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天放 让传统装裱技艺薪火相传

查看需要修复的古字画

点击加载图片

与师傅唐清林合影

修复古字画 本版图片均为吴天放提供

古城开封书画艺术繁盛,在商业店铺、家庭居室悬挂几幅装裱好的字画,用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在开封有着悠久的传统。由此,有一个行当便在开封不断发展壮大,这就是字画装裱、揭裱。这个行当早在北宋时期就形成了格式规范,其工艺精美,业内称“宣和裱”。“宣和裱”技艺传承到后世,对历代的装裱技艺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的古城开封,提到装裱行当,人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一个名字:吴天放。他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氏装裱、揭裱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传承下来的技艺,继承和发扬了北宋“宣和裱”的优良传统,以工艺精细、平整牢固、用料考究而赢得社会广泛赞誉。5月24日,记者在开封文化客厅采访了吴天放,听他讲述这个行当的故事。

薪火相传 古老工艺绽放异彩

吴天放从事装裱、揭裱行当已经40多年。他说,字画装裱行当在开封繁荣兴盛是有它的文化背景的。

北宋以后,开封书画艺术一直传承有序,没有断代,喜爱书画者,各阶层人士都有,字画离不开装裱,因此装裱行当一直都很繁荣。民国初年,在书店街、土街、河道街、山货店街等地方,字画装裱店很多,如卉文斋、松雪斋、景古山房、宣和堂等,都是著名的字画装裱、揭裱店。另外,书店街仅“南纸店”就有数十家,如梁园锦、环文阁等,这些店铺在经营宣纸等文房用品的同时,也开展装裱业务。开封当时是省会,又是中原最著名的文化名城,因此,集中了最负盛名的装裱、揭裱工艺店铺。

吴天放所传承的装裱、揭裱技艺,就是源自行业内最著名的卉文斋。卉文斋的创办人唐国斌便是吴氏装裱、揭裱技艺的创始人。

吴天放说,唐国斌先生生于1867年,精于字画装裱、揭裱,并擅长工笔花卉。晚清时期,唐国斌先生在开封书店街创办卉文斋揭裱店,开始承接字画装裱、揭裱业务。民国初年,唐国斌先生的长子唐子寿从父亲手中接过卉文斋,其弟唐子良自幼随父兄从事装裱、揭裱,父子三人一起经营卉文斋。唐子寿还喜欢古玩,因此店里增加了古玩经营业务。1939年,唐子良从兄长唐子寿手中接过卉文斋,继续从事家传老行当。

唐氏的第三代装裱、揭裱传人,也就是吴天放的师傅,是唐子良的长子唐清林。唐清林先生2000年逝世,开封许多书画家对他不陌生。唐清林自幼随伯父、父亲学艺,为博采众长、提高技艺,1944年,唐清林投师著名装裱师张仪邻门下,学习借鉴了张仪邻的装裱、揭裱技艺,水平又得到提升。

唐清林一生从事装裱、揭裱技艺,斋号“宣和堂”。1975年,24岁的吴天放投师唐清林,追随师傅从事装裱、揭裱工作,并从师傅那里接手“宣和堂”斋号。

吴天放作为唐氏装裱、揭裱技艺的第四代传人,全面继承了唐清林先生的技艺,并一直致力于装裱、揭裱技艺的挖掘和研究,逐渐形成“吴氏”装裱、揭裱技艺。吴天放并不保守,他努力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致力于后备人才的培养。如今,在开封装裱行业内颇有名气的李建国、高谦、陈红英、刘影、祁放、卢学峰、刘红梅、夏新康、叶坤峰等,都出自吴天放门下。

精心装裱 30多道工艺让字画完美展现

吴天放告诉记者,传统的装裱技艺有30多道工艺,成为一名能够靠手艺吃饭的装裱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些工艺,其中有些工艺,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学到手的。

在常人眼里,一幅字画挂在墙上供人欣赏,早已司空见惯,却不知在这幅字画的背后,装裱师经过了30多道工艺,这件艺术品才得以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中的智慧和辛劳,很少有人能够体会。

吴天放说,传统装裱工艺分为制糊、托料(绫、绢)、托画心、上墙撑平、方裁画心、刺配镶料、镶嵌、四裁、转边、套边、粘贴夹口纸……总共下来有30多道工艺,每一个环节做不好,装裱出来的字画质量就会受影响。

吴天放已将自己摸索出来的绝活传授给了徒弟们。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在重要的制糊环节,一般工艺都是用面粉制作,由于内含面筋,制成浆后应力大、易生虫,且不易平整。吴氏技艺采用小麦仁直接加水发酵,之后滤去麸皮,等沉淀成粉,再用花椒水浸泡几天备用。制糊时,加入香料,用沸水边冲边沿着同方向搅拌15分钟左右,制成糊之后,再加入清水镇一段时间,以减少浆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固有应力。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糨糊,堪称装裱“神器”,让很多字画更具神采。还有,在装裱材料的色彩搭配方面,一般工艺采取单色染制,造成色泽单一,比较艳俗。吴氏技艺则采用三种以上的颜料复合染成,使色泽丰富,装裱好字画后显得稳重雅致。

吴天放说,看似简单的字画装裱非常繁琐复杂,材料用好了,装裱出来的字画不变形、寿命长;色彩搭配好了,字画会有非常好的视觉效果;每一个流程都精心做好了,字画看起来才会平整、协调、美观。“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这话不一定对,但是有一定道理。一件字画成品出来,装裱师在里面起着很大作用……”吴天放告诉记者。

揭裱修复 古旧字画重见天日

中国书画的重要载体是宣纸,如果保存好了,用上等好宣纸创作出来的书画,能够历经千年而不破损,所以有“纸寿千年”这一说法。但是,不少传世的字画在流传的过程中会受到损伤,破损、霉变、虫蛀、失色等各种情况会导致字画无法张挂,无法让人欣赏。如果让这些字画重新绽放光彩,就需要一个比装裱更复杂的技艺来完成,那就是揭裱。

技艺没达到一定高度的装裱师,是不敢承接比较复杂的揭裱活儿的。因为需要揭裱让其重见天日的字画,一般都是有较高价值的。

能够更加体现吴氏技艺的,是揭裱。

在吴天放40余年的行业生涯中,他揭裱、修复过的古代名家字画很多,其中有明代祝枝山书法、董其昌山水画,清代王文治、何绍基、翁同龢、蒲华等的书画作品。

吴天放说,每揭裱、修复一件字画,都是一个让人难忘的过程,那是怀着无比虔诚的心对古人的膜拜、与古人的对话。有时候,一件作品揭裱下来需要个把月甚至几个月、半年。吴天放很多揭裱的大手笔,让业内至今记忆犹新。比如1981 年,他为新乡博物馆揭裱修复王铎草书手卷;1990年,修复开封博物馆馆藏宋代犹太碑拓片,并装裱成轴;揭裱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水墨荷花图轴……

吴天放说,过去,有的揭裱、修复古字画不区分是纸本还是绢本,造成修复效果较差。“吴氏”技艺在揭裱、修复古旧字画挖补缺残处时,选用质地相同的材料,纸本用明矾水进行处理,绢本则用骨胶水处理,收到良好的修复效果。同时,“吴氏”在处理返铅、污渍、霉变等环节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多年来,吴天放为了推动装裱技艺的发展,解决从业人员的正规化培训问题,通过举办学习班、带徒传艺等形式,为省内外及部队造就了大批装裱艺术人才。自2010年起,他应邀在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授装裱技艺,致力于装裱行业高级人才的培养。他还组织有关人员着手收集、整理有关开封装裱行业的资料,继续深入研究开封装裱的历史传承及技艺流派,以保护、传承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装裱在岁月变迁中 历久弥新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裱画简介
书画装裱基本知识
三和
书画装裱,这些样式你不能不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