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代名师 | 方胜:翰墨生辉 书家楷模——缅怀刘自椟先生

翰墨生辉 书家楷模——缅怀刘自椟先生

⊙方胜

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有大美:篆书之美,是奇正相生、逶迤盘旋的活力之美;隶书之美,是厚重凝聚、古朴典雅的宁静之美;楷书之美,是正大光明、仪态万千的包容之美;行书之美,是轻盈灵动、自由洒脱的流畅之美;草书之美,是豪放流畅、千姿百态的变化之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之痴迷,钟爱一生。号称“墨痴”的刘自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对书法情有独钟的书法艺术巨匠,几十年如一日地砚田勤耕,终于使其成为高山仰止的书法大师,屹立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家之林!

刘自椟,号迟斋,1914年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东里堡的一个中医之家。紧邻古都西安的三原县自古以文风纯正、圣贤辈出而闻名,明清以来素有文化教育重镇之美誉。著名诗人、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的故里也在此地。三原刘姓为当地望族。刘自椟的五伯父刘绍文是民国时期的知名学者、同盟会会员,工诗文,喜研书法篆刻,曾任陕西靖国军司令部秘书、次长等职。二舅父茹欲立先生更是一位著名人物,曾经官费留学日本,也是早期同盟会会员,民国时期任国民政府审计部部长,擅长文史、精于书道,刘自椟少年时习书、从文多受其前辈的熏陶和教诲。

▲刘自椟20世纪80年代初于小雁塔挥毫

进入中学后,刘自椟师从著名学者贺伯箴学习诗文、书画、文字训诂。贺先生工诗词、精篆刻、善画兰竹,古篆汉隶无所不能,尤以行书秀绝著称,书风熔颜、柳为一炉,兼取何绍基之长,造诣颇深。贺先生让刘自椟先从《峄山碑》入手,体会篆书使转曲引之美和中锋运笔的浑圆厚重。贺先生有一句名言:“不学古人,是为无法;纯学古人,何处着我?”这句话对刘自椟先生研习书法影响深远。

少年时期,刘自椟习书非常勤奋,悟性极高。冬习三九,夏练三伏,从不懈怠,仅清代邓石如篆书《弟子职》拓本,就潜心研习达七八年之久。为了丰富篆书知识,他在临邓之余,手抄《说文解字》数遍,又费心搜集历代名碑拓片、甲骨、钟鼎、汉碑篆额以及吴大澂、吴昌硕等名家手迹,悉心临摹。有一段时间他对《虢季子白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仔细观察字体结构及线条的变化,反复临摹。他善于吸取甲骨文、金石、法帖之特点,融入自己的作品。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好学,使得他在青年时期便在陕西书法界崭露头角。

▲刘自椟 篆书 《碧海青天》联

民国时期的西安,文化氛围浓厚,学界名流、社会贤达云集。20世纪30年代初,文化社团“西京金石书画学会”在杨虎城、邵力子、张寒杉、寇胜孚、张凤翙等人的支持下应运而生,学会集纳各界名流,汇聚长安,并刊印《西京金石书画集》。那时西安的文化圈有“九老一少”之说,这“一少”即指刘自椟先生。如此年轻就能得到9位耆旧、名家的青睐,说明他的学识和造诣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1948年,年仅34岁的刘自椟,在宋连奎、张凤翙、景梅久、寇遐等几位名宿的支持和鼓励下,于西安首次举办个人书展,展会上有名家谓之:“真草隶篆、钟鼎甲骨,陈列满堂。笔力苍劲秀润,气韵雄浑古雅,远溯殷周,近追唐宋。”展出的作品很快被订售一空。

▲刘自椟 篆书 《与世及时》联

刘自椟先生书法以篆书称雄,其篆书以大篆为基调,融大、小篆为一体,运笔逆入平出,藏头护尾,先浓墨后干笔,上紧下松,有粗细的变化,尽显高古浑厚,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其行书、草书融以章草运笔,飘逸灵动;隶书以汉隶为宗,掺入篆书结体,开阔雄健;楷书则尽显唐楷功力,兼蓄北魏起笔,工整遒劲。他书写时习惯使用长锋羊毫,浓墨起笔,逆入重按,出锋纵笔贯气疾行,自然形成渴笔飞白,笔墨的变化动势融为一体,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字体优美,字形古拙苍劲,圆中见方,用笔沉稳。落款多用章草书体,行云流水,龙飞凤舞,章法整体和谐统一,尽显气韵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曾授予他“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

我与先生相识也是缘于书法。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我跟随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张寒杉先生研习书画。有一天,我带着刚完成的习作去拜访老师,刚进门,就看见一位陌生的中年客人,面容清癯、鼻梁挺直、目光深邃,个头不高,气场却很强大。张老介绍说:“这位是咱们陕西的书法家刘自椟先生,字写得很好!”闲谈中得知他还认识我的花鸟画老师、西安美术学院叶访樵先生。刘自椟先生知识渊博,谈吐幽默风趣,第一次见面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自椟 篆书 《天地无私处处春》轴

当时先生在西安仪器工业专科学校(即现在的西安工业大学)任职,家住莲湖区许士庙街15号的一个小院子里,居住条件非常简陋,我曾去他任教的学校和家里拜访过几次。得知我也喜欢篆书,刘自椟先生就给我讲解篆书的特点:要蜿蜒流动,曲尽其美,笔力万钧,线条圆润,中锋用笔,古拙浑厚,注意墨色变化,章法布局注意虚实。施墨厚重要枯润相间,力透纸背点绕自然,姿态工稳而大气淋漓。他还把多年书写大篆的经验尽相传授:“逆行涩进,中侧交转,内宫紧收,外延放开。起笔落笔注意平衡,滚动起笔,渴笔飞白。集字选字胸中了然,审美传神,至性纸上。”先生一席话,让我受益终生。

1976年春节,刘自椟先生和好友陈泽秦先生一同来寒舍品茗,当他看到墙上挂着张寒杉老师为我书写的“大无畏斋”,立即来了兴趣,让我铺纸添墨,挥毫书写了“大无畏斋”四个大字。刘先生写得浑厚古朴、刚正遒劲、力透纸背。紧接着他又写了一副《石鼓文》对联:“舟道柳阴何处好,禽鸣花底不如归。”先生研习《石鼓文》多年,功夫至深,与吴昌硕书风略有不同,他有自己的领悟与见解,用笔紧凑自然,精美古雅中透着书卷气。草书落款灵逸飞动、淋漓尽致,整体和谐又独具匠心。

▲刘自椟 篆书 临《石鼓文》

1978年,我已刻了上千枚印章,准备出自己的印谱,刘自椟先生又欣然为我题写了几个篆书封签,印谱完成后我将封签贴在了印谱封面,许多同道好友见了都赞赏不已。有一次,我带了一套韩登安老师创作的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印拓去拜访先生。他看了之后说:“布局精妙,功底深厚,很好!的确很好!”当时,我想杭州有西泠印社,而我们西安曾为汉唐古都,却尚未有颇具知名度的印社,于是和刘老商议,能否在西安也成立一家印社?他听了非常高兴,当即表示支持。后来我们又先后去了陈泽秦、宫葆诚、黄永年、曹伯庸、李滋煊、张范九、傅嘉仪等几位在书画篆刻界知名度较高的先生家里谈了我的想法和建议,大家纷纷表示支持!当时,陈泽秦家位于市区中心,交通方便,房子也比较宽敞,而且陈先生十分热情好客,我们就经常在陈家商议具体事项。每次开会讨论,刘自椟先生都会准时参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一些很好的建议。后来有人说:“印社即将成立,那取啥名字为好呢?”陈先生说:“咱们陕西有终南山闻名遐迩,有代表性,历代名人佳作吟咏甚多,就取名为终南印社如何?”大家一致表示赞同。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策划和筹备,终南印社于1979年6月3日在西安市东大街青年会里举行成立大会,首批社员由陕西当时的书法篆刻名家组成。大家推选刘自椟、陈泽秦、宫葆诚、黄永年为顾问,李滋煊为首任社长。印社成立的这天还举办了“终南印社第一届篆刻书画展览”,仅篆刻作品就展出七百多方,书画作品百余件。这次展会誉满古城,展出时间为期两周,参观人数达七千多人。终南印社的成立,填补了陕西历史上印学创作研究组织的空白,也开创了陕西地区印人以团队形式集体亮相的先河。

▲刘自椟篆书《犬吠鸿来》联

1981年9月,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成立,刘自椟先生当选为主席,我任副秘书长。由于工作关系,协会要组织笔会交流,我们之间的交往也多起来了。有时我去登门拜访,有时他来我家小坐片刻。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先生都会提笔即兴创作,为大众当场示范。

1982年,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举办了“陕西省书协业余书法学校”,刘自椟先生任校长,聘我担任教务主任。前来报名的学生有三百多人,从中选取一百五十人,每周三、五晚上授课,我们聘请了几位著名的老书法家给学生授课辅导,先生还亲自带头讲课示范。他常说:“一个书家只有将其学识携入砚中化开墨锭,才能略近书艺,凡有成就的书家都是'满腹经纶砚中水’。”他经常鼓励年轻人多看书,对他们的要求也甚为严格: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不能急于求成。刘自椟先生在书协任职期间,为陕西书坛培养了一大批书法骨干。

▲20世纪80年代在陕西省书画篆刻展览开幕式上的合影(中为刘自椟先生、右一赵熊、右二傅嘉仪、左一方胜、左二李成海)

1987年,省委统战部将我从学校调到民革陕西省委员会宣传处工作,先生和我都是民革党员,我们组成中山书画研究会,先生任会长,我任副会长。1988年,民革成立四十周年,我在西安组织了“纪念民革成立四十年书画展览”。在展览开幕式上,先生现场挥毫书写了“日月光华”四个大字,结体精妙,道法自然,现场的书画家们都十分敬佩。

1988年9月,我应邀赴日本讲学并举办个人书画篆刻展,临行前先生又专门为我书写了“两岸波传艺苑风”的篆书条幅,在日本装裱之后于长野市展出,获得日本书画界同仁的一致好评。1991年,日本《知远》书道杂志评价先生为“当代篆书第一”。于右任的海外门人、日本高崎书道会会长金泽子卿赠诗云:“学古创新风气披,天真流露最清奇。绝伦妙笔凌秦汉,自独名声海外知。”新加坡书坛名宿潘受评赞先生:“瘦硬通神老不枯,别开生面继三吴。刘翁才气何精悍,古篆名声冠古都。”

▲刘自椟 草书 陶渊明《饮酒诗》轴

刘自椟先生不仅在书法上造诣深厚,于诗文、辞赋、历代典籍、地方志文献方面也潜心钻研,融会贯通。收集古书、拓片是他的一大爱好,哪怕是残页破纸也如获至宝加以收藏。在他狭小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籍文献和书法拓片,西安碑林所藏正始《三体石经》就是他的慷慨捐赠。他还喜欢书写自己编撰的对联和诗词,我至今还记得他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壬戌返里扫墓》:“旧日村前路,重来怆我心。荒墟余老屋,落叶满秋林。显晦原一理,康强抵万金。抚时思往事,把酒几沉吟。”此诗读来感人肺腑,可见先生对故乡感情至深。

先生为人耿直,尽吐真言,对书画界的一些不正之风也勇于批评指正。他的书法字如其人,骨力苍劲,刚正不阿。他一生清贫,对待书法却“犹九死而不悔”,诚如他自撰的联句:“涉世无如本色,立身何用浮名。”书法创作到最后,便是人书俱老,一笔一画都透出苍茫的古气。“墨痴”刘自椟先生用他的一生书写了最美的不朽篇章!

作者: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胜先生的书画篆刻与佛缘
翰墨中国 | 隋海成——2022年度最受市场欢迎的百强书画名家
刘廼中先生赐赠我的七件极品篆隶长联
刘炳南先生【对联 輓联】是三行先生翰墨因缘作品欣赏
【书人小记】刘颜涛书法侧记 ■孟会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特别推荐艺术家———王炳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