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领自寻农庄 筹建有机市集

■互相信任是有机市集的基础■摄影/本报记者 郁骁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关切 自产自采自销的供应渠道慢慢被许多都市白领认同——— 

随着都市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切,个人种植者、私人生态农庄的负责人、社会公益组织都积极参与到有机蔬菜的生产、供应环节中来。区别于超市等常规渠道的有机蔬菜供应方式,独立的中小有机菜种植者绕开了高门槛的机构认证,通过都市有机市集等方式面对面地和消费者交流,在公开透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完成交易。新型的供求关系促成了这一独特的交流平台,种植者和消费者互相扶持,自发地寻找出一条获取安全食品的可靠道路。

“你这黄瓜是刚收上来的吗?”6月24日,朝阳区光华国际地下一层BHG超市门口,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一次迷你市集正在进行。不同于超市内冷冰冰地挑选商品,市集里充满了各种交流,不少顾客和卖家已成为熟识的朋友。

“茄子和西红柿7元一斤,杏、桃子、油桃都是5元一斤,自制的樱桃果酱45元一瓶,野生红蘑菇10元……更主要的是,这些都是源头可追溯的真正有机蔬菜。”市集结束,就有顾客开始炫耀自己的收获。市集的卖家中,既有纯粹的郊区农民、私人生态农庄的负责人,也有社会公益组织等等,消费者也大多是慕名而来的都市白领。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多次参与类似市集。随着都市人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切,消费者越来越注意寻找靠得住的蔬菜供应渠道,越来越多的个人、团队、社会组织也独立地加入到有机蔬菜的生产、供应环节中来。

■郊区农民

意外搭上“有机热潮”

陈艳红是顺义区李桥镇沮沟村的村民,丈夫在附近工厂上班,她则在家照顾孩子和八旬的公公。陈艳红家里有三分地大小的院子,五六年前,她开始在这块儿地上种菜、养鸡。她说,最开始就是图家里人吃菜方便。村里也有专业种蔬菜大棚的菜农,但陈艳红很少和他们讨教过种菜经验。“就是怎么好吃怎么种。”陈艳红完全不用化肥,就用鸡粪、猪粪或者家里化粪池里出来的粪肥浇菜。经常有城里人到附近钓鱼,有的人路过陈艳红家,看到她家散养的鸡,提出要买些鸡蛋,后来还有人要买菜。陈艳红对生意也没有概念,菜打成一包,让对方看着给钱。顾客出手也不吝啬,算下来每斤菜也能卖到七八元钱。

时间长了,回头客也多了,大家都说,陈艳红种的菜比城里卖的好吃。于是陈艳红从一年多前随意卖些菜和蛋,到现在每周可以卖掉十多斤鸡蛋。在成本和定价上,陈艳红也渐渐有些概念。“鸡蛋低于20元钱一斤,我就赔了。”

现在,陈艳红的菜地扩充到一亩,产蛋鸡也有50多只。在上大学的外甥帮助下,她还在网上开了微博,宣传自己的产品。又到城里参加了三次有机市集,每次都能卖到上千元。“我过去也知道城里人重视食品安全,这些家里种的菜会受欢迎,但没有渠道,也没有资金和精力做这些事儿。”陈艳红说,有些顾客甚至会要求到她家亲自摘菜,以鉴别她的菜质量确实可靠。陈艳红是无意中赶上都市有机菜的热潮。她说,她无意和其他有机菜生产者相比。“人家都是规范化市场化的,我是个人在做,一个天一个地。”

■“妈妈团”成为 

私人农庄大客户

相比陈艳红的自家菜园,林剑的圣林生态农庄则投入了上百万的资金。林剑是学经济的,平时还要上班,他戏称自己业余时间研究农业,没想到还做大了。

圣林生态农庄位于顺义东南的张镇吕布屯村,三座中型沼气池的投产使用为农庄提供最优质肥料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能源问题。林剑希望打造“生态”、“循环”的生产模式。林剑说,园内从来没用过化学农业产品。农庄现在以养鸡为主,也种些菜,这些种植的蔬菜也大多用来作为鸡饲料。林剑的产品主要就是限量的鸡蛋,每托15个,30元。部分蔬菜也以比普通超市有机菜便宜一半的价格在销售。他的顾客则是一些固定的配送对象。

“主要的客户是妈妈团。”林剑说。这些母亲怀孕时开始特别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她们通过网络社区召集、分享自己寻找到的健康农产品,共同购买。林剑认为,自己的农庄比单纯农民种植绿色蔬菜更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过,另有一些社会公益组织,也在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来鼓励更多农民种植绿色蔬菜,帮助农民从中获益。国仁绿色联盟是农民合作组织的经济联合体,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专职志愿者王芳说,联盟更多地起到一个“合作社联合社”的作用。“农民是生产者,但是对销售、谈判并不精通。”王芳说,联盟在一定门槛上,和固定的、可信赖的农户合作,提供技术帮助,鼓励他们种植有机作物。同时,联盟也会组织卖家深入农户采购,帮助农民获益。“有机作物产量低、成本高,联盟会一方面从技术层面确保有机产品质量,同时也帮助承担运费、包装等,帮助农民降低成本,确定农民能赚到钱。”王芳说。

■城市农夫 

开赶有机市集

无论陈艳红、圣林生态农庄,还是国仁绿色联盟,尽管形式不同,最终都通过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走到一起。这个市集完全是北京周边独立中小规模有机作物生产者交流的平台。只要走进超市有机农产品货架,就可以看到有多少大的企业在参与有机农产品的竞争。而一些中小规模的农户,则选择和消费者在市集上面对面交流的方式销售自己的商品。

2010年9月,日本艺术家植村绘美在北京发起了有机农夫市集活动,到今年6月底,市集已举办了六次大型活动和一个迷你市集。在市集上,顾客可以与田间农户面对面地交流,买到几个小时前还在泥土里生长的新鲜蔬菜,更主要的是交流食品安全、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经验。每次市集过后,积极参与者都会通过网络分享经验和心得。名为“北坡” 的网友参加完2011年3月份一次市集后,已在郊区租了一块地开始种菜,他希望早日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拿到市集上来与更多人分享。

市集的核心组织者之一、农业贸易与政策研究所项目官员常天乐多年来也在关注独立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的变化。最早一些白领在郊区租种土地,成为“城市农夫”。同时,一些白领组织起来,向农村老家或者信赖的商户“团购”可靠的农产品,在此之上发展起专业的农产品团购组织。随后,又出现“社区支持农业”(CSA)形式,也就是多个消费者和一家农户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互相支持、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好像形成一个虚拟社区一样。在常天乐看来,来参与市集实际上有两层含义,首先你购买到的食物是无害的,相对更加健康、天然。其次,你也认同了这个市集所要传递的可持续价值观。如今,参与北京城市有机市集的个人和组织已经超过20多家。

■文/本报记者 赵卓

新闻延伸

“亲眼所见就是最好的认证”

创办者正在考虑设定规则 建立更为牢固的信任关系

据媒体报道,现在中国共有20多家有机标准的认证机构,但包括缴纳会费等门槛,把相当多的小农户都排除在外。如何确保市集上的产品就是真正有机的呢?有机市集采用了“社会参与认证”的方法。

农业贸易与政策研究所项目官员常天乐说,市集最核心的理念,就是消费者和农户直接建立联系。如果农民认识买菜人,彼此很熟悉或者逐渐变成朋友,在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时候,可能会更有道德压力。对此,市集参与者也表示认同。“认证就一定可靠吗?那些出问题的产品哪个没经过认证?顾客随时可以到农庄参观,了解我们的生产过程,公开透明的基础上,才会产生相互信任。”圣林生态农庄的林剑说。

有机市集的参与者之一、北京市郊的小毛驴市民农园也选择走不认证的道路。农庄创办者没有打算走常规渠道,比如进入超市,而是也选择“社会参与认证”的路子,具体方式包括市民认养土地、组织消费者到农庄活动等。

小毛驴市民农园有一个区域专门供市民认领种植,农场提供技术指导,一些退休老头老太隔天坐一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过来种菜。消费者参与农作物种植,这种长期、透明的方式,使农园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

“超市的有机产品是否正如其标榜的那样有益无害呢?可惜的是,作为消费者我们无从溯源。”市集消费者、网友“奇小脸”这样说,“市集最大的好处是有什么疑问可以面对面交流,再也不是无从考究。”

但随着时间推移,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组织者也认为,有必要设置一些规则。常天乐说,目前市集也在筹备成立一个专门的管委会,希望能把一些重要的问题制度化、规范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5年 这些新词专门为休闲农业打造
有机食品新标被批过严不切实际 认证费用超15万|小农场|有机农产品|常规农业
清华老师辞职种地 所产粮食蔬菜主要供给朋友
餐桌自救
河南有机农产品定制直销已兴起 如何保证安全不贵
清华学霸放弃高薪当农民,花13年打造种地新模式,如今年赚800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