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宾虹的写意写生
userphoto

2023.03.03 河南

关注

写意写生与写实写生的不同之处,贵在一个“意”字,即关键在于写出景物的神气。这种从客观现象到艺术意象,再到艺术形象的写生过程,其目的是使自然物理服从画理,以摆脱自然表象的束缚而升华到新的艺术境界,通过景物的神似以表达作者的精神状态。

黄宾虹  写生山水画稿 

唐符载在《观张员外竹石序》中云:“物在灵府,……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这所谓的“灵府”之“物”,就是被融于内心世界的自然美,因此这“物”,源于客观又不同于客观,是胸中内营的丘壑涌到画面上来的结果。艺术美来源于自然美,自然美是艺术美的源泉,但这自然美必须经过画家情思的熔炼与再创造,才能成为艺术美。因此,艺术作品的产生,必须是客观景物与画家情思的有机统一,画中所反映的景物,必须也必然带有作者主观情思的烙印。

黄宾虹  天柱县写生

据此,黄宾虹自然极其重视写意写生。平时,他经常深入生活,力求做到遍历广观,努力把握自然山水的内在规律。他在《九十杂述》中说:“作家当以大自然为师,若胸有丘壑,运笔便自然畅达矣。”他又说:“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纯从真山真水面目中写出性灵,不落寻常蹊径,是为极品。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此最要紧,进而就得多打草图,否则奇峰亦不能出来。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图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结合,画乃大成。”

黄宾虹  写生山水画稿

黄宾虹在50岁之后的二十来年的时间内仍遍历名山大川,饱览各地风光,实为他以后的超越古人、集山水画技法之大成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他曾自豪地说:“有索观拙画者,出平日所纪游画稿以示之,多至万馀页,悉草草勾勒于粗麻纸上,不知皴染。”他还与朱金楼先生说道:“中国古代优秀的画家,都是能够深切地去体验大自然的。徒事临摹,得不到自然的要领和奥秘,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创造性。”无须夸张,在中国绘画史上,尤其是近现代绘画史上,能像黄宾虹这样积累如此之多的写生画稿,真正做到搜尽奇峰打草稿,达山川为我所用的奇妙境界者是不多的。他一生中,曾九上黄山、五临华山、四访岱岳,并涉富春、登天目、攀天台、越雁荡、履匡庐、步石钟,还广游武夷、罗浮、桂林、衡山、峨眉,以及香港、九龙等地,凡古贤入画之山川水村,名胜古迹,无不沿波讨源,饱游饫看,以使自己充分理解和掌握客观自然的内在规律,将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历历罗列于胸中。难怪他在晚年要自夸地说:“昔年浏览地,都上地图来。”他还从人物画的衣褶画法的发展中,去印证写生的重要:“描法的发明,非画家凭空杜撰,乃各代画家在写生中,了解物状与性质后所得。”“作画不可照抄对象,要在写实的基础上变化对象的形状,使其突出动人,以至真正把握山川的灵气。”“天地之阴阳刚柔,生长万物,均有不齐,常待人力补充之。”如此,黄宾虹的许多写生稿,有的是大致抓住眼前实景的大关系、大轮廓,并草草勾勒于纸,做到化山川的繁杂为艺术的简约,将其作了恰到好处的艺术概括,以达“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明张潮言),并使两者完美结合,实现山水艺术的真正境界。
黄宾虹  山水
1939年秋,黄宾虹在一自题设色山水长卷中曾说:“甲戌、乙亥、丙子三年中游粤蜀归,得写画稿千馀纸;观故宫南迁名画,寒暑无间,数以万记;因采各名家所长,出以己意,昕夕染点,置行箧中自南而北。又历数年,始足成之。”黄宾虹在写生时,每游一处名胜佳境,总要将所见树的形态,山的脉路,水的渊源,努力描绘下来,然后,将写生稿带回家重新布置,试探着用新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有时,他不带写生簿,而是采用“脑记”的办法,努力将不同地域形态,不同山水神色,牢牢地印记在脑际中,回家后根据记忆进行创作。有时又拿古人的名作进行对比,看其与古人有哪些雷同,哪些变化,由此努力探究自己新的表现方法。之后,他重新回到山水自然中去,进行对比、观照,看看有否将山水精神表现出来,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以形成“真笔墨,神山水”的境地。

黄宾虹写生山水画稿

他的许多画稿,常题有仿某某的字样,这便是他意临与写生的结合。这些写意画稿中,既有仿董源的,有仿巨然的;又有仿黄公望的也有仿李成的;还有仿米芾、倪瓒,以及贾至、惠崇等,更有一些不知名的画家。

宾虹 临大小米山水
黄宾虹 临黄公望山水

如写夜山,他除了观北宋画,探索夜色画理画法之外,常在夜幕降临之后,独自一人去实地写生。据黄涌泉先生回忆,有一天傍晚他去看望黄宾虹,家里人说黄宾虹两个钟点之前已入山写生去了,直到月色迷蒙还未归家。1985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黄宾虹山水写生册》中,有两幅写夜山的画稿,一幅《青城宵深》,另一幅《栖霞晚眺》,上面分别题有:“高房山《夜山图》,余游黄山、青城尝于宵深人静中启房独立,领其趣。”和“霜林夕照栖霞岭上,晚眺得图而归。”可见,他创作的一些闻名于世的夜山胜景,全是出自写生而得。

宾虹 桃花溪旧迹 1953年
上题:西湖栖霞岭旧时有桃花溪,今已堙塞,筑为园居,余休息其中,写此。癸巳宾虹纪游

我们从他所著的《国画分期学法》中,可清楚地看到他的艺术思想、绘画美学观点,以及他的教育观和方法论。其中《诸论》中提到的“法古人”与“师造化”可明显看出他对临摹、写生重要性的理解,也可谓是他的临摹观与写生观的理论见解与实践经验的总结:
'第二期,法古人。详论历代名家师承授受之所自,画法变迁之原因,由其宗派不同,乃有支流之别。”
'第三期,师造化。四时气候之殊态,五方风土之异宜,各有参差,未容拘泥,惟名大家始能融会古今,穷极变化,可以创格,可以开先。”

宾虹 春江归棹 
上题:北宋人画,积千百遍而成,虚实兼到,故能浑厚华滋,一变唐人刻划之习。明之启祯得其笔。兹拟张壶山意写之。癸巳宾虹年九十重题。

我们从黄宾虹写实写生到写意写生的发展来看,这是他创作生涯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他山水画风形成的重要基础。目前在许多学画者中,有的在掌握了临摹功夫之后,就故步自封,以此为满足,陷入泥古不化而不能自拔的境地;有的虽重写生,然却不从事收藏鉴定,不究理法渊源,却急于求成,不按成法办事,不探索中国画的演变规律,结果造成作品上不了品位的地步。在这一点上,黄宾虹无疑为我们作出了典范。他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学习传统的精华,注意深入生活,在描写生活中灵活运用传统,发展传统,使传统为我所用。不断探索“临摹、写生、创作”的内在规律,使之成为一个学习、研究、发展传统艺术的完整整体。
“临摹一写生一创作,创作一写生一临摹”,如此循环往复、互为结合,使写生这一中国画渊源之一的艺术构成因素、在黄宾虹山水画艺术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摘自 叶子 著《山高水长 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宾虹山水写生画稿
黄宾虹-山水写生画稿
黄宾虹 山水写生画稿
黄宾虹的写生稿
黄宾虹是如何“师古人”的?
黄宾虹 扛鼎之作《壬辰年山水》,笔墨之冠,艺术之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