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银旅行之模式口探秘

模式口位于石景山区中部,目前是石景山区主要住宅区之一,人口相对密集,也是首都钢铁公司(首钢)的职工居民区。


模式口的掌故很多。民间流行的说法是:此地原名磨石口,以村西临近古隘口并出产远近闻名的磨刀石而得名。从京西的矿业开采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来看,古隘口的形成不晚于明代。


另一种说法来源于史学界的争论,随着模式口周边文物的出土,不少学者引经据典不断演绎着磨石口的传奇色彩,推测磨石口可能由战国时古燕国旧宫殿——“磨室宫”的名称谐音转化而来,此说目前尚未得到确凿的考古证据证实。


北京地区故属燕国


磨石口的不平凡,还在于有一条约1500米长的龙形古道穿村而过,这是几百年来贯通京城与塞外的京西古道的磨石口村段。



“京西古道”俗称驼铃古道,是北京地区与关外贸易的重要商道。


明清之际,骆驼是这条道上的主要运输工具。清初诗人查慎行(金庸的先祖,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形容这条路:“乱石山有崎岖路,时听征车撼石声。”磨石口古道上设有独具匠心的四明两暗地下排水管道,不怕暴雨山洪的侵扰。从东到西还有森严壁垒的四座过街楼,上有谯楼。



明清时,京西古道是京西煤炭等矿产、口外皮货的转运站。京西之山,统称西山。群山之中,遍藏乌金(煤炭)。元、明以来,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再远至内蒙古、山西地商旅道路。


平时这里是商贸交通之所,战时则是边关哨卡,军事重地。自从春秋战国时期成为燕国的西部边界起,就开始在西山道路的难守易攻之地设置关口。大道为关,小道为口,仅元明清三朝在西山就设关口22个,这些关口平时为内外通衢,战时则是军事要塞。每个关口都建有关城,正中的券门通行货物、车马和行人,两侧的小圈洞用来存放兵器。


明朝的强敌在北方,居庸关八达岭一线长城为外长城,设重军把守,而京西地区属内长城边关,列兵布防而已。明代天子们本想凭长城之险御敌于国门之外,却不料1449年和1550年(庚戌之变,古北口),在一百年内内长城防线两次被攻破。其中第一次,御驾亲征的明英宗甚至做了蒙古军的阶下囚,史称“土木堡之变”。从此明王朝不敢懈怠,开始大力加强西山防御。


土木堡之变


从商旅通行到朝拜神庙,从攻防战守到贸易往来,从古都兴建到民族文化交流,这一切跨越时间与空间,都被这些掩映在山中的古道连接在一起。


旧时,磨石口村民建起了方便客商的茶楼酒肆,村中商贾云集,驼队迤逦,叫买叫卖此起彼伏,驼铃声声不绝于耳。老舍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中,祥子牵着三匹骆驼就是由磨石口逃回北平的。所以模式口人至今还说:祥子是打我们这儿走出来的。


骆驼祥子


在这样一片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街道中,到底藏着怎样神秘的去处呢?跟着民银旅行的脚步,一窥究竟吧!


承恩寺



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部,背靠翠微山,南部是赵山,东部有金顶山,西部是红光山,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亩(19000平方米),寺东为三界伏魔大帝庙,西为龙王庙。


承恩寺依山势修建,地势险要,大学士李东阳的碑记中写道:“都城之西山,自太行迤逦而来,二千馀里,迄于古碣石之地,以入于海。屏嶂严固,岩峦起伏,奇踪巨丽,甲于天下。”墙壁高大宽厚,易守难攻。寺内四角各有一座石砌古碉楼,墙上筑有石窗。是由整块的石材凿成篦状的,起着射箭的箭眼作用。碉楼间有地道相通,寺中后院是个很大的练武场。


承恩寺表面上是一座寺庙,实际上分明是一座城堡,具有明显的军事用途,这种设计为中国寺庙所罕见。


承恩寺“自古就有'三不’之说,即'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因此庙门常年紧闭”。旧时,模石口古村的街巷中商铺云集、人来人往,庙前的京西大道上车水马龙、驼铃不断。惟独承恩寺山门紧闭,寂静的寺院无一人进出。堂而皇之的古刹禅林犹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成为了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世外桃源。


当地人称,承恩寺有五绝:

一是山门前完整地保存着一对巨大的下马石。下马石在皇宫、王府以及达官贵人府第多有设置,与平民百姓无缘,因此并不多见。承恩寺山门前有一对保存完好的下马石。寺庙设置下马石,寥若晨星,承恩寺有下马石,说明它不是一般的寺庙,与官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承恩寺五绝还有那些?明史上大名鼎鼎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建这座奇怪的寺庙?这座寺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精彩故事?

“大将军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1440年),动用木匠、石匠、瓦匠、漆匠、画士等多人,历时近5年,至正统八年才建成。原寺庙规模宏大,明、清时多次重修。


法海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寺内有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的名气,在于殿内的壁画。殿中明代壁画更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在中国现存壁画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




田义墓

 


田义墓又称慈祥庵、石香炉庵,位于北京石景山翠微山脚下,模式口大街80号,北距法海寺约1华里,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明代太监墓,同时也是全国首座对外开放的明清宦官墓园。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田义墓在法海寺西南500米处,是中国的第一座以宦官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田义墓,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义墓由墓园展区、宦官文化陈列室和田野石刻展区三大部分组成。田义墓建于明代,墓主田义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太监,官阶正四品。墓园区内现有5座太监墓,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占地面积最大,规制最高的,石刻最为精美的宦官墓。通常认为,从田义墓的占地面积、石刻的大小和种类看均已越制,尤其是华表须弥座束腰八面浅浮雕,不仅证明了明代贵族官僚常常超过礼制的丧葬习俗,而且证明了宦官在明代的专权和跋扈。


田义墓的逾制可能另有玄机,墓的最初主人可能并非四品的田义,而是级别更高的大太监。这位大太监又是谁呢?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坐落在北京西郊翠微山南麓与八大处公园山脉相连,与法海寺、龙泉寺、承恩寺、田义墓等人文景观互为毗邻,永定河引水渠从门前经过。距北京城区20千米。


该馆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的第四纪冰川基岩冰溜面遗迹旁,是我国乃至亚洲唯一一座建立在第四纪冰川遗迹上,以冰川知识、地质岩石、古生物、地球环保等科普教育为内容的展览馆。


第四纪冰川发生在约250万年前,与人类祖先出现和进化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也被称为“人类纪”。馆内展览介绍了第四纪冰川的基本知识、李四光先生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与发展、冰川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我国第四纪冰川分布及考察情况等。展品绝大部分为冰川遗迹的照片资料及部分碛石标本。在面向社会的科普领域内该馆亦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气候及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人类如何在未来冰期中发展文明”、“冰川现象在今天为人类储存提供能源功能及列人类文明潜在的巨大威胁”等专题陈列可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第四纪冰川学。



这里是带着小朋友增长见识的好去处哦!


行走路线:


1田义墓——2承恩寺——3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4法海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秘境 模式口的老北京记忆
模式口
模式口微度假!入目即古刹 移步皆古建
11月12日(周六):戒台寺登山步道 模式口
北京模式口五个非去不可的地方,第二个沉淀500年,今年有望开放
你不了解的首钢,你不知道的石景山,给你好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