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鱼病可能不是赤皮病而是溃疡病的诊断和治疗(第329期)


鱼在生存环境中,鱼的体表直接与体外的生存环境触及,承受水环境变化以及捕捞等外来因素的阻扰,因此,鱼类的体表病在鱼类病种中是发现率最多的病类,尤以体表溃烂、充血、霉烂为主要表征体现,并且很多体表病如赤皮、烂鳃、出血往往都同时并发且部份症状极为相似,更甚者,鱼类溃疡病特别极易与赤皮病混淆,有时虽然对'赤皮病'穷尽了一切手段和方法,但还是出现病情更加严重并且病情失控了,那么,鱼病可能就不是赤皮病而是溃疡病了


鱼类溃疡病,最主要的体征表现是身体上出现浅的、裸露的疮,通常颜色发红,有时也在鳍上出现。红疮可能形成第二次感染,其中最明显的是水霉菌。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上受损害的区域扩大并且连在一起最常受到侵害的是冷水鲤科鱼类,尤其是金鱼和锦鲤等观赏鱼类  

  .一、病原

鱼类溃疡病可能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革兰氏阴性菌以及由各种不同的丝囊霉菌等引起,并且革兰氏阴性菌也总是在该病的继发性感染中对病鱼造成进一步损伤。

鱼类溃疡病属高接触传染性的疾病,通过鱼、鸟、网等传播。 锦鲤身上通常含有不同种类的细菌,感染可能单纯是表皮上的 。 金鱼身上经常出现慢性败血症,导致水肿和死亡。  


        二、流行情况

鱼类溃疡症是野生及养殖的淡水与半咸水鱼类季节性流行病,1971年发现于日本养殖的香鱼。1971年发现于澳大利亚的灰鲻。此病大多在低水温期和大降雨后发生

       三、症状和病理变化

患病鱼早期不吃食,鱼体发黑,漂浮在水面上,有时变得不停地游动。在体表、头、鳃盖和尾部可见红斑;在后期会出现较大的红色或灰色的浅部溃疡,并常伴有棕色的坏死,在躯干和背部往往出现一些区域较大的溃疡灶,继而引起大量死亡。 对于特别敏感的鱼如乌鳢,损伤会逐渐扩展加深,以至达到身体较深的部位,或者造成头盖骨软组织和硬组织的坏死,使活鱼的脑部暴露出来。


       四、诊断方法

溃疡病灶四周感染部位的肌肉压片,可以看到无孢子囊的丝囊霉菌的菌丝,结合流行病学与症状可进行诊断。

①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并通过组织学方法确诊。

②病灶四周感染部位的肌肉压片可看到无孢子囊的丝囊霉菌的菌丝(直径1.2~3微米)。刮开损伤部位后通常可以看到霉菌、细菌并发寄生虫的症状。

③确诊需进行组织病理观察。

       五、防治方法

大型水体发病条件下控制该病几乎不可能。若该病在小水体和封闭水体里暴发,通过消除病鱼、用生石灰消毒池水、改善水质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1清除病鱼,消毒池塘水,改善水质。

2鱼塘经常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等含氯类消毒剂消毒,调节水质。

3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以提高鱼体的抗病力。

4饲料提倡营养均衡,不携带病原,尽可能消毒并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等。

5发病时,采用外消与内服氟苯尼考、氟哌酸、强力霉素等药物同时进行,可收到较好效果。每千克鱼体重用20~40毫克,拌料投喂。

6治疗不复杂的溃疡感染相对容易,可使用专门配制的含有恶喹酸的饵料,或者使用新型专用的抗溃疡处理剂。
7治疗可能受到原生动物或者皮肤吸虫造成第二次感染的影响,第二次感染也应该治疗,食盐是有用的辅助处理剂。所有的设备都应该彻底消毒,保证绝对的干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烂鳃,烂身烂尾?这样预防及治疗
冬春季节常见并发病---鱼体赤皮水霉并发症'(第214期)
鱼类溃疡、烂身的四大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案!
鱼类常见真菌性疾病有哪些?我们该如何防治?
再说顽固且难治的鱼类溃疡性红嘴烂嘴烂身病:红嘴、烂嘴、烂身,红头、红脸,传染性强传播力大!
黄颡鱼烂身、溃疡不知道怎么办?看完你就懂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