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2019级书法二班楷书临摹结课展
前言

楷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孙老师和陈老师不遗余力的将学书经验奉献给大家,让我们收获很大。大家不仅选帖上丰富多彩,而且老师的训练方法也是别出心裁。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相信努力终将会有回报。还请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指导老师:孙全杰

孙全杰,别署化雨堂主,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书法专业教师,河南大学书法专业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兰亭会河南分会会长,开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指导老师:陈影河

陈影河、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书法学专业讲师、主持、参与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

课堂剪影

学生

作品

朱英明

 在这几周的魏碑学习中,通过孙全杰老师的授课,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魏碑发展的脉络,熟悉了魏碑和唐楷用笔的不同之处,了解了很多不同的魏碑风格,我在之前的学习中对魏碑的练习没有很多。本次课程我临习的是魏碑经典《中岳嵩高灵庙碑》。在孙全杰老师的带领下,不仅仅体会到了魏碑的险峻体式,也感受到了魏碑的古拙俊美之气,对魏碑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学习。在课堂上,老师用自己的教学方案,引导我们一步步学习和临摹。这几周的魏碑临摹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之前从未了解到的东西,虽然魏碑临摹课暂时告一段落,但这只是魏碑练习的一个小小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沈思涵

三周的魏碑临摹课,我选择了《龙门十二品》中的《比丘道匠造像记》、《比丘法生造像记》、《比丘惠感造像记》。在孙老师的引领下,我观察比丘造像的每一根线条,相比始平公而言,更是生动和活跃,而三个比丘造像也各有特点,《法生》用笔圆润和谐,结势华丽流美。《道匠》笔画充满粗细变化之美。《惠感》则更突出了险崛。不同的变化让我深深爱上了《比丘造像》,但通过三周的临摹也发现自己笔力远远不足,日后应多加练习,努力突破自己,感谢孙老师的指导。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王彤云

三周的魏碑临摹课,我选择了《龙门十二品》中的《比丘道匠造像记》、《比丘法生造像记》、《比丘惠感造像记》。在孙老师的引领下,我观察比丘造像的每一根线条,相比始平公而言,更是生动和活跃,而三个比丘造像也各有特点,《法生》用笔圆润和谐,结势华丽流美。《道匠》笔画充满粗细变化之美。《惠感》则更突出了险崛。不同的变化让我深深爱上了《比丘造像》,但通过三周的临摹也发现自己笔力远远不足,日后应多加练习,努力突破自己,感谢孙老师的指导。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杨淑萍

这段时间由孙老师带着我们上魏碑课,让我对学习书法有了一个新的认知。我们学习魏碑主要是学习魏碑大字的写法,刚开始写的时候放不开,不敢写,甚至显得有些卡通,但经过孙老师的课堂示范,便开始大胆了一些。而魏碑小字则是要求我们精准临摹,往往是形态易得,质感难求。

总之,在临习魏碑书法作品时,不是对魏碑的刻意模仿和简单复制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体现着自己的创造。

我的书法学习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今后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面,长期沉浸于古代书法经典中,不断从那里汲取营养,放大古人,缩小自己,取法乎上,通过日积磨砺和积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行,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单珂洋

经过了三周的魏碑学习,让我的技法得到了进步。孙全杰老师安排我们大字和小字的穿插练习,使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刚开始写大字的时候,总是掌握不好收放关系和粗细对比,经过上交作业老师的点评,给了我很大帮助。写小字就要写的很精细了,要多思考和观察字的结构、布局和线条变化,写出线条的力量感。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郭雨晴

在这几周的魏碑学习中,首先感谢孙全杰老师的悉心教导,其次我想要谈一些对于学习魏碑的感想。

我认为在习字前,首先要读帖,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数,方才下笔。赵孟頫说过;“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所以应该先读后临,或者边读边临,边临边读,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形入神,由微入妙。第二步是临帖,临帖和读帖是互为作用的,读帖是对其本身意味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临帖则是将读范本获得的感受付诸笔下,达到自己所理想境界。习书临帖时要对所临字帖全神贯注,以客观为主,更要有主观的分析。主观和客观的相辅相成来帮助我们去临摹一副满意的作品。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陈秋雨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是由隶书向楷书衍变、楷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楷书入碑早期见于东吴《九真太守谷朗碑》,碑字笔画已变波磔而为横平竖直,是不成熟的楷书形式。其背景形成于动荡、混乱时期,数目繁多的魏碑作品给人以雄强浑劲、质朴厚重而又豪放泼辣的壮美感受,像男子一般挺拔如山,血气方刚、气雄力健。

魏碑字体用笔提按幅度大,大起大落,又结合石刻的技巧和特点,形成出锋露角,内圆外方,点线悍劲峻拔的特点,通过老师的课我深深被魏碑的雄劲吸引,并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王亦凡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是由隶书向楷书衍变、楷书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楷书入碑早期见于东吴《九真太守谷朗碑》,碑字笔画已变波磔而为横平竖直,是不成熟的楷书形式。其背景形成于动荡、混乱时期,数目繁多的魏碑作品给人以雄强浑劲、质朴厚重而又豪放泼辣的壮美感受,像男子一般挺拔如山,血气方刚、气雄力健。

魏碑字体用笔提按幅度大,大起大落,又结合石刻的技巧和特点,形成出锋露角,内圆外方,点线悍劲峻拔的特点,通过老师的课我深深被魏碑的雄劲吸引,并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邵崇崇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魏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演变过程中,现有的碑版等拓片,几经拓磨风化等原因的缺失,损坏严重,已失去了它本来面貌。

张猛龙碑的学习让我逐渐的了解了魏碑的乐趣以及魏碑的各种结体和字形的变化让我觉得魏碑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种多姿多彩的体验总体来说魏碑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帖学无法感受的魅力。

王世褀

通过几周魏碑课堂的学习,让我对魏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魏碑风格多样,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多观察碑帖,一步一个脚印的循序渐进,对碑帖进行认识和研究。不能仅仅是对原碑刻意的模仿和简单的复制,而是要融入自己的理解,体现出自己的创造。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学习感悟,此次跟随孙老师学习收货颇丰,比以前有不小进步,但自己仍然还有不足,以后也会更努力的去学习!

刘旭

我们在孙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数周的魏碑课程,课程时间虽短,但是对我来说确实收获颇丰,研习魏碑,开阔了自己的书法视野,加强了自己的书法技能和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本人愚笨,在学习魏碑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困难,让人难免心生挫败感,但是这些困难都是难以避免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要克服困难,要怀着一种自我反省的态度来看待问题,最终我们在孙老师的循循教导下完成了最后的结课作品,为这几周的魏碑课程画下一个满意的句号。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姚涵元

魏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演变过程中,现有的碑版等拓片,几经拓磨风化等原因的缺失,损坏严重,已失去了它本来面貌。我们在大二上学期学习了魏碑临摹让我们学习了如何欣赏,如何临摹,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写魏碑大字,从中获得了不少乐趣与知识。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我从中练习了比较有名的张猛龙碑我认为在习字前,首先要读帖,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数,方才下笔。总之这次魏碑课让我受益匪浅,期待下次能够更好的学习魏碑。

范明月

这学期的魏碑课是个很特别的课程,之前的我对于魏碑的看法一直都是停留在高考集训的那个时候,可当孙老师让我们用一张四尺三裁的纸来写魏碑的时候,让我惊讶了好久,真的这是很特别的写法,孙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总是停留在高考集训时期要跳出舒适圈,把字写的小一点,这样就不会俗气,毕竟我们是书法专业的要学会改变之前的想法。这几周的魏碑课让我更觉得神奇的是孙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我们把魏碑写小还让我们尝试放开自己解放天性写大魏碑,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突破吧,无论是小魏碑的详临还是大魏碑意临这都是我的进步吧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张静茹

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我选择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碑帖临习,其中《元倪墓志》点画流动,书风趋于秀逸潇洒,圆润典雅,是墓志中代表作品。而《魏灵藏造像记》则是方笔露锋之典型代表,结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整篇看来,严整肃穆,端庄隽洁。通过几周的学习,我对于魏碑的用笔结体、空间布局、粗细疏密等也有了很深入的探索和了解,学习之路仍在继续。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张一鸣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怎样临书,临书不是以时间为绝对标准,也不能用临数万遍来衡量,更不是用小聪明代替,必须以自己的智慧,清醒的大脑,最扎实的功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方能达到临书的真正收获。一个好的碑帖,初始时只是视野中的印象,当对它产生好的感觉时,就非常想认识它,写它,研究它。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临习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所谓“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察就是读,几周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以后还需更加努力。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武湘汐

孙老师的上课方式很新颖,从未写过大字的我,第一次练习有些放不开。他要求我们刻意的突出字体的某些特征,放大字体的特点,大胆尝试 、放开去写。通过这段时间的魏碑学习,使我不再对原碑进行刻意模仿和简单复制,而是融入自己的理解,体现自己的创造。一读,二临,三领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形入神,由微入妙。我练习了元氏墓志中的《元倪墓志》,这个字帖大致可以这样说:笔触纯净隽秀,起笔露锋,弯柔折大,收笔自然拢毫,作钩着力,书风趋于秀逸潇洒,圆润典雅,是北魏墓志中的佳品。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董楠楠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的书法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书法的笔法和结字都有一种自然天成又变化万方不可端倪之感,有很高的“艺术性”。学习魏碑对于我们学习楷书和隶书都有直接的帮助,同时,魏碑书法也是修习大字榜书的重要资源。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田艺宁

魏碑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近期展开了魏碑学习,魏碑最大的特点是方笔,这也正是魏碑难的地方,因为是刀刻,笔画有刀劈斧砍之态。我对魏碑有着特别的喜欢,记得刚学魏碑时我为了把笔画写方,用毛笔来回描,实际成了画出来的,没有书写感。但现在经过老师指点、自己练习,终于找到了练习方笔的方法,就是用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训练。多角度切翻的练习,让各种角度的点写得像,这样可以促进魏碑方笔笔法的掌握。

葛祎文

魏碑书法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书法,它上承汉隶,下启唐楷,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学期的魏碑的课让我受益颇多,改变了我以前对于魏碑的单一看法。我选择了临摹《元桢墓志》和《张猛龙碑》这两本帖很有魏碑特色。前者字口清晰,其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气势雄奇;后者也是北魏刻石的经典,其结构精绝、奇宕舒展,短长俯仰,各随其体,变化无端。经过这几周的学习加深了我对魏碑的理解,尤其是笔画的收放和空间的掌握。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彭欣诺

碑学的兴起给书法界注入新的血液,通过一个月的魏碑课程,使我对魏碑有了更深的感触,我所选用的是张玄墓志和元桢墓志。张玄墓志整体给我感觉十分地雅致,它用笔方圆兼备,横画多圆起方收,整个字形结构大多都偏扁平。元桢墓志其笔画刚劲有力,棱角夸张,结体自然,说其厚重,是因其线条特有的凝重质感。俗话说:“透过刀锋看笔锋”,就是告诉我们透过斑驳的刻痕想象出书写者的书迹原貌,不为刻工的臆造所迷惑,在今后临习魏碑作品时,要更认真的分析字帖,熟悉其用笔之意,复归于朴

刘奥龙

魏碑课一月有余,感悟颇多。首先就是改变了以往对魏碑的肤浅的认识,认识到了魏碑的独特美。其次就是重新认知了魏碑的用笔,改变以往只知道单一的以方笔为主,加入了篆隶以及唐楷的用笔,使其用笔更加丰富多彩。

本次魏碑课小字临摹《张黑女墓志》,感受到《张黑女墓志》用笔上方圆兼备、中侧锋并用,其用笔可谓极具丰富性。在结字上体悟到《张黑女墓志》将隶书之意巧妙的融合到魏碑之中,使其结构扁方疏朗颇带质拙之感。大字取法《张猛龙碑》等,加以自身理解,创作的不太如意,还望各位老师同学给予批评和见解。

最后,非常感谢孙老师一直以来耐心的讲解和指导,使我本人在魏碑方面更加精进。一个好的老师对我们书法专业的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很荣幸能与民生学院的书法专业的老师们共研笔墨。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张珂

为期四周的魏碑课程学习结束了,在学习中,通过老师的指导,使我对书法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以下是我总结学习魏碑书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是原本临摹。放大本比较适合初学者对中楷甚至大楷的学习,通过对字帖原大或小字的临习,从中掌握魏碑书法的用笔、结字。

二是注意线条的变化。魏碑书法介于隶书和标准楷书之间,但它们都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对隶书有一定的基础,学习魏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魏碑在线条的处理上要特别注意防止走向隶书或楷书,通过对细节变化的观察、临摹,掌握其线条特点。

三是在结构上多深入。魏碑的结构不同于隶书和楷书,一般呈匾势的较多,在书写中按照点画之间的搭配关系,仔细观察其结构特点,多临摹、多观察、多分析,逐渐深入,经过一个时期的学习即可掌握魏碑的结构特点。

四是忘记法。什么是忘记法?就是要忘记以前所养成的一种习惯,例如有的人以前写过隶书,或是楷书,现在进入原魏碑的学习过程后,就要忘记以前所学,才可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于寒冰

经过几周的大小魏碑的学习,使我对于魏碑的理解更加深入,之前在高考班接触魏碑次数较少,即使偶尔临习也只是临个结构而已,但在这几周的学习里,在孙老师的带领下开始逐渐掌握了魏碑的笔法,结构以及体式,对于我来说写小字真的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不论多大的格都会顶格写,小魏碑真的算是对自己的一个突破,相比之下,大魏碑的学习就相对顺利一些,但对于字结构的变形理解还是不够深刻,需要在以后的练字过程中逐步完善。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李琦

魏碑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在中国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通过几周的学习,我对魏碑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写大字,从一开始的不敢下笔到后来的渐渐适应,虽然依旧没能很好掌握结构上的变化安排,但是也成为我一次有意义的经历。经过老师的悉心教导,我对于魏碑大字还是小字的临摹都有了新的认知,以及对于空间的布排也有了更多理解。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祖家烨

魏碑,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尤殊。其笔法浑穆、点画峻厚、意态奇逸、骨法洞达。清康有为曾誉魏碑:血肉丰美,结构天成。举凡墓志、造像、碑版,

塔铭、刻经等,其数量之多或以千万计,其结构之奇、气势之强、变化之大是其他书体.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我们学习魏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感受一下岁月的痕迹 以及中国汉字的趣味横生。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徐迪

康有为曾言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日笔法跳跃,四曰点画俊厚,五曰意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日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 贞碑》、《元桢墓志》及《张玄墓志》等,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读二临三领悟,应是每位书家的必修之路。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我深深的感受到魏碑之美,其刚劲和优美,深深的吸引了我,希望我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深入!

臧瑞瑞

经过了几周的魏碑课程学习,我对于魏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魏碑属于楷书的一种,与唐楷、魏晋小楷的风格有所不同,魏碑自然天成和雄强的气魄。可谓美到极致。

    在几周的练习中,我了解到魏碑有三大特征:“拙”、“厚”、“方”。魏碑的“拙”是其显著的特征,也是后人忠爱魏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拙”主要体现在笔法和结构上。魏碑的笔法与隶书相似。不完全像唐楷,其结构与工整的唐楷相比,显得很漫不经心,结体歪斜错位,这是魏碑的典型特征。其次,魏碑的厚主要是指笔法上的特点,这种厚的特点使魏碑适合写大字,也让魏碑的线条充满古意。最后,“方”指的是魏碑笔法上的特点,魏碑在起笔、转折处为大量运用方笔,这种方笔似乎与其他楷书不太一样。魏碑的方包含较多的中锋味道,是“正方”,而唐楷多为“斜方”。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段帅龙

一晃几周的魏碑课程就过去了。魏碑,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其笔法浑穆、点画峻厚、意态奇逸、骨法洞达。与唐楷的法度严谨不同,魏碑更具绮丽之美。《元显俊墓志》铭其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气势雄奇。通过这段时间的魏碑临摹的学习,对魏碑的线条和结构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收获颇多。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张贝宁

这几星期我们开始学习魏碑的临摹,魏碑最大的特点是方笔,笔画有刀劈斧砍之态。刚开始我的笔画写不方,方笔笔法掌握不好。开始我为了把笔画写方,用毛笔来回描,实际成了画出来的,没有书写感。后来经过孙老师耐心指点、自己练习,终于找到了练习方笔的方法。我们还通过写大字和写小字的交替来更好的临习魏碑,在写的过程中,孙老师还教会我们魏碑的变形。通过这几周的魏碑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王艺萌

通过三周的学习,了解了魏碑的史论。魏碑是历史上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体,对当时唐代楷书的成熟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中国汉字演变的重要环节。历代的书法家在创作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为我们的临摹和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孙全杰老师上课为我们指导,告诉我们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让我的魏碑临摹进步了许多,为后面的节课作业打下了基础。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金婉莹

学习魏碑已经有三周的时间,期间主临《石门铭》,这也是我首次尝试写大字,练习大字全程需要站着,使运笔的空间更大,更好的练笔力。初临大字需要我们敢于大胆落笔,使其字放开,再临需要我们注重起收笔、结构松紧以及笔画粗细提按,三周的大量练习让我小有所成,但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未来自主练习不断优化不断努力。魏碑是历史上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体。我们从魏碑中汲取营养,通过反复练习夯实基础,掌握其中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不仅要做到熟练临摹,更要运用于书法创作,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何淑凝

通过近几周跟随孙老师学习魏碑,让我对其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魏碑的发展处于书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时段。康有为曾誉其血肉丰美,结构天成。北魏书法种类繁多,这些数以万计的墓志刻石作品给我们研习魏碑书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且笔画多以方笔为基础,同时透过刀锋看笔锋,让我感悟到了作者的下笔之力。

张佳汇

学习了三周的魏碑之后,感觉自己对书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孙全杰老师在课堂上让我们大小字穿插着写,写出来的字既能收住,同时也能放的开,大字让我对字形结构也有了新的认识,疏的地方更疏,密的地方更密,自己刚开始写大写的时候把握不住字形结构,总是写的太匀,每次老师点评完感觉自己都会有进步,魏碑大字的练习让自己写字时更放的开,自己收获很多.

陈培培

魏碑书法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书法,它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由此可见魏碑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性。此次的魏碑学习中,我选择了《元桢墓志》,《元桢墓志》无论是从结字还是用笔上都可见墓志书法的南北交融和历史传承痕迹。也正因为如此,赵子昂云:“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对于每位学书者而言,如何学好点画的用笔是最重要的,每一种书体在用笔的方式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艺术特色。特别是魏晋时期的书法,魏碑的笔法讲究的是“自然、生动”。在这一时期楷书虽然尚未有唐楷中严谨的法度,但是点画用笔大都保留隶法。这四周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日后还需勤加练习,学以致用。

丁汐

这个月我们学习了魏碑,我主要学习了《元桢墓志》。《元桢墓志》是北魏中期典型碑刻。虽没有北魏晚期碑刻文字的酣畅淋漓,但古朴雄奇,字势奇均,用笔变化丰富。结体中间收紧,左右舒展,既严谨又洒脱,大部分字都有向右上倾斜之感。

  魏碑之中的章法大多都是一格一字,《元桢墓志》也是,在原碑上就可以看得岀来,还是比较规整的,行与行之间,列与列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又可以看出字与字之间的承接连带关系,通过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穿插与呼应关系来营造变化多样的章法。

  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今后也一定更加勤于思考,勤于练习。

冯萧钰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文字刻石的通称,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经过长达四周的学习,我最终选择《穆玉容墓志铭》,该碑从整体上看刚强中透着温婉之姿,秀逸端雅,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字形丰腴,结体端严简古,这种书体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兼有隶书和楷书两种书体的神韵,棱角分明,雄强古朴,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由此可见,魏碑在中国书法史的地位不容小觑。

  虽然魏碑课程结束了,但是学习还是不能停止的,魏碑的学习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希望我在未来的学习中学求其心得,业求其专精。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贾永才

《石门铭》是北魏摩崖石刻的代表,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刻石古朴浑穆,苍劲凝炼,笔含篆隶,作真如草,而其结字于端严之中寓有奇肆之态,显得飞扬飘洒,无疑是北碑中的超逸之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把《石门铭》评为魏碑中之神品,评曰:“石门铭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从其品评中可以看出此铭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品,非初学者所能仿佛,其书风自然开张、气势雄伟、意趣天成,表现出大朴不雕的阳刚之美,堪称鸿篇巨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石门铭,要善于总结,戒骄戒躁,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虽然对魏碑的学习时间不太长,但是汲取到的书法知识是以前未接触的,以后也会对魏碑《石门铭》进一步了解。

刘沂衢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通过这几周魏碑的学习,再加上老师的大字训练以及小字提升,我对魏碑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苍茫古朴,遒劲有力。即分风格,也分用笔,有的需庄重典雅,细腻精到,有的则金石浓浓,用笔老辣。宋代姜夔《续书谱》云:“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大字若疏则无精神,小字若密则显小气,在学习过程中即要学习结构,更难的则是怎么运用毛笔把磅礴气势写出。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远乐

四周的魏碑学习课程我收获了很多,能沉下心去临摹,去认真思考。书法临摹讲究方法,并非对古代碑帖的照办和机械重复。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认真的思考着每一个字的松紧疏密对比,变化着为每个字造“势”,突出其险诀,而不是仅仅的机械临摹。

  此次我选择的《李璧碑》,此碑帖书法峭劲,极似《张猛龙碑》,而兼有《司马景和》之纵逸,就书法学习而言,临习《李璧墓志铭》十分重要,临习《李璧墓志铭》重在理解其特性。首先,用笔雄强多变。此碑用笔斩钉截铁,写“横”多为“竖”下笔,写“竖”多为要“横”下笔,落笔切翻,收笔多变,线条的“斧凿之迹”表现明显,同时特别重视主笔的运用,有时甚至调整笔顺,以尽显主笔的乾坤之势。《李璧墓志铭》最主要的用笔特征之一是随机表现线条的丰富性,避免相同形质的线条出现。此碑很少有等粗的笔画,因此,临习中要特别注意粗与细的反差,着力表现出线条的变化。《李璧墓志铭》用笔虽主要为“方”,但也辅以圆笔的运用,须认真体会。

   现在我写的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勤勉。

张颖

 四周魏碑课匆匆而过,感到受益良多。选择写的是《元桢墓志》,魏碑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朴拙险峻、风格多样,元桢笔画更是茂实刚劲,意态恣肆,气势雄奇。不少字向右上方倾斜,打破了“横平竖直”,极具个性。

    初写元桢总也写不小,五厘米着实难为人。后来就画格写,更显古拙。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写大字,恣意潇洒。能写多大写多大,但写大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总是在慢慢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字课上,班里的气氛很活跃、欢快,这才更深刻理解到写字会带给人快乐。     魏碑课程结束了,但学习魏碑的课程永不停止,望日渐进步。

余晓康

魏碑书法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与一同开课的汉碑与魏碑有许多相通之处。

在孙权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学习了《张猛龙碑》,该碑是北魏碑刻中最享盛誉的作品,为精严雅正书风的代表。我学习了它的即险绝竣逸,又浑穆雍容;既奇趣灵动,又古朴典雅。后几周老师让我们广泛挑选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因此了解了更多有关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的魏碑,大开眼界。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刘佳齐

通过一个学期魏碑的学习,学到了古人的用笔,方笔、圆笔的运用。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的书法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魏碑作为楷书中意义比较大的一种书体,有必要让我们去努力的学习,掌握魏碑的刚劲。临帖的目的是为了创作,只有把帖掌握住,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贴近所学习的字帖,才能够进步。

                      作品尺寸:八尺整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20级2班魏碑临摹结课展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19级1班魏碑临摹结课作业展
代表性的圆笔楷书作品或者墓志铭都有哪些?
碑刻墨迹与敦煌书法
魏碑十大经典碑帖(附:魏碑书法碑帖大全)
试论魏碑书体的学习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