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视角导入]刺心的痛——未成年人意外伤害调查(图)
[视角导入]刺心的痛——未成年人意外伤害调查(图)

(2005-08-10 08:47:03)

湖北日报张洁 王晶 周建跃 柯文婧


省卫生部门定期为辖区内的小学生做免费健康体检。张洁摄

每天“消失”一个班

进入盛夏,气温不断升高,游泳、戏水的孩子与日剧增,由此发生的悲剧也时有所闻。

6月30日,东西湖区养殖场将军路小学4名学生在附近一深约三四米的水塘内游泳时,一名12岁男孩不幸溺水身亡;

7月2日,洪山区青菱乡一名12岁女孩为救遇险的同伴自己身陷泥塘;

7月1日至7日,短短的7天时间内,有5名游泳者被江水夺去了生命,武汉警方为此发出游泳安全紧急警报……

今年暑假第一周,来自几家医院的消息显示:儿童意外伤害骤然增加。

武汉市儿童医院急救科、骨科、普外科已收治各种意外伤害患儿10余例。其中,溺水、坠楼儿童居多,已有两名小男孩不治而亡。

省妇幼保健院的统计显示,入夏以来,该院已接诊儿童意外伤害病例约20例,幸无人员死亡。

6月8日至10日,据对协和医院急诊中心的统计,该院3天接诊遭意外伤害的青少年患者就有61人,同济医院82人。

作为江水湖泊众多的湖北省,意外溺水而亡是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头号凶手。省教育厅分析去年中小学生溺水事故显示,去年全省因游泳溺水死亡的中小学生占非正常死亡学生总数的51.3%,超过一半。从溺水事故发生的时间看,主要发生在含双休日和暑假。其中暑假期间溺水死亡学生占溺水死亡学生总数的45.2%。其次是发生在上学、放学途中。

从溺水死亡的学生的情况看,一是农村学生偏多。武汉市溺水死亡的学生68.8%是黄陂、新洲、江夏等农村学生;18.8%的是外地学生暑假放假期间到武汉探望务工父母时,在汉江、长江等处游泳发生溺水死亡事故。

溺水死亡的学生中小学生多。小学生溺水死亡人数占溺水死亡学生总数的68.2%。

近年,中小学生游泳溺水、一次死亡两人以上的事故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结伴戏水,一旦有同伴意外滑入深水区,或在上学、放学途中有学生发生意外落水时,同伴竞相施救而引发多人溺水事故。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平均每天有40多人,差不多是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八成的意外伤害本可避免

意外伤害是儿童和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

青少年意外伤害包括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自杀、毒品、性侵犯、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艾滋病等20多种。

许多少儿在“意外”中付出了惨痛代价,给家庭和自己留下了终身痛苦,尤其是给个人生理和心理上的严重损伤,往往永远无法愈合。

东西湖区一位13岁的男孩东东去年不幸被电击失去了双手后,爸爸离家出走,东东不得不辍学,与靠摆水果摊糊口的爷爷相依为命,法医鉴定东东为二级伤残,医生确认他那被烤焦的双手永远无法恢复功能,看着可怜的孙子,爷爷不由老泪纵横:“现在我还能给他喂饭,我死了,谁来照顾他啊?”医学专家认为,80%的意外伤害本可以避免。从近期武汉各大医院接诊的意外伤害情况不难看出,1至5岁低龄段儿童意外伤害为被动型,即在无大人照看下发生的家庭意外伤害,如摔伤、烫伤、砸伤、动物咬伤等;18岁以下青少年突发意外伤害则多为主动型,即在外出活动时发生如溺水、交通事故等。

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杨勤举例说,她接诊的意外伤害患儿中,有的是误吃妈妈的避孕药导致性发育过早;有的是在沙堆里玩耍被运沙的履带掩埋致死。“如果家长多一些防范意识,如果孩子有一点自我防护技能,情况可能就会不一样。”她指出,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和青少年自身缺乏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弱,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长期从事意外伤害研究的刘筱娴教授指出,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她建议,可在学校设置安全卫生教育课程,用以提高儿童对意外伤害的预防和自我表现保健意识。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要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和生活习惯,避免意外伤害。“要让孩子学会自防自救”,武汉市红十字会培训师骆钢强在他编写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自防自救》中呼吁。骆钢强对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有近20年的研究和经验,对青少年意外伤害和生存能力的关注也有10年了。

他说,儿童处于人生的弱势阶段,对许多伤害都很茫然、无意识,需要接受生存教育。从1990年开始,武汉红十字会开始了对部分教师、家长和孩子的意外伤害救护培训,多次举办相关主题的夏令营。

他们正在多所学校进行系统的生存教育实验,使更多孩子得到自防自救的知识。

安全教育刚刚起步

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省政府每逢开学,都要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安全教育。省教育厅每当汛期来临,都要派人到各县市,排查中小学危房。武汉市政府尝试解决中小学生安全问题,明确规定:校长是本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政府和教委负领导责任。市教委还做出硬性规定:学生“外出”一律要报批。同时,还要求全市各学校利用假期,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自护自救能力。

暑假期间,记者见到武昌实验中学副校长胡雅华时,她刚参加完教材审定会,“我们马上就会有一本省级的安全教育教材了”,胡雅华兴奋地说。作为学校红十字会会长,胡雅华说自己安全这根弦绷得很紧。“学生可能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意外伤害,把学生罩在笼子里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教给学生安全意识和远离意外伤害的办法。”胡雅华介绍说,每年秋季开学时,学校都要进行人工救护的实际演练,在实践中把安全观念植入学生脑海,生命可贵的观念在消防演习、紧急避险演习中形成。

“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让我们安全教育的范围不断变化。以前多关注外界对学生的伤害,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胡雅华坦言,学校确保学生安全的压力很大,新问题总在出现。

预防意外伤害你我共参与

为什么说伤害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因为伤害造成了大量的永久性残疾和早死,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而且削弱了国民生产力;另一方面,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如果采用公共卫生学的分析方法和预防措施,伤害的发生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可以明显减少。而未成年人的意外伤害,更是人生社会无法弥合的伤痛。

记者在教育部门和学校采访时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预防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单靠教育部门,有时是防不胜防。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就需要政府、全社会、每一个人来参与解决。

在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国内外学者提出政府需要“四E干预”,即教育、经济、强制和工程四方面的干预措施。

国内诸多学者建议,对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进行教育干预不仅仅是在学校健康教育规划中设置安全卫生教育课程,还应该在社区健康教育及服务中,向父母、专业人员乃至其他公众提供有关意外伤害的技术培训,用以提高父母和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伤害发生后的应变及处理能力。同时要指导学校和家庭要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和生活习惯,指导他们合理、科学地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儿童少年的心理问题,远离危险因素,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园侵害:你了解多少?
如何破解学生暑期安全难题
做一个理想教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中学安全教育讲话稿(9)
服务 |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儿童意外伤害防范指南要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