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高度,谋划新发展 新形势,开创新局面——2016全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总结会在西安召开

12月8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古城西安召开了2016全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总结会。来自全国各地水产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负责人及水产病害防控领域专家100多人参加了会议。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管黎宏到会致辞,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肖放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张文在会上做了年度工作报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病防处处长李清主持会议,部分省市代表及领域专家做了典型发言。会议总结交流了2016年全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工作思路、目标和重要任务,研究部署了2017年重点工作。


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管黎宏到会致辞

李书民:

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开创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新局面

李书民副局长在会上指出:水生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关乎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当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一是突出政策引领,推动事业发展。今年5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要加强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能力建设,强化水生动物防疫站职能;加快建立渔业官方兽医制度,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和监督执法,做好渔业乡村兽医备案和指导工作,壮大渔业执业兽医队伍;支持渔用疫苗研发推广,加快审批进程。要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完善疫情报告制度。要创建一批无规定疫病苗种场,开展水生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试点,对病死水生动物实行无害化处理,提高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这个意见是我们近几年渔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业部文件要求,推动水生动物防疫各项工作向前推进。

二是落实领导关注,突破难点工作。今年8月底在江苏海安召开的全国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工作现场会上,于康震副部长专门指出生物安全的问题,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品种和规模不断扩大,疫病风险也大幅增长,养殖动物的安全问题凸显,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疫病防控问题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要求各地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巩固和完善疫病防控机构、队伍、装备和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辅助诊断等技术平台,提高病害防治和科学用药水平。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规范染疫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农业部也将开展相关调研,争取明年在渔业防疫检疫方面向前推进一步。近期,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试点也有新进展,我局将全力支持和指导其做好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试点工作,为今后全国范围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树立先行标杆。

三是利用投资支持,夯实防疫体系。最近国家发改委又将动植物保护提升工程项目列入了“十三五”规划的议事日程,这对于增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契机。我局已经在前期充分准备、统筹协调的基础上提交了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相关项目建设规划,以“防范风险、保障安全、促进发展”为主线,针对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着眼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十年发展需求,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建立健全以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及流行病学中心为核心,以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控中心为中坚,以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为纽带,带动县级防疫站和监测点开展工作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体系;根据水生动物及其疫病发生流行特点,突出主要养殖品种、突出重点养殖区域、突出防控关键环节,加强综合性和专业性实验室建设,合理配置试验基地,完善技术研究支撑体系。通过规划实施,基本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有效保障渔业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通过体系能力建设将达到四个目标:一是提升装备水平,逐步摆脱用“一双慧眼两条腿”诊断病害的状况,提升我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水平;二是为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控制病原扩散,使我国已有水生动物疫病得到一定净化,外来新发病害能够有效控制,提高水生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三是通过对水生动物病原菌耐药性普查,指导科学用药,提高渔药使用科学性;四是研究体系与国际接轨,缩小水生动物疫病研究诊断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


肖放:

从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生物安全、渔业生态安全和渔业产业安全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肖放站长从四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新形势下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她指出:

(一)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

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不仅关乎渔业转型升级的全局,而且是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一是体现在与渔业结构调整、养殖方式转变相适应上。按照“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的目标要求,要调减结构性过剩品种,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高附加值品种、低消耗低排放品种,原有的产业类型、品种结构、生产方式、技术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就要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必须根据养殖品种、规模、生产管理技术以及病害综合防控措施的实际,进行超前预判、快速跟进、及时研发、有效应用,才能满足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客观需求。二是体现在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防控相衔接上。我国目前主要淡水养殖品种有40多种,集中在湖北、江苏等9省份,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近80%,也是淡水养殖病害高发地区;海水养殖品种也有近40种,集中在山东、福建等5省份,占全国海水养殖产量80%以上,也是海水养殖病害损失较大地区。目前列入国家疫病名录的重大疫病有36种,病害高发期集中在4-6月和8-9月份。抓住淡水、海水这两个80%的重点区域,抓住病害高发集中期这两个关键节点,就抓住了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此外,在品种结构调整区域,也需要针对新品种发病种类、流行规律、防控技术等加强跟踪研究,总体上实现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在区域和时间上的协调衔接。三是体现在防控策略与综合技术应用相一致上。按照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今后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要更加注重绿色、生态、环保,因此防控策略的实施必须与技术、管理、设施等相配套,必然要求在苗种检测、水质调控、科学投喂、免疫预防、生态防控等综合技术应用方面与实现绿色防控协调一致。

(二)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重要基础

俗话说的好,“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业的风险可见一斑。对渔业来说,一场疫病下来,让养殖户倾家荡产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降低水产养殖病害风险,是防止疫病暴发、挽回产业损失、保障渔民收益的重要基础。2014年以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先后组织实施了小龙虾白斑综合征、鮰类肠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出了具体防控措施。农业部办公厅据此迅速向全国各主养区发文预警,有效降低了水生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帮助渔民减少了因疫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尽管我国养殖病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全国每年因病害造成的水产养殖经济损失约为150亿元(有专家推算实际损失在300-500亿元)。由此可见,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必须大力夯实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这个基础,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缺位。

(三)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向好,产地抽检合格率逐年提升,多年没有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但“三鱼两药”依然是检测反映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水产养殖品种与规模的调整和扩大,局部地区疫病风险也大幅增长,成为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疫病防控问题成为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涉及投入品生产、养殖、流通等环节,受药残、疫病、水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个别水产养殖品种违规用药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给水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必须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高病害防治和科学用药水平,才能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生物安全、渔业生态安全和渔业产业安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切实维护广大水产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促进渔业健康绿色持续发展。

(四)做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职能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承担着水生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技术示范推广等公益性职责,这是推广法赋予推广部门的重要职能。可以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上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一是加强了水产养殖病情测报。目前在全国共设置了4120多个测报点,监测发病养殖品种74种,水产病害102种,初步建立起基本覆盖全国的信息化水产病害测报网络,实现了测报体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二是开展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25个省份开展了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等8种高危水产疫病专项监测,初步掌握了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发生规律、流行趋势,为政府决策和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了可靠支撑。三是强化了体系能力建设。水生动物防疫实验室综合能力显著提高,一些省份建立了独立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2016年26个省份101家实验室参加了357项能力测试,总体满意率达到94.4%。四是完善远程诊断系统。利用“远诊网”信息化服务平台,2016年发布防疫信息120多条,预测预报149例,专家诊断病例1113例,累计访问人数近53万,受到广大渔民和基层技术人员好评,连续四年被列入农业部为农民办实事之一。

 

张文:

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和疫控机构要针对水生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加强与技术研究机构的合作,联合攻坚克难,共同推进我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张文副站长在年度总结报告中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较好成效,一年来没有发生全国性重大水生动物疫情。疫情监测、预报、预防工作扎实开展;体系能力建设稳步推进;“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建设不断加强;“无规定疫病苗种场”建设试点进展顺利;水生动物官方兽医师资队伍进一步壮大;农业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工作有序展开;水生动物防疫标准化工作成效明显;及时妥善处理了两起突发事件;国际合作交流日趋深入。

他指出,近年来随着养殖品种不断增加,养殖模式日益多样,水生动物流通日趋频繁,新发疫病种类逐年增多,水生动物疫病防控难度不断加大,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强,给全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在报告中还对明年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进一步提高对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争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和人员保障;扎扎实实做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好疫病监测结果,做好病情分析、预报和预防工作;开展“无规定疫病苗种场”建设工作;继续组织农业部实验室检测能力测试工作;进一步推广使用“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病防处处长李清主持会议

地方代表典型发言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陈辉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丁雪燕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田建中

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马亚洲

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刘学光

水产技术推广站高工 艾涛

陕西省水产工作总站书记 任武成

专家典型发言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战文斌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黄倢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中心主任 刘荭

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 徐立蒲


本次会议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方针,以“防范风险、保障安全、促进发展”为主线,实施“三突出、三强化”防控策略,即突出主要养殖品种、重点养殖区域、防控关键环节,强化源头防控、绿色防控、精准防控,补齐疫病“本底不清、药物滥用、检疫缺失”3个短板,加大科技创新、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建立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管理和技术服务新模式,加强制度、体系、队伍和能力建设,为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提升渔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到2020年,力争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顺畅、保障有力”的全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提升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综合技术示范能力、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服务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水生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一是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十三五”防控体系建设;二是着力加强规划引领,明确“十三五”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路线图和时间表;三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综合技术示范能力;四是着力加强制度创新,提升水生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能力;五是着力加强管理创新,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及有关技术支撑单位和专家的支持下,通过实施重大水生动物疫病专项监测和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及时发现并处置突发动物疫情,组织水生动物实验室检测能力测试,开展无规定疫病苗种场建设和主要病原菌耐药性普查,举办水生动物官方兽医师资培训,开展水生动物防疫县级站建设运行情况专题调研和渔用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加快制定水生动物防疫相关标准,推动基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远诊网”建设与推广等一系列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水生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水平,为我国水生动物防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减少病害发生、促进渔民增收、保障质量安全、养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畜牧水产 湖南养殖协会 湖南畜牧渔业
渔业主管部门、行业专家、技术推广部门人员等齐聚,只为这两件水产大事!
未来,水产养殖有机遇,也有挑战?行业大佬,在这里集体发言!
全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和水生动物防疫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农业农村部发布:十问十答,帮你搞清楚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的要求和程序
中国水产学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