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水画常用皴法,(附老师教学视频)



山水画,是人在面对自然山川时,从触景生情到寓情于景历程的浓缩。画景为抒情,用笔为达意,最后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力求达到“化景物为情思,融山水于一体”的绝妙境界。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常用的皴法:


一、斧劈皴 - - -


马远《踏歌图》


点击播放,欣赏《芥子园画传》——小斧劈皴画法)



笔线遭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绿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披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画斧劈披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再用淡墨渲染。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二、披麻皴 - -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点击播放,欣赏《芥子园画传》——披麻皴画法)



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要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笔线长的称长披麻,笔线短的称短披麻。这种披法常用来表现土质山,或质疏松的岩石。董源多用披麻效描写江南山水,淡墨轻岚,不装巧趣,具有浑朴自然的风格。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披麻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三、云头皴 - - -

郭熙《窠石平远图》


笔多屈曲迂回,向中心环抱。如“夏云多奇峰”,故称云头皴。这种效法创自北宋山水画家郭熙,他的山水烟云隐现,奇峰多变,“独步一时”。


四、雨点皴 - - -

范宽《雪山萧寺图》


亦叫豆瓣披,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它能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在画史上运用雨点披的成功范例是北宋范宽,他的皱法被人称为“枪笔”,他的山水具有“峰峦浑厚,势状雄厚今的独特风格。


五、荷叶皴 - - -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点击播放,欣赏《芥子园畫傳》——荷叶皴画法)



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当你远望黄山的莲花、莲芯二峰时,可以看到荷叶皴在自然界中的情景。


六、折带皴 - - -

倪瓒《渔庄秋霁图》


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这种皴法用以表现方解石和水层岩的结构。“元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喜画折带皴,用“渴笔”(笔头含水很少)画出,虚灵秀峭,极有艺术魅力。


七、解索皴 - - -

王蒙《春山读书图》


是披麻皴的变法,行笔屈曲密集,如解开的绳索,故名解索皴。元代山水大家王蒙喜用此法,清代王概说他是“用古篆隶法杂入皴中,如金钻搂石,鹤嘴划沙。”故“尖而不稚,劲而不板,圆而不成毛团,方而不露圭角。”



可见王蒙的解索皴是笔笔中锋,寓刚于柔的,难怪倪云林称赞道:“叔明(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如果把解索皴画成疲软的乱麻团,就是失败。


八、米点皴 - - -

王原祁《仿高克恭云山图轴》


这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独创,它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井用,最能表现江南山水间晨初雨后之云雾变幻、烟树迷茫的景象。米芾的点形阔大,称大米点,米友仁画出的点形略小,称为小米点。


米点破不是臆造的,据米友仁自题《潇湘奇观图》道:“此图乃庵上(指海岳庵)所见,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如此,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观临佳处,辄复得其真趣,成长卷以悦目。”可见米家山水来源于写生,米点皴是米氏父子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体验的产物。


九、墨块皴 - - -

陆俨少《深山积雪图》


这是现代山水画家陆俨少所创造。古人也有用大块水墨的,但多以点拓远山或拖出沙岸、浅渚,未曾入皴。陆伊少则以大块水墨作为皴法运用,收到了峰峦厚重,云气蒸腾,水墨淋漓,大气磅酵的艺术效果。


这种大块水墨如何运用?陆俨少说:“画大块水墨,饱蘸墨水,必须笔笔铺开,笔根着力,起手处更依附山石或丛树边缘,顺势连续点去,积大点而成块。下笔宜快,如疾风骤雨,合沓而进,顺势屈曲,不宜僵直,墨痕边缘宜毛,以便装点他物,如山石、林木等,可以少露痕迹,即使不画他物,边缘便是云气,也宜松毛,可得云蒸霞蔚之致。”


山水画的皴法是一种工具或手段,画家将其心中的审美意象借助于皴法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画面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因此,深入探索山水画皴法的内在价值对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山水画要先临摹传统山水画局部,练习皴法,待有了一定基础后,临摹山水画小品,再临完整的山水名作,也可写生与临摹同时穿插进行。

 


山水画的基本步骤


1、勾线,分出主次,概括勾线

2、皴擦,补充骨架,表现脉络

3、点染,丰富层次,补充画面

4、调整,添加细节,画眼留白

5、着色,渲染铺设,锦上添花


步骤一:勾线




步骤详解


画面大致分近、中、远景三部分:近景墨浓,中间略淡,远山最淡。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勾线(相对于整体来看)尽量明确、肯定。


勾线用笔不可犹豫不决,要“稳”、“准”,遇有败笔也不要怕,一直把整体画面勾完之后,再进行调整。

 

步骤二:皴擦



步骤详解


皴擦也就是长披麻,用线条浑厚的干笔、淡墨、侧锋擦出山石质感。要在大的线和骨架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以及树干、建筑物的体面和质感,使画面丰富起来。


“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 


步骤三:点染



步骤详解


普通树叶以横点画法为主,杂树则以松针、介字点和夹叶画法为主。一般用淡墨点染叶、苔、山石暗部及远山。山石上部点横点,草用尖笔点竖点,其余点圆点。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点染,加以充实,逐渐形成完整的画面效果。


染放在最后进行。一般以水分较多的笔触轻扫,不可大面积瞎涂,活眼要留出来(即留白),不可统统堵死。


点染一般需要进行多次调整,此时千万不可急躁,要待第一遍干透,再进行第二遍,否则,容易出现脏、软、死等毛病。 

 

步骤四:调整




步骤详解


关于整幅画的进展规律,李可染归纳出一个公式,叫“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也就是说,画面笔墨由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渐丰富起来时,容易出现局部的失调,也就是“碎”和“花”的现象。


这时需要用小笔触慢慢地调整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切不可急于求成,大笔涂抹,使各个局部化零为整,形成一个整体。且整体要有一集结之处——“画眼”,犹如人的眼睛,起着传神的作用。


统一整体的目的,就是在于突出“画眼”的存在。 


步骤五:设色



步骤详解


山石以浅绛、赭石为主色,树叶点以墨青,坪台施淡草绿,树点、苔点和水草墨青,远山花青。当墨色丰富到几乎有色彩的感觉时(一般要墨色画到90%以上),再考虑染颜色的问题。


上色过早,容易夺墨。墨色充分后上色,较易取得“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锦上添花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水画基础教程:图文详解山石画法
中国画常见皴法
书画运用手法名称
关于山水画
【经典】中国山水画皴法绘出的经典之作
山水技法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