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雁塔交通工会图书馆推荐—行政处罚上
雁塔交通工会图书馆推荐—行政处罚上
书抄于2016年4月24号

 
 
一、行政处罚概述
1、概念。行政处罚指的是行政主体对于实施违法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剥夺或限制其一定权力,加以惩戒的行为。行政处罚法是国家关于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法律规范的总称。所有调整行政处罚设定和实施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都属于行政处罚法的范畴。
2、基本特征。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惩罚权的活动。相应地,不具有国家行政职能的个人、企业  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为维护内部工作生活秩序,按照组织章程或群众公约所采取的处罚措施,不属于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针对外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法行为的管理活动,不同于行政机关对内部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调整国家行政职务关系的行政纪律措施。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国家公务,负有专门的职权和职责,应当受国家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约束。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即不应互相代替,也不能加以混淆。行政处罚是维护国家行政管理秩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同于惩戒犯罪的刑罚。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政处罚与刑罚都是维护国家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的方法。但是刑事处罚是制裁犯罪的手段。犯罪是的的极端的反社会行为,刑罚是最艳丽的国家制裁手段。因此,刑事法律只能由司法机关适用行政违法所危害的是国家行政管理秩序,社会危害程度较犯罪低行政处罚的最严厉程度也较刑罚低,而且在立法和实施上有两层和分部门的多样性。正确区别行政处罚与犯罪,对实行刑罚优先,禁止以罚代刑,维护国家公共利益有重要意义。
3、基本原则。  处罚法定原则。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依法进行。其要求包括三个方面—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为,只有法律明文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的,才可予以出发;否则,不受处罚。行政处罚的设定只能有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处罚的实施和执行,必须严格依照有关行政违法依据的实体法和相关程序法进行,否则行政处罚违法。公正公开原则。公正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应当承担的违法责任与所受到的行政处罚相适应。行政处罚机关应当首先查明违法事实和情节恩,并对违法行为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作出正确评价,然后再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任何畸轻畸重,违法责任与性行政处罚失当的情形,都属于背离公正原则的依据。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要同时发挥其强制制裁和促进认识转变的作用,是被处罚者不在危害社会和自觉守法,防止将行政处罚变成国家对违法者简单机械的报复。首先是必须给予处罚,否则就不足以恩制止违法行为和恢复正常秩序,不足以维护法律秩序和弥补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因违法行为所遭受的损失,也不能使违法行为人通过遭受处罚痛苦而警觉醒悟停止个危害社会;其次是通过处罚促进当事人变成守法者。法律规定被处罚人必须有责任能力,是可以教育和感化的人。任何放弃教育努力的处罚或者以罚代教的做法都是违反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原则。通过保障当事人行使程序权利使行政处罚得到正确适用。当事人的程序权力包括行行政处罚在作出过程中的陈述、申辩权利,知情和被告知的权利,以及其他程序性权利;行政如处罚决定作出后享有申辩复议、提起诉讼的权利,请求国家赔偿等救济权利。当事人的这些程序权利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针对国家的公权力的,需要国家机关相关行为来实现。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
1、种类。行政处罚的目的是剥夺或限制当事人的一定权力,而行政处罚种划分的标准,依据就是当事人被剥夺和限制的权利在类型上的不同。据此,行政处罚可以被划分为自由罚、行为罚、财产罚与盛誉罚。自由罚。又称之为人身罚,指的是以限制被处罚人的人身自由为内容的行政处罚,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对当事人权利损害最大的一种处罚,只要形式包括行政拘留与劳动教养;行为罚。又称之为资格罚、能力罚,指的是以限制或剥夺被处罚人从事特定行为的能力和资格为内容的行政处罚。具体表现为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等形式;财产罚,指的是以剥夺被处罚人一定数量的财产为内容的行政处罚,具体表现为罚款与没收。其中  罚款是最常见的、应用最广泛的行政处罚形式;没收则包括没收违法所得与没收非法财物;声誉罚。又称之为名誉罚,指的是以降低被处罚人的社会评价为内容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上规定的声誉罚只有警告,一些单行法中还规定了通报批评,同样属于声誉罚。
2、设定。设定行政处罚,是国家有权机关通过创设和规定行政处罚,鲱赋予或具体规定行政机关处罚职权的立法活动。行政处罚法根据我国的立法特制,对不同法律文件规定行政处罚的权限作出了规定。行政处罚的创设。创设是省行政处罚设定的第一个层次,主要解决处罚权在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法律。法律可以创设行政处罚法中所规定的各种蕾类型的处罚,还可以创制行政处罚法中所没有规定的其他处罚类型。在此应注意的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规章均无权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也可以创设行政处罚法中所列明的各种出发处罚类型,以及该法所没有列明的其他类型的处罚,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除外。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可以创设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大部分处罚类型,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以及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处罚除外。对吊销企业营业执照要做之准确理解。注意这是吊销,如果是暂扣、地方性法规仍可创设;注意吊销是企业的执照,如果是个体户的执照,地方性法规也仍可创设;注意吊销的是企业的营业执照,如果吊销的是企业的其他执照或许可证,地方法规同样可以创设。规章。规章包括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两类。针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规章可以创设的出发处罚类型只有警告与罚款。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就                                                                                                                                                                                                                                                                                                                                                                                                                                                                                                                                                                                                                                                                                                                                                                                                                                                                                                                                                                                                                                                                                                                                                                                                                                                                                                                                                                                                                                                                                                                                                                                                                                                                                                                                                                                                                                                                                                                                                                                                                                                                                                                                                                                                                                                                                                                                                                                                                                                                                                                                                                                                                                                                                                                                                                                                                                                                                                                                                                                                                                                                                                                                                                                                                                                                                                                                                                                                                                                                                                                                                                                                                                                                                                                                                                                                                                                                                                                                                                                                                                                                                                                                                                                                                                                                                                                                                                                                                                                                                                                                                                                                                                                                                                                                                                                                                                                                                                                                                                                                                                                                                                                                                                                                                                                                                                                                                                                                                                                                                                   是对已经创设出来的行政处罚作出了一步的、具体的规范。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两类。针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规章可以创设的处罚类型只有警告与罚款。
行政处罚的具体规定。应征处罚的具体规定,就是对已经创设出来的行政处罚进一步的、具体的规范。行政法规、地方性五法规、行政规章都可以对上位法已经创设的处罚事项做出具体规定。但这种规定必须遵循上位法优先的原则,不得违反上位法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对这一原则的全面、准确理解包括—不得违背上位法规定的处罚行为。其要求是不得改变行政处罚的使用对象,上位法规定了这种处罚是适用于何种违法行为的,下位法不能将其适用到别的行为上去;不得违反上位法规定的出发种类。指的是上位法一旦规定对某一行为给予什么种类的处罚,下位法就即不能郑增加也不能减少它,但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做一定选择;不得违法上位法规定的处罚幅度。处罚幅度一般在罚款、拘留、暂扣许可证和执照这几类处罚中可能出现由一个上限和一个下限构成。不违反幅度,就是即不能改变其上限,也不能改变其下限,只能在这个幅度内区分具体情况规定其适用。行政处罚设定禁止性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外,其他规范性文件即无权之创设也无权规定行政处罚。
三、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类型包括
1、行政主管机关。实施处罚的行政机关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一般行政机关的实施;二是走综合执法机关的实施。一般执法机关,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综合执法机关。综合执法制度是行政机关提高行政处罚效率、减少职权争议的重要制度。综合执法机关即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国务院或经国务院授权的省级政府,可以决定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多个行政机关的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以及海关、国税、金融、外汇管理等中央垂直领导部门的行政处罚权除外。行政处罚权的集中行使,就是将原来坟分散于多个行政机关手里的处罚权归一个行政机关行使,实现了权力的集中和转移;原原来的机关就此失去有关行政处罚权,这些机关如果再实施行政处罚,就是无效的。
2、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其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条件是—该组织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法律、法规的的明文授权;在法定授权范围内行使行政处罚权。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特征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享有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可以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具备一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基于行政委托的原理,受委托组织并非法律上实施的主体,其实施处罚的法律后果只能归属于委托者。从法律层面看,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清清情形下,行政处罚的实施者依然是行政机关或授权组织。需要注意的是—受委托组织必须以委托者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且不得将处罚事项转委托于他人;受委托组织必须具备若干条件,应当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如需对违法行为进行技术检查和技术鉴定的,还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不能委托个人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受委托组织应当符合特定条件。包括—该组织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该组织有熟悉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人员;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的,应当有组织进行相应检查或鉴定的条件。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条件是—具有法律、法规或规章的依据;委托事项必须在该行政机关的法定权限以内;对被委托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被委托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的法律义务是—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实施行政处罚不得超出委托范围;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四、管辖规则
管辖是关于行政机关处理行政处罚案件权限划分的制度。管辖规则决定了有哪一个级别、哪一个地方的行政机关主管特定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对于及时处理行政处罚案件,预防和解决行政机关之间权限冲突具有重要作用。
1、级别管辖。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据此,国务院的下属部门、乡镇政府、各种内设机构与派出机构,一般就不具备行政处罚权,除非法律与行政法规对此做出了特别规定。
2、地域管辖。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违法行为发生地应作为广义理解,不但包括主要违法行为实施地,还包括其相关行为的实施地,以及直接违法结果的发生地。
3、制定管辖。指定管辖适用于行政机关对处罚案件发生争议的情况。管辖争议包括积极争议与消极争议两个方面,积极争议指的是多个机关争夺管辖权,下级消极争议指的是多个机关推诿管辖权,均应当由争议机关报请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五、行政处罚的一般实施规则
1、不处罚情形。无责任能力者不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行政责任能力人,这些人有违法行为时,依法不予处罚。但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是仍然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在精神正常时实施违法行为的,仍然应当予以行政处罚。情节轻微者不处罚。即当事人虽有违法行为,但其违法情节轻微并能及时纠正,并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也不予行政处罚。超过时效不处罚。行政处罚时效有一半失效与特殊时效之分,一般时效就是行政处罚法上规定的2年,特殊时效就是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处罚时效,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纸烟处罚时效就只有6个月。如果其他法律另有规定时,应当使用其他法律的特别规定。处罚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处于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则从该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所谓违法行为处于连续或者继续状态,指的是两种较为接近又不尽相同的情况,连续状况指的是当事人拦连续实施多个同样的违法行为;而继续状态指的是当事人持续不断地实施同一个违法行为。
2、一事不再罚。一事不再罚是行政处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需要加以完整理解和把握。一事不在罚的具体含义又可以被分为两个层次—如果当事人实施的一个违法行为之触犯了一个法律规范,有一个机关对此进行了处罚。此时,就只存在一个处罚事由,对此行政机关不得给予多次处罚。如果行政机关出发之后,发现原先的处罚是错误的,应当给予另外一种处罚,也必须先撤销之前的处罚决定,然后才能重新处罚。总之,对当事人只能有一个成效的处罚决定。如果当事人实施的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了多个法律规范,可以由多个机关进行处罚。此时则存在多个处罚事由,对此不同的行政机关可以从各自的权限出发,给予不同的处罚,但前一个机关罚款后,后面的机关不得再次罚款。
3、处罚与刑罚的折抵。在一个行为同时构成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并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情况下,应当将行政拘留折抵相相应的拘役和有期徒刑的刑期,或将行政罚款折抵相应的刑罚罚金。但是,行政处罚中的没收不能与刑罚上的没收相互之冲抵。这是因为行政处罚中的没收针对的是与当事人违反违法行为有关的财产,而刑罚上的没收则针对当事人的各种财产,两者针对的对象并不相同。
4、裁量情节。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后果的,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等,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5、责令改正。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政处罚法练习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订草案)
2021新《行政处罚法》考试题
责令改正在工商行政执法中的适用
《行政处罚法》重大修改28条
【新规解读】50个问题解读2021年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