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自元祐六年(1091)闰八月二十二日,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至元祐七年(1092)二月底,以龙图阁学士改知扬州,苏轼在颍州仅蹲了半年时间。然而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疏浚沟洫,整治西湖,兴修水利,缉盗安民等一系列勤政爱民的卓著政绩,至今仍在阜阳大地传颂。
苏轼居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首,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倡导者。苏轼对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都很擅长,其书法被誉为“苏体”。苏轼守颍期间,创作了诗词70余首,写下了奏议、启、尺牍、祝文、祭文、题跋、杂记等体裁文稿近百篇。加之苏轼应邀书丹碑刻、书写诗文,几乎每天都有书法墨迹产生,“时人对苏轼的书画都很爱好,对他的'只字片纸皆藏收。’”(曾枣庄《苏轼评传》)。
经考据,苏轼在颍州创作的书画作品至少有23篇(幅),其中绘画作品一幅。而这些书画作品,也仅是苏轼知颍期间的一部分,难免挂一漏万。今天,我们有幸能够看到的,并确认为苏轼知颍期间的存世书法作品有10件,按书写时间排序分别是:
元祐六年九月(菊月),苏轼因与京西北路转运判官朱逊之,在颍州衙署园囿内论“菊黄为正”事,行书《菊说帖》;
★元祐六年十月二日,苏轼为湖北黄州来人请书事,楷书《中吕满庭芳》词;
元祐六年九至十月间,苏轼携僚友等月夜泛舟西湖,事后楷书《颍州西湖月夜泛舟听琴》诗立石西湖碑亭,宋碑原石(残)现藏阜阳当地一收藏家范先生处;
元祐六年十月二十六日,因颍州大旱祷雨颍上张龙公,苏轼行书《颍州祷雨帖》;
★元祐六年冬十月,苏轼在颍州官署内练笔,行草《临颜真卿争坐位帖》;
★元祐六年八月至十二月间,苏轼怀念恩师欧阳修,楷书颍州西湖东端石桥,书丹立石《怀欧桥》(残碑);
元祐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因终生挚友、诗人刘景文来颍,苏轼草书《醉翁亭记》;
元祐七年一月二日,因滁州知州王诏求书,苏轼楷书《醉翁亭记》;
元祐七年一月二日,因滁州知州王诏求书,苏轼楷书《丰乐亭记》;
★元祐七年正月二十二日,苏轼因读书有感,行书《跋勾信道郎中集朝贤书夹颂金刚经》。
以上苏轼在颍州书法作品的系年,主要依据苏学专家孔凡礼撰《苏轼年谱》(中华书局);标★者,为本文作者在研究爬梳中新近“发现”,经考证确认为苏轼知颍州所书。
另据考证,苏轼在颍州至少还有13篇(幅)书画作品,原碑帖墨迹或绘画作品已经失佚,但其作品的内容,如《昭灵侯庙碑记》、诗《送苏子由监筠州酒税》《赠送路都曹》(注:苏轼大凡带有“赠”“送”字眼的诗,多为书法作品),匾额“东斋”“息斋”等的文字,则记载在相关著述中,按编年分别是:
元祐六年九月底,苏轼因与京西北路转运判官朱逊之会议于颍,作诗并书法题录《赠朱逊之》(佚);
元祐六年十月二十八,苏轼为亲家欧阳叔弼(棐)家新建小斋,题写楷书“息斋”匾额(佚);
元祐六年十月,苏轼拜访颍州荐福寺月长老,作诗书法题录《赠月长老》(佚);
元祐六年十一月,苏轼因僚属路都曹(名糺)退休,作诗题录《送路都曹》。三十年后,曹公之子文老拜访苏轼之子苏过,“出其家所藏二帖,纸墨如新,感慨于怀”有诗。(佚);
元祐六年十一月,苏轼为颍州签判赵令畤作诗并草书题录《洞庭春色并引》。苏轼在引中说:“醉后信笔,颇有沓拖风气”。“沓拖风气”在书法上而言,指自己醉后写的字恣意放纵,奕奕有神,有王献之书风。(佚);
元祐六年十一月,苏轼为颍州签判赵令畤作赋并书法题录《洞庭春色赋并引》(佚);
元祐六年十一月五日,苏轼作诗《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并大楷书写。其“墨宝赠于陈师道,后存于吴兴向氏家。”(今佚)。
元祐六年十二月十一日,苏轼为祭奠恩师张方平,书录张方平诗《送苏子由监筠州酒税》(诗存),留存颍州荐福禅寺(佚);
元祐六年十二月间,苏轼为颍上张龙公庙,撰文书丹大楷《昭灵侯庙碑》(佚);
元祐六年十二月间,苏轼为颍上张龙公庙题写大楷《昭灵宫》门额(佚);
元祐七年初,苏轼为颍州签判赵令畤的庭院大楷题写“东斋”匾额(佚);
元祐七年二月,苏轼亳州知州任仲微父任伋,作诗并书法题录《阅世堂诗赠任仲微》(佚);
元祐六年十一月上旬某日,苏轼在颍州古西湖竹间亭里,为颍州签判赵令畤、颍州教授陈师道,欧阳修三子欧阳叔弼(棐)、四子欧阳季默(辩)及诗人刘景文等挥毫作画《枯木》图(佚)。
(独家原创文史作品,引用或转发敬请注明出处)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