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深从业人就2020年黑斑蛙产业现状剖析黑斑蛙未来发展趋势、分享养殖关键技术

除旧迎新,随着镇子里凌晨烟花炮竹的响起,在寒冷的深夜里我和几个养殖朋友一起在家中迎来了崭新的2021年,过去的2020年黑斑蛙养殖也随之尘埃落定。纵观过去一年的黑斑蛙养殖,我感慨颇多,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而据自己更进一步的实地调研了解,发现更多的情况下是愁者多,喜者少。

过去的这一年,是一个让大部分人感到压抑和惶恐的一年。疫情,封城,禁野,是我脑子里面出现过最多的关键词。2020年初“新冠”肆虐之时,“黑斑蛙产业”就开始面临着生死存亡,好不容易盼到5月29日拨开浓雾见天明,农业农村部解禁黑斑蛙养殖,迎来了黑斑蛙的重生之日。在黑斑蛙被禁养的这4个月里,整个产业备受煎熬。禁养虽解除,但后期的价格行情,却给很多从业者泼了一盆冷水,塘头价格降到历年来的新低,让人冷彻心骨。这一年,全行业停养、弃养的面积达到50%,产量也普遍比去年低,全民消费量的下滑导致了价格的低迷,让许多苦苦支撑的从业者又陷入困境。

那么纵观这几年黑斑蛙养殖产业,黑斑蛙的养殖到底经历了什么?未来,黑斑蛙还能养吗?我一直都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相信崭新的2021年,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目前行业大部分从业者普遍预计2021年青蛙价格将会爆发一波好的行情,朝着良性的发展方向走,因为我国新冠疫苗将会在今年6-7月份时得到普及,同时国民消费也在不断快速恢复,这些利好消息都给黑斑蛙养殖业带来了很多希望。那么在新的形式和市场利好下,黑斑蛙养殖户怎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呢?在此同大家一起进行简单地交流和探讨。

一、要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和养殖经验

思想指导行动,经营理念就是你的经营思想。理念不对,努力白费。养殖要有自己的理念和方向,方向和目标要正确。

1、调整思维方式

近几年来碰到了很多养殖户朋友,开始都是出于养殖安全以及青蛙价格会稳定在18-20元的预期之内,认为产量做到1500-2000斤就可以了,结果导致后面的一系列的工作都围绕这个理念开展,结果却是“取中得下”,导致最终的实际产量很低,没有效益。

2、合理投养密度

受抖音、头条等自媒体影响,很多人又走进了一味追求高产的误区。追求高产没错,在目前的售价/成本比值内,产量越高利润空间越大。但是,高产可能面临更多的疾病风险,这方面需要通过强有力的技术管理和模式设计去防范和对冲。

3、强化风险意识

养殖中缺乏正确的营养保健模式和场地环境的整治方法。很多养殖户还存在以往的“野蛮”养殖模式,无病不管,一旦发病,大量使用抗生素,不计成本的使用所谓的“神药”,结果是钱花了,蛙没了。任何养殖,都要以预防为主,保健为主,防范未然。

二、养早蛙

蛙价波动幅度很大,而且有着明显的规律。每年的年初几个月,价格会有一定的提升,主要是存塘蛙。到4月尾,进5月份,存塘蛙也不多,新蛙还没大量上市,蛙价会持续上升,直达一年的高峰,一般持续到7月中下旬,新蛙大量上市,价格才开始回落。根据现在的青蛙存池量和销量预估,2021年的早蛙大概率会遇上好行情。因此有条件有意向养殖早蛙的朋友还是尽早做好养殖计划。

我们一般把青蛙养殖模式分为早蛙、中蛙、晚蛙三种模式,并引导客户进行合理的养殖安排,从投苗、饲料选择与使用、管理、卖蛙等各环节,将各环节的工作关键点等配套措施整理形成了一整套的配套技术体系。有意向的朋友可以联系我们,共同抢夺养殖红利。

养早蛙,技术上注意早投苗或投大苗,在温度高的地区早投苗,在温度稍微偏低的地区,气温回升到可以投苗时,选择投放大规格的蝌蚪,选用优质的饲料,针对性的动保,足量投喂。养早蛙,成本稍高一点不是问题,对早蛙价格行情来讲,时间就是金钱。养殖发生的疾病,大多跟环境有关,用好料,投足料,快速拉大青蛙的规格,在还没有发病的时候就能达到上市规格,从而降低养殖风险。

出早蛙的优势:
1、成本低,饵料系数低,养殖周期短,消耗相对较少。
2、风险低,在高温高湿等恶劣天气情况下,蛙疾病爆发高峰期来临之前,提早卖蛙,减少发病风险。
3、价格相对较高,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4、出蛙后,有足够的时间让场地休养生息。
三、养大蛙

供需矛盾下,市场对青蛙品质的需求也在提升。供应量少的时候,对蛙的品质要求不高,外表蓝色的蛙也勉强可以卖出去,但是随着蛙养殖量的增加,短时段供过于求,对蛙的品质要求也提到了相当的高度。蓝蛙及规格小的蛙越来越不受欢迎,2020年规格小的,价低的时候市场批发价7-8元,相当于塘口价6.5-7元,养殖户很难获得效益。即使今年整体行情低迷,但是大规格的青蛙还是很受市场欢迎,销售不成问题,价格也有明显优势。养出规格大,个体均匀的蛙,对青蛙的销售和效益会有明显的好处。

四、黑斑蛙养殖面临问题
1、最大的问题不是价格的问题

即使黑斑蛙的价格在9-12元/斤左右,黑斑蛙的养殖还是有收益的。其养殖成本在7-8元左右。实际上,最大的问题是病害的问题;病害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管理的问题是模式的问题;模式的问题是观念的问题。


2、最大的问题是病害的问题

一个是歪头,白眼肆虐各个养殖核心区;一个是“软体病”开始出现。“软体病”已经在局部区域发生,而且治疗更为困难。


3、病害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

病害的严重与否,和养殖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比如:每天投料多少合适?场地建在哪里合适?水质是否出了问题?投苗多少?产量多少?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都需要结合实际好好的探讨。


4、管理的问题是模式的问题

现在大部分的模式是蝌蚪到成蛙,成蛙到种蛙,种蛙到蝌蚪。一个池子,连续两年、三年,都有蛙,缺乏必要的清塘、消毒工作。故而,病害也就会越来越厉害。模式方面,养殖密度与环境的承受能力、可持续能力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一味的高产,并不适合黑斑蛙养殖的长远发展。


5、模式的问题是观念的问题

①进入黑斑蛙养殖行业的人,很多并不是从事过养殖的人。实际上,很多是比较盲目的,想赚快钱、赚大钱的投资者。而养殖,实际是一个需要强有力的技术、需要雄厚的资金行业;规模越大,对技术和资金的需求越大。这就是为啥三五亩赚大钱;三百五百亩大亏钱的原因。②对密度和产量的过度追求,导致病害的大爆发。③缺乏正确预防保健的观念。

五、笔者从业多年的建议
写在最后的几点建议和模式方案
1、低密度,出早蛙。早投苗,快投喂,强保健,勤管理,快出蛙。
2、高密度投苗,分批出蛙,求高产。一旦达到自己的预期,选择性分批出售。给后续小蛙腾出生长空间。(这个对于场地和捕捉操作有一定的要求)
3、稳中求胜。合理的密度,合理的投喂,合理的管理,合理的产量(亩产2500-3000斤左右),防控好病害,养殖出大蛙。
4、不建议大家都留种蛙,孵化,培育,成蛙都自己搞。看似成本很低,但是实际上损失很大。场地需要休养生息,长期占据,严重影响后续养殖。随着蝌蚪的价格回归理性,没必要留很多种蛙在场地。种蛙的越冬和产卵的损失还是比较大,特别对于新手养殖户。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养殖模式和方法,欢迎留言讨论。共同把黑斑蛙养殖做好,做大,做强,最后愿大家在2021年养殖顺利、事事顺心。

笔者联系电话:13662505355 (微信同号 )

北京桑普生化集团于2020年在天门合作建立文涛家庭农场和好蛙家庭农场“黑斑蛙”养殖中试基地,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养殖效果的双赢模式。

桑普技术人员现场解剖蛙

蛙场实拍    

蛙料

蛙解剖

若要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软体、歪头、白内障…“网红”蛙养殖难题解决,下半年涅槃重生
青蛙多少钱一斤,前景如何?
小龙虾夏季非常火爆,它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养,做好这5点就行了
传统的肥水养虾模式,还能适应当前的养殖环境吗?
新手养殖青蛙之:黑斑蛙常年的几种养殖方式,你知道吗?
据说这是目前湖北最成熟的小龙虾专养模式,一年养两季,你值得拥有!| 小龙虾市场调查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