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书画讲堂】俞丰| 古谱画竹秘要(八)

华夏书画讲堂
俞丰


序 言
本篇汇总古代主要竹谱和墨竹画论而成,大致按所讨论的内容归类,以清眉目,但其中亦难免有穿插互见的成分。古代墨竹画法、画论随时代而演变,故读这些画论,尤其需要注意结合时代风格加以辨析。
古谱画竹秘要
(八)
笔墨
明·郁逢庆《书画题跋记》
松雪自题《古木竹石》:“石如飞白木如籀[1],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柯九思善竹石,尝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1]籀,籀书,通常称大篆,是指秦代以前的篆书。
蒋风白
蒋风白
蒋风白
蒋风白
明·鲁得之《鲁氏墨君题语》
画竹须腕中有风雨,苏子云“当其下笔风雨快” [2],此其得写竹上上乘。若于墨渖中求之,正坠个中云雾。
[2]句出苏轼《题王维吴道子画》。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
画竹无论工拙,先须一扫钉头鼠尾佻达[3]琐屑之病,务使节节叶叶,交加爽朗,肥瘠所不计也。
[3]佻达,轻浮放荡。
蒋风白
蒋风白
蒋风白
清·汪之元《墨竹指》
写竹之法,先习用笔,如书家之用中锋。中锋既熟,复以全体之力行笔,虽千枝万叶,偃仰欹斜,无不中理。若使一笔不中,则桃叶柳叶,百病俱集。学者欲驱此病,必须握管时心心在中锋,行笔时念念着全力,久习而后能佳。
清·汪之元《墨竹指》
书家谓提得笔起,乃是千古不传语,墨竹亦然。提笔不起,安能作竹?书家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墨竹使笔亦当如是,细心体会,久而自见。
清·蒋和《写竹杂记》
用笔有迟疾,有提飞,有宾主(两笔即有宾主,主笔稍重。推之三四五叶,皆有主笔),有顺逆往来,有真有草(叠法则一),有粗细(粗勿渖墨,细即瘦笔),有沉着,有轻逸。
清·蒋和《写竹杂记》
笔法有飞笔(排叠末笔及结顶处用之),引笔(排叠及飞叶起处),交笔(左右两出及破去排叠用之),排笔(四叶排五叶排,皆顺行笔法),补笔(配合章法及连络大小段,或叶内补枝),枯笔(断竿枯叶),连笔(数叶相连如草书体,笔锋映带如牵丝)。
清·蒋和《写竹杂记》
野竹丛生,多枯枝败叶相纠结,可以用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月影风梢,亦同此意。
蒋风白
蒋风白
清·汪之元《墨竹指》
墨竹最宜苍老,苍老非怒笔生硬之谓。不苍老便是握笔不坚固,无臂腕力,故有桃叶、柳叶、蜂腰、鹤膝、鼠矢[4],百病俱见。徐文长诗云“一团苍老暮烟中”,不独墨竹为然,凡于画直皆宜如此。
[4]鼠矢,鼠尾。
清·蒋和《写竹杂记》
窃谓书画一理而不能一致,画法以浓淡显精神,今木刻无浓淡则板滞,无精神则臭腐,化板为活,化臭腐为神奇,非用墨不滞,用法不泥,乌乎可?
蒋风白
蒋风白
清·蒋和《写竹杂记》
用墨有浓淡,善书者晨起即磨汁,供一日之用,及其用也,但取墨华而弃其余滓,作画亦然。(墨华用撮法,如以锥蘸漆,今人谓之“撮墨作书得酣饱”,作画分轻重。)
清·蒋和《写竹杂记》
画法撮墨大抵用淡撮浓,若雨中垂梢,当以浓撮淡,更觉阴润。
蒋风白
蒋风白
疏解
“写竹还应八法通”,这句话几乎每一个学画者都耳熟能详。具体到笔法,竿用篆、节用隶、枝用草、叶用楷,看似有理,但若局限于此,那就是形而下的胶柱鼓瑟之论了。古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是为了启发引导后人的思路,并非死板的教条,因此切勿把这句话读死了。画竹最难在画叶,画叶最紧要的是“提得笔起”,蒋和提出“飞笔”、“引笔”、“交笔”、“排笔”、“补笔”、“枯笔”、“连笔”,未必全面,但很有启发性,可以结合画作加以理解。其他一些书法中的通病,在画竹中也要避免,这才是书画相通的核心。
墨法中,蒋和提出了“撮墨法”,这里略作解释:所谓“撮墨法”,有些技法书中称为“蘸墨法”,即一笔之中含浓淡二色,有“以淡撮浓”和“以浓撮淡”两种,其中“以淡撮浓”最常用。笔肚饱含淡墨,再以笔尖蘸取浓墨,即“以淡撮浓”,下笔之初为浓,渐画渐淡;反之,笔肚饱含浓墨,再以笔尖蘸取淡墨(或将笔尖蘸水),即“以浓撮淡”,下笔之初为淡,渐画渐浓。这种墨法运用得好,画面墨色变化丰富,滋润有神。撮墨的手法,蒋和形容为“如以锥蘸漆”,此真妙语也!


此君山房竹谱秦岐山道光二十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夏书画讲堂】俞丰| 古谱画竹秘要(十七)
郑板桥的墨竹
霍春阳讲堂:用笔和用墨
【书画课堂】技法:墨竹画法
吴镇《墨竹谱》中的笔墨关系
画竹名家谈画竹(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