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否知否,宋朝美学巅峰依旧!领先世界一千年的宋文化~

宋文化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终于有电视剧还原“领先世界一千年的”宋朝美学了。

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从酒楼商户、市井风貌到内宅装修

都一一遵循史料,

细致入微地复原一个时代繁华与风雅。


导演说,

专门定制了一千多件家具和瓷器,

让戏的质感达到最佳。



点茶是宋代特有的茶道,

用一套复杂的工艺将茶叶制成茶饼,

烹茶的时候再将茶饼敲碎,

研磨成茶末,用沸水冲点,

这个过程就叫做“点茶”。


南宋刘松年的《十八学士图》

宋代人点茶场景


什么叫做“精致的生活”、“风雅的审美”,

这就是了。


宋徽宗敢夸口说:咱大宋的茶道,

“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宋徽宗本人就是一名点茶的高手,

著有一册《大观茶论》。



不管是读书、闲居,还是雅集、宴客之时,

宋人都会烧一炉香,氤氲一室。

 

我们熟悉的爱国诗人陆游就是一位调香高手。



“宋朝的上层社会 香炉里焚爇名香,

是24小时不能间断的一项常规设置,

氤氲的香氛差不多就和当今某些公共场所的环境音乐一样,

是人生展开的一个基本背景,

仿佛没了它,生活便不能正常流动。”


宋李嵩《焚香听阮图》


剧里等级高一点的角色,

比如盛家老太太和郡主,

基本上可以做到走到哪儿,坐到哪儿。

丫头婆子随身携带可折叠椅子,即交椅。



我们现在仍然保留着“头把交椅”这个说法,

就是因为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里,

交椅是身份的一种象征。

通常是社交中,身份相对高的人坐。


交椅可以折叠,方便携带。

加装一个荷叶托,又可以仰首休息,

所以在士大夫中非常流行。

有些士大夫外出游玩,也会带着这种交椅。

《春游晚归图》上,

就画有一名仆人扛着一把交椅,随主人出游。


宋代佚名《春游晚归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比较惊喜的是,

剧里还出现了一只宋画里才有的躺椅。


美术指导说,

这是根据宋画中的描述和样式1:1照着扒下来,画好设计图,再找工匠定制的。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夏景》上,

可以看到一张这样的躺椅,

研究家具设计史的方海先生,

将这种躺椅命名为“松年椅”。


这种躺椅的靠背,

很可能还可以调节倾斜坡度。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夏景 》里面就有同款躺椅


剧中还出现了多个“榻”,

一般是作为主座出现,

副座则用圈椅、官帽椅来搭配。


这种“围而不收”的榻就是王世襄先生说的

“理想卧具”——罗汉床。



就形制而言,罗汉床有很多种,

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多,

它的造型都是三面围子,一面冲前,

即左右和背后装屏板,不带立柱顶架。



马未都解析过《韩熙载夜宴图》里的罗汉床,

韩熙载坐在三面围子的罗汉床上观看歌舞表演。


马未都说:

他为什么坐在床上,不坐在椅子上呢?

床的等级在待客的时候比椅子高,

所以他就用床来待客。


南唐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在严肃场景下,

作为厅堂(或者正式社交场合)中心,

它承载的功能与现代沙发相当,

使用方法也和现代人以沙发为中心的惯例相似。


 明·谢环《杏园雅集图》

可见当时官员会客时也坐罗汉床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宋代审美由唐代花花绿绿、浓脂艳抹的审美风格突然转向淡雅的极简美学。


宋徽宗瘦金体


  因此,宋代无论从宋汝窑的素色瓷,到徽宗的瘦金体,再到范宽、郭熙的大山水,用如今的眼光看依旧并不过时,无不闪烁着高超的审美情趣和雅致的艺术追求。


宋徽宗 《瑞鹤图》(局部)


  穿越到宋朝,必须得看看宋瓷和宋画。因为它们是中国艺术史、美学史、瓷器史的巅峰之作。


范宽《溪山行旅图》部分


  中式美学的巅峰,出现在一千年前,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之美,简单、自然、温和;清逸而高雅。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皆是浪漫,无处不是禅意,无处不是生活。论极简之美,宋朝的极简遥遥领先西方,甚至影响了后世千百年......


《春山鱼艇图》 宋 张训礼


宋朝之美,美在瓷器


  宋代是典雅端庄的,如瓷器一般。


汝窑青瓷胆瓶


  说起宋朝瓷器之美,有一位艺术天才是无法避而不谈的——宋徽宗。历史上玩物丧志的皇帝不少,宋徽宗是其中最有名,也是最过分的一个。他把自己玩成了大艺术家,这是艺术家赵佶之幸。他也把自己玩成了亡国之君,这是皇帝宋徽宗的悲哀。




  赵佶一辈子最喜汝瓷,是汝瓷发展的最大的开拓者、推动者。他喜欢“雨过天晴云破处”那份内敛优雅的青,从此让汝瓷有了超越任何其他瓷器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传,汝瓷的釉色,源于宋徽宗的一场梦。这个挑剔的帝王不喜欢定窑的白瓷,他更向往的是梦中的天青色。于是下令,命工匠烧制类似颜色的瓷器。


拍出亿元天价的宋代葵花汝瓷笔洗


  为了烧制出令徽宗沉醉的天青,工匠以名贵的玛瑙入釉,后来,梦中的天青色,竟然真的从汝窑工匠们的手中造了出来:出窑的瓷器果然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温润古朴似玉而又非玉。



宋 汝窑青瓷椭圆小洗



  徽宗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使他褪去了艺术家原有的天真浪漫,转而成为一个近乎残忍的改革者。烧制出的瓷器给徽宗过目后即便只有一丁点的不满都会被当场砸碎,窑工也会被问斩。而面对汝瓷的“崩釉”,汝窑的匠师们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把釉表缺陷人为地转化成自然装饰,并且控制得恰到好处,使“梨皮蟹爪芝麻花”的开片纹饰成为汝瓷一绝。


宋瓷冰裂纹


  汝瓷从开创到其第一次走上登峰造极的时间不过只有短短的20年,宋徽宗的在位时间也不过25年,就是着25年宋徽宗推动汝瓷走上瓷器的顶峰,但汝瓷也伴着宋徽宗的王朝的衰败而败落。时至今日,我们再看宋代汝瓷时,似乎也在素淡的天青色里瞧见了那宋徽宗梦中最澄澈的天空。



北宋汝窑青瓷盆


宋朝是中国插花史上的鼎盛期,插花作为一种生活装饰品,广泛出现在不同阶层的宋朝家庭中。知否知否从方方面面都体现出了宋朝人对“花”的热爱。


最惊喜的则在第8集,宫里来的孔嬷嬷,对盛家三姐妹进行现场插花教学,传授插花讲究的气韵、技巧。

姑娘们学着挑选花材……

修剪花枝……

搭配花材……

插花已然成为宋朝大家闺秀的必修课,可见宋朝人对插花的喜爱实在溢于言表。

插花不是宋人的首创,却广为宋人喜爱,形成了举国上下爱花、赏花、插花、赠花的习俗。

对于宋朝的妹子们来说,插花插得好,婆家都高看你一筹。

就连苏轼也在《格物麤谈》中记述了梅花的插花及保鲜方法:

“梅花半开者,同蜜投入罐中,镕蜡封口,同时挑三四朵同蜜点汤,花开香如新摘。”

“将折枝干槌碎,抹盐插入则花不黄。”

可见宋人的确已经对插花钻研到极致了,不过作为一个现代人,在鲜花保鲜这个话题上,倒是可以扬眉吐气,秀一下我们的智慧了。

什么镕蜡封口,什么枝干抹言,其实都不如一瓶鲜花保鲜剂来得方便实用,有事没事喷一下,插花的花期就可以延长一两周。

要是古时候也有鲜花保鲜剂,我想,“物以稀为贵”的洛阳牡丹应该也不至于叫价「一枝千钱」了。

也正因为宋人个个都是「插花狂魔」,所以也衍生出了许多“生财之道”。

洛阳是北宋时最著名的花都,牡丹盛开之时,地方政府会举办“万花会”。

不论是宫廷贵族还是贫民小贩的家中,当日都要有插花作陪。

△ 《妆靓仕女图》,数数图中有几瓶插花?

这么多人喜欢花,那我不种点来卖岂不是对不起他们的热情?

于是,洛阳城的许多人开始以卖花为业,《西湖繁胜录》中甚至说到:“钱塘有百万人家,一家买一百钱花,一早卖一万贯花钱

一个上午就能赚一万贯钱,按现在的物价来说,可以买约10万kg大米了。

我的天爷啊,瞧瞧宋人这商业头脑。(有没有组团穿越去宋朝卖花的?我等你。

再来品一品剧里的大佬些日常穿的衣服吧▼

绸缎华服搭配精致刺绣,大多选用牡丹花,来彰显家族的雍容华贵。

其次,这些宅斗小能手们不论四季均手持团扇,图样优雅,摇曳生风,巧笑嫣然,那叫一个赏心悦目▼

【无同轩】知否知否同款手工刺绣双面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其实日本的极简美学,中国一千年前就有了!
450万元成交的非官器型龙泉青瓷释放怎样的市场信号呢?
超级富豪们收藏的汝窑
宋瓷之冠——汝窑的市场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两宋时期(一)
寻找“雅道清心”汝窑的精神美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