之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殆非过言。”

    徐悲鸿出生于任伯年逝世的那一年,即1895年。有人说徐悲鸿乃任伯年转世,我们权当一笑,但两位大师的精神一定是相通的。

    徐悲鸿好友,中国驻法公使、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孙佩苍也和徐悲鸿一样,非常喜爱任伯年。他说:“伯年之画,中年以降,独往独来,一以造化为师,逸宕纵横,横绝一世。其天才之敏利,吾国美术史上所罕有之人物也。”

    曾任北京画院院长的著名画家王雪涛说:“任伯年是一个很独特的画家,在'三任’(任熊、任薰,任颐)中,任伯年的成就及声誉最高,可以说他是一位'全能’的画家。他对于花鸟、翎毛、人物、山水乃至走兽、牲畜,无一不能,花鸟、人物尤为精妙,点写、双勾相得益彰,章法意境非常巧妙,宾主安排独特突出。风格奔放又精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伯年用色非常讲究,尤其用粉,近百年来,没有一个画家比得过他。他的画风,在当时成为一时风尚,并影响了许多年,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受他的影响。”

    任伯年是人物画的大师,他的人物画在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炎黄艺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的创建者黄胄也是我国著名的人物画家。在人物画上,他最推重的就是明代人物画家陈洪绶(号老莲)和晚清人物画家任伯年。他说:“陈洪绶画派清代几乎二百年无人问津,直至二任(渭长、阜长)少有起色,任伯年又承继二任衣钵,上窥老莲,方大放异彩。”1980年,黄胄在杭州西泠印社看到并临摹了任伯年的《寻梅图》,激动地题道:“深感任公才气功力惊人,吾应师之。”他评价任伯年不仅“晚清画家无人可比”,而且“明清以来造型能力无人过之”,“为三千年来之高峰,一览群山,奇峰突起。”

    曾任中国画研究会会长的陈半丁说:“任渭长学陈老莲做到了'炉火纯青’,而任伯年学陈老莲则一变其法,比任渭长出格。所谓'入范围而能出范围’,有自家面目,能独树一帜。他思想快、构思巧,比任渭长出格,是很了不起的画家。”

    现任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是这样评价任伯年的:“源出民间,化俗为雅;汲取文人,雅中带俗;巧借西法,化西为中;融会贯通,自成家法。”

    小白想,这么多书画界的大佬行家的评价,应该很有说服力了。其实,任伯年的影响不仅在中国,他也是世界上广有影响的画家。20世纪30年代,徐悲鸿、刘海粟等人携中国美术作品到欧洲的法、比、德、意、苏等国举办巡回展览,在西方各国引起轰动,其中就有多幅任伯年的作品,广受好评。徐悲鸿的法国老师、法国近代画家达仰看过任伯年的画作后,惊叹不已,当即写下了这样的评价:“任伯年真是一位大师。”

    最后,我们借用英国《画家》杂志对任伯年的评价作为本文的结束:

    “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的凡·高相若,在19世纪中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弱冠出道却又英年早逝,奇才任伯年何以领头“海派”
认识任伯年
画坛清末海派四杰之首——任伯年掠影
【觅画记】任伯年: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上)
他与吴昌硕同为“海派四杰”,徐悲鸿赞其是仇英后中国画家第一人
融合任伯年的造型与吴昌硕的笔墨,海派画家王一亭的独到之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