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书论66

刘熙载《艺概》【节录2】

        古人论用笔,不外疾、涩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以迟速为疾涩而能疾涩者,无之!

     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涩法与战掣③同一机窍,第战掣有形,强效转至成病,不若涩之隐以神运耳。

     结字疏密须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然乘除不惟于疏密用之。

     字形有内抱,有外抱。如上下二横,左右二竖,其有若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内抱也。背向内,弦向外者,外抱也。篆不全用内抱,而内抱为多;隶则无非外抱。辨正、行、草书者,以此定其消息,便知于篆隶孰为出身矣。
       字体有整齐,有参差。整齐,取正应也,参差,取反应也。
       书要曲而有直体,直而有曲致。若弛而不严,剽而不留,则其所谓曲直者误矣。
       书一于方者,以圆为模棱;一于圆者,以方为径露。盖思地矩天规,不容偏有取舍。

    书宜平正,不宜欹侧。古人或偏以位欹侧胜者,暗中必有拨转机关者也。《画诀》有“树木正,山石倒;山石正,树木倒”,岂可执一石一木论之。

         [评点]刘熙载(1813一1881),字伯简,号融斋,晚号窹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提学使。晚年主讲于上海龙门书院。一生以治经学为主,特别精通声韵和算术,子、史、诗、赋、词曲、书法无不通晓。著述甚富,有《四音定切》、《说文双声》、《说文叠韵》、《持志塾言》、《昨非集》和《艺概》等多种。《艺概》一书是他晚年的作品,共六卷,汇集了他历年来在文、诗、赋、词曲、书法、经义方面的言论。②椠人:椠读qian.椠人,读书人。清代以八股取士,读书人写字一般追求工整。③如音之有徽,生于宫:宫、徵(音只)分别是古代乐律中五音之一。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起点,宫的音高确定了,商、角、徵、羽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了。④龙,堪舆学术语。旧时风水术因山形地势逶迤象龙,所以把山势称作“龙”。⑤渴笔:书法线条上的一种形式,用含墨较少的笔写成,点画内丝丝露白。⑥振、摄:两种不同的运笔方法。振,指运笔时步步顿挫涩进;摄,指运笔时急促内敛。⑦陆柬之:唐代杰出书家。生卒年不详,江苏吴县人。虞世甫外甥,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书传其舅父笔法,与欧、褚齐名。③战掣:一种运笔方法,指笔锋微微向笔画两侧颤动着运行,以使线条遒劲。这种方法又叫“颤笔"或“战笔”。

        【简评】《艺概》记载了刘熙载平日探究书艺的心得。言虽简短,每每一语中的。如论作篆应“婉而愈劲,通而愈节”,这就比孙过庭所论更进一步。论隶书指出其特点是“势险节短”,并应以奋笔作书。其中论作草书如何增减笔画,移易位置,以及应该吸收其它字体的特点等见解尤有新意。

    对于用笔的提按、疾涩他也有很精到的看法。如“重处正须飞提”,“轻处正须实按”,“涩非迟也,疾非速也”均为度人金针。

    他还强调作书要于变化中求得统一。“整齐、取正应也,参差、取反应也”,说的是结构章法上的变化统一;“曲而有直体,直而有曲致”,说的是点画形态;“一于方者,以圆为模棱;一于圆者,以方为径露”,讲的是圆笔、方笔的运用。只顾整齐划一则易死板,只求局部变化则易散乱,因此必须在变化中求得整体真正的统一,能善于处理这两者间的关系,则书艺可至妙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熙载【艺概 节录】
张国安书法教材丨用笔与生命意识(连载之八)
书法问答:真、草如何结合?作真如草、作草如真是何道理?
书法的疾与涩 - 墨墨无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什么是书法中的“疾涩”?“疾涩”和“迟速”是一回事吗?
疾涩相依--《祭侄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