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效蚯蚓养殖技术

 

  (3)待幼蚓孵出后,进入下层新饲料层采食,然后把上层的蚓粪用刮板刮出,进行风干,过筛包装作有机肥料。

  3.刮粪法

  利用光照,使蚯蚓钻人下方,然后用刮板将蚓粪一层一层刮下,刮到最后蚯蚓集中在养殖床地面。取出的蚓粪和卵茧移人孵化床进行孵化培养。幼蚓孵出后,用同法再进行分离。

六、釆收与加工

  蚯蚓养殖到一定程度,除了留种繁殖外,即应采收利用加工。不同养殖方式,不同用途,采收、加工的方法也不同。

  (一)采收方法

  一股有光照下驱法、诱捕法、红光夜捕法、水驱法、挖取法等。

  1.光照下驱法

  适宜于室内养殖床以及箱养、池养的赤子爱胜蚓及北星二号、大平二号蚯蚓的采收。

  在养殖床内的蚯蚓体重达400—600毫克,每平方米密度已达1.5—2万条时,即可采收一部分成蚓。在采收时,可利用蚯蚓避光的特性,在阳光或灯光照射下,用刮板逐层刮料或用钉耙在表层耙动使其蓬松而透光,以驱使蚯蚓下钻到养殖床底部。最后蚯蚓聚积成团,然后把蚯蚓团置于孔径为5毫米的大框上。框下放收集容器,在光照下,蚯蚓自动钻人筛下容器上,蚯蚓的粪粒和杂物残留在筛上。

  如需净化蚯蚓体内的食物,可将蚯蚓进行自然干燥。在遭受干燥的情况下,蚯蚓自动净化消化道的粪粒,然后在筛网上,用清水冲洗体表。亦可把蚯蚓放人5一lo倍的清水中,经l一2昼夜,使体内消化食物排泄在水中,可达到净化目的。

  2.红光夜捕法

  该法适宜于田间养殖蚯蚓的采收,如威廉环毛蚓、湖北环毛蚓等。利用蚯蚓在夜间爬到地表面采食和活动的习性,在凌晨3—4时,用红灯或弱光灯在田间进行采收。方法简便,采取量较大。

  3.诱捕法

  这既适用于室内养殖床,又适用于大田养蚓的采收。如赤子爱胜蚓的养殖床,在采收前,可在旧饲料表面放置一层蚯蚓喜爱的食物如烂水果、瓜类等,经2—3天,蚯蚓大量聚集在烂水果层或瓜类中,这时可将成群蚯蚓取出,经筛网清理杂质即可。在田间如饲料地或桑园、果园等,可选择蚯蚓喜吃的饲料,堆放在养殖槽附近,次日凌晨在饲料堆中收集诱人的蚯蚓。此法省工省力,又不伤蚯蚓。亦可在沿养殖池或养殖床边沿挖一深lo余厘米的小沟,沟的两端埋2个深约30厘米的陶瓷缸,或挖2个土坑,夜间蚯蚓沿沟槽爬人瓷缸中或土坑中,黎明前即可采收。

  4.水驱法

  适于田间养殖的蚯蚓的采收。在绿肥或饲料收获后,即可灌水驱出蚯蚓或在雨天清晨,威廉环毛蚓或其他蚯蚓大量爬出地面,这时可组织力量,突击采收。这种采收的蚯蚓必须迅速处理,如移人新养殖坑内,否则易死亡。

  5.挖取法

  这适于田间养殖或野外采集。先选择地表较潮湿、蚓粪堆多、孔洞密的地方,用三齿或四齿铁叉,挖土采收。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但费工费力,收率低,又易损伤蚯蚓。

  (二)加工方法

  1.活体蚯蚓的消毒活体蚯蚓直接作为饵料,必须进行消毒灭菌。要做到既达到灭菌的目的,又不使活体受伤害或被毒死。方法有药物消毒、电子消毒和紫外线消毒3种。

  (1)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将活体蚯蚓用清水漂洗l一2次,除去粘液及污物,浸人5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中3—5分钟即捞起,直接投喂于待食动物的食台或拌人饲料中。

  (2)电子消毒:电子消毒即臭氧灭活消毒,可用电子消毒器消毒。方法是用铁纱网制成50—80厘米见方、高约10厘米的方盒,将洗净的蚯蚓放人盖严,每盒内约装3—6公斤。然后将盒依次码人顶部装有电子消毒器的密封木柜中或码入塑料薄膜制成的密闭罩中。开启消毒器开关,约60分钟即可打开,这时蚯蚓即为无菌蚯蚓。

  (3)紫外线消毒:用紫外线灯对蚯蚓进行照射灭菌。由于紫外线灭活的范围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仅适用于家庭少量蚯蚓的消毒。

  2.活体蚯蚓的保存

  活体蚯蚓的保存目的是以鲜活蚯蚓作饵料养殖特种水产,蚯蚓活体的保存一直是个大难题。下面两种方法可使蚯蚓保持30天以上不死亡。

  (1)膨胀珍珠岩保存法:

  膨胀珍珠岩是一种珍珠岩矿石经l260℃左右的高温焙烧而制得的一种白色中性无机砂状材料,具有容重轻、导热系数小、低温隔热性能好、保冷性能佳、吸湿性小、化学稳定性强、无味无毒、不燃烧、抗菌耐腐蚀等特点。

  方法:

  首先形成珍珠岩载体,即将膨胀珍珠岩放人容器内,加入适量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搅拌消毒后,用清水喷洒清除药液,然后拌人l%的碘型饲料防腐剂即成。然后,将体积为珍珠岩载体体积50%一70%的消毒活体蚯蚓分批倒人其中,待前批蚯蚓钻人载体后再倒下批。等所有蚯蚓钻人载体内之后,将其置人1—5C的环境中保存。可保存活体l一2个月。保存温度不得低于1℃,也不得高于5℃,储存量低保存时间长,反之则短。

  (2)冷水保存法:

  首先将容器底部撒上一层增氧剂<每平方米约40克),然后放一层干净木炭,再在表面罩上一层尼龙网,在上面放上去皮后的老丝瓜瓤筋码,高度为容器的三分之二。将绿藻塘水置人容器内进行漂白粉消毒(浓度为2毫克/公斤),于室外放置24小时后再将消毒活体蚯蚓投入容器中,容器温度为l一5,C,容器内的水位必须以全部淹没丝瓜瓤筋为准。可保活体蚯蚓2个月左右。

  3.蚯蚓浆的加工

  蚯蚓加工成浆,是特种水产养殖中的最佳引诱剂和悬浮剂。如养殖黄鳝,常因黄鳝偏食而更换饲料后不食。如在换用饲料中拌人一定量的蚯蚓浆,即可解决不食的难题。又如蛙类只吞食水面动态性饲料,如将蚯蚓浆拌人大粒状人工配合饲料,饲料即可长时间浮动于水面,供蛙白行取食。这对于规模养殖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极高的经济效益。另外,蚯蚓浆对生化药物的提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蚯蚓浆是提取蚓激酶的必要程序。

  4.蚯蚓粉加工

  先将洗干净的河沙放在铁锅中炒热(60~C左右),然后将消毒过的蚯蚓滤除水分后倒人锅中炒至死,但不得炒伤蚓体,在蚓体脱水收缩后连同河沙盛人筛中筛出蚓体。再将炒过的蚯蚓置人60℃恒温箱烘烤,或摊置在太阳下晾晒,至基本脱水成千蚓。这即是中药材中的“地龙”。最后,将干蚓(“地龙”)拌入1%的防腐剂在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并经80目筛过筛即成精制蚯蚓粉。

  七、天敌与疾病防治

  (一)天敌的防治危害

  蚯蚓的天敌较多,主要有田鼠、黄鼠狼、青蛙、蛤蟆、蚂蚁、蜈蚣、蚂蟥、蛇及鸟类等。其中田鼠是主要的敌害,它能吞食大量蚯蚓。黄鼠狼也经常危害蚯蚓,一夜间吃掉蚯蚓150—200克;蛤蟆扑食蚯蚓,大约一分钟能吞食一条,一次能吃掉4—5条;蚂蟥也会危害蚯蚓。

  蚓咬伤后,使其残废丧失活动力。许多鸟类也要吞食蚯蚓。因此,室内养殖时,应防鼠、蚂蚁及黄鼠狼;室外及田间养殖,应防止鸟类、蛤蟆等的危害。

  (二)疾病的防治

  蚯蚓疾病主要有生态性疾病、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寄生性疾病等。

  1.生态性疾病

  此病是由于养殖床低层老化,甚至腐败,长期不透气,使大量二氧化碳产生,导致缺氧而厌氧性腐败菌、硫化菌等发生作用,使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毒气不断溢出,造成蚯蚓逃离养殖床或背孔溢出黄色液体,迅速瘫痪,成团死亡(农药中毒的有挣扎状急死现象,不会成堆结团而死亡的)。

  (1)毒气中毒症:

  防治方法:

  注意养殖场通风,驱散毒气,及时更换老化的养,殖床基料、清除蚓粪,垫人增氧剂,立即向蚓池喷洒清水等。

  (2)食盐中毒症:

  饲料中配人含盐量超过1.2%,会引起中毒反应。如直接取用腌菜厂或酱油厂废水、废料会使饵料含盐过高,幼蚓更易产生中毒反应。误食后,蚯蚓先剧烈挣扎,很快麻痹僵硬,体表无渗透液溢出也无肿胀现象,色泽逐渐趋白,且湿润。这类蚯蚓可以及时处理加工成商品蚓出售。

  防治方法:

  立即清除基料或饲料,大量用清水冲洗。将中毒的蚯蚓全部浸入清水中,更换清水l一2次,待水中蚯蚓再无挣扎状时,放水取出蚯蚓,放人新鲜基料中保养。

  (3)酸中毒症:

  这是由于基料或饲料中含有较高淀粉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在细菌作用下产生饲料酸化,造成蚯蚓体液酸碱度的失衡从而导致表皮粘液代谢紊乱,引起蚯蚓胃酸,使其食道中的石灰腺所分泌出的钙失去对酸的固有中和能力,并日趋恶化直至造成胃酸过多症。表现为拒食,离巢逃逸。约半月左右,蚓体明显瘦小,无光泽,萎缩,全部停止产卵。严重者出现全身痉挛状,环节红肿,明显缩短,粘液增多而稠,转圈爬行,体节变细、断裂,最后全身泛白而死亡。

  防治方法:

  可用清水浇灌养殖池,反复换水浸泡,并通风透气。用苏打水液或熟石灰进行中和。彻底更换基料,清除重症蚯蚓。

  (4)碱中毒症:

  主要是误施碱性水,如高剂量药物消毒水、生石灰消毒水、漂白粉消毒水以及加入未发酵的碱性基料,长期湿度大,池底长期不清除,加之通风不良,使氨氮积聚过量,pH值增高等。表现为蚓体麻痹发呆,无挣扎,钻在土表,全身水肿膨胀,最后体液由背孔涌出,僵化而死。同时引起蚓卵水解而溃裂。

  防治方法:

  用清水浇灌养殖池,反复换水浸泡,通风透气。将食用醋或过磷酸钙细粉以清水稀释、喷人进行中和。彻底更换基料,清除重症蚓。

  (5)蛋白中毒症:

  这主要是喂食过量,使蛋白质严重沉积而腐败。表现为拒食,蚓体颤栗,有剧烈痉挛状,且迅速消瘦,出现一端肿胀或一端萎缩或局部僵硬枯焦而死亡。

  防治方法:

  彻底清除基料,并进行消毒灭菌。疏通风道,清洗换气筒。增加纤维基料。对重症蚯蚓加强生物活性体的饲喂。

  (6)萎缩症:

  饲料配方不合理,或饲料成分含量单一,导致长期营养不良。温度常高于28℃,造成其代谢抑制。蚓池较小、较薄,导致遮光性不强,使蚯蚓长期受光,使体内外生化作用紊乱。表现为蚓体细短,色泽深暗,且反应迟缓,并有拒食现象。防治方法:加强生态环境的管理以及投喂的饲料多样化。将病蚓分散到正常蚓群中混养,使之恢复正常。

  2.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败血病:

  由败血性细菌沙雷铁氏菌属灵菌通过蚓体表皮伤口侵入血液,并引起大量繁殖而损伤内脏,导致死亡。它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受伤蚓接触死蚓后即会被传染。表现为蚓呆滞瘫软,食欲不振。继而吐液下痢,伴有浮肿,很快发生水解,产生腐臭味。防治方法:首先清除病蚓,以200倍“病虫净”水溶液进行全池喷洒消毒。每周一次;2—3次即可灭菌。其次,以1000单位氯霉素拌人50公斤饲料投喂,连喂3天。

  (2)细菌性肠胃病:

  此病由球菌如链状球菌在蚓体消化道内填殖引起的一种散发性细菌病。一般在高温多湿气候下发生。表现为初期严重拒食,继而钻出基料表面瘫软状,并频繁下痢吐液,3天左右死亡。防治方法:将病蚓群置人400倍的“病虫净”水溶液中,在容器内斜放一木板,让其浸液消毒后爬上木板,凡无力爬上者为染病蚓,应予废除。爬上者即取出投入新基料中养殖。也可以采用“细菌性败血病”一样的防治方法。

  3.真菌性疾病

  (1)绿僵菌孢病:

  此病由绿僵菌引起。该菌适应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一般在春季和夏季发病,随着春季气温升高,绿僵菌的孢子弹射能力及萌发能力降低,致病率也随之减轻。患病蚯蚓可痊愈。但秋季正好相反,蚯蚓一旦感染,绿僵菌孢子便会在蚓血液中萌发,生出菌丝,置蚯蚓于死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蚯蚓的采集方法
(原创)浅谈孔雀鱼的饲养之道
人工饲养蚯蚓的品种和技术
蚯蚓养哪里好
养殖蚯蚓之二
怎样养殖蚯蚓效果最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