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现在的年轻人都在思考什么?|日本视角

不光是在日本的过去,就连中国的过去也同样认为结婚这种行为是“在社会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被认可的一步”。

现世中年长的人都认为组建家庭,守护着家人之间纽带的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做出贡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现在还能说出这样话的日本年轻人已经少之又少了,一旦到了适婚年龄,日本父母也都会对他们的子女展开催婚大战,但是一般都是得到了他们子女“烦死了”这样的回答。

虽然说在当下这个碎片化的年代还能用一种标准来囊括所有的婚恋观点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说不结婚是一种流行的话,那么就难免出现了日本将来的发展问题和继承问题。

每当出现这种超出长辈认知范围的年轻人的事情的话,就会出现长者们的集体发声“真弄不清楚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些什么”。



著名的日本研究机构——明治安田生活福利研究所,对这一现象展开了调查,并且在日本发布了“结婚意愿调查”,今年也毫不例外的发布了统计结果。

在这个调查统计中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对于为什么不去结婚和恋爱的问题,回答“不知道该怎么谈恋爱”、“遇不到”的男女各占了百分之三十。



“不知道应该如何谈恋爱”,这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回答,其实牵扯出了方方面面的问题。

因为在学校里老师没有义务教授该如何谈恋爱,而谈恋爱这件事情又是一件极其主观的事情,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谈吐、外貌等等变量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谈恋爱这个事情并不是像课堂中学习那些课程一样,有着明确的答案和准则,这让很多日本年轻人很困扰。

而“遇不到”则指的是没有自己觉得有魅力的对象。



有一句话说得好“现如今,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逐步进行向互联网世界的迁徙”。

但是向互联网世界迁徙的同时,导致了极大的碎片化,世界分散成一个又一个不能再小的单位。

但是这样的单位收到的所有的新闻和情报都是近乎雷同的,而日积月累雷同的信息会让大部分人群变得更加趋同,互联网时代的人的个性越来越没有之前的明显了,因此每个人的个性在最开始就被扼杀在摇篮里,那种原先在大马路上一眼看去就觉得与众不同的人越来越少了。



在日本的教育方面,更加感受到原有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下的年轻人们了。

通过日本的私塾教育我们感受到了想要改变却无能为力的教育界。

老师因为害怕怪物家长,也很难出现像《龙樱》中描绘出的那种老师了,老师们也逐渐趋同,生怕枪打出头鸟,虽然在当下的日本教育界偏差值主义依旧盛行。

不过,事实上也有一部分学校不用成绩来统一判断有才能的孩子,而是积极地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

如果这样的多方位的测评标准能够建立起来,而不是采用分数和偏差值唯一论来教育当下的孩子的话,那样也许会更符合当下的日本孩子们。



现在的日本孩子生活在一种社会之间强大的不信任之中,乃至于连自己的邻居都不知道是谁,这样长久以往下去,日本的孩子长大成人会在交流方面产生一种被动感。

在日本年轻人当中会觉得交流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日本的年轻人不喜欢交流。

但是如果连人和人当面交流都出现障碍的时候,那么就说明网络时代的确带给了日本当下年轻人不少的缺点。

应该多多鼓励现在日本的小孩进行双方交流才能发生的碰撞点,挑战各种事物,从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这才会有过去去河里抓鱼、去神社逮知了,在学校玩到天黑的故事。



虽然说日本的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会受伤、也会惹不认识的人生气、会打架、会迷路,但是孩子会在这些活动中学到许多东西。

因为最近的日本父母比学校对事故和诱拐的社会现象更加敏感,因此过去的玩耍方式被大幅度减少,孩子的自律性行动被抑制,被大人束缚。

日本的孩子们和年轻人之间的交流被动感就在这个时候展现了出来。

从日本的新闻中我们就能显见一斑,不断出现自杀的中学及高中生,以及很多日本年轻人因为不能很好地从暑假生活转换到学校生活而产生精神上的压迫感。

这些在成为社会人之后就更加微妙了。

学生时代的悠闲生活和社会人之间的差距很大,从精神上就能感受到世界正在飞速运转。

上下关系、埋头工作、敬语、电话和直接接待、穿不惯的正装和合乎规矩的生活。

在这些现实突然强加在你头上,在工作之前如果不能调整好自己的话,这些日本年轻人就一定会出精神问题。



这些日本的年轻人在工作之后,会立马觉得烦恼,现实就是应届毕业生刚刚工作一年就有三成的人选择辞职,因精神衰弱而自杀的年轻人层出不穷。

虽然有很多人把责任一股脑扔给了社会中的黑心公司。



企业和在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在过去一定比现在更残酷。

通宵睡在纸箱子上的也大有人在。

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人说过不干了,大家还是努力加班,达成目标后大喝一通坐车坐过站只好从终点站走回去,这种日本年轻人大有人在。

但就小编知道的而言,没有人想过要去死或者得了精神衰弱。



前面说的“结婚意愿调查”中男性对女性婚后共同工作的容忍度为八成,结婚后能接受女性继续工作的有九成。

夫妻双职工的普遍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少子化倾向的不断深刻。

抛开这一点,夫妻双职工对个人来说是中性化不断发展的证据。

也就是说,现在社会正在从父权制度转向个体时代,即使在家人间也倾向于构筑每个人的个人世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而存在。

日本物语

前身为日本战国历史文化社区浪人御所“看日大本营”(2006年创栏)与日本视角(JPSOO.COM)旗下APP联合发行。旨在以文化、历史、旅游、教育、匠人等角度,阐述中日之间的差异引发用户思考,促进中国年青人对日本的全新认知,希望能有态度、有深度地传递有用的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少子化”危机为什么越来越严重?
写给即将送孩子读大学的家长
生孩子是国家大事?不愿意成家生孩子,是穷人的自觉
“我儿子18岁就当爹了,以后不愁找不到媳妇了”“他被你毁了”
岛国公布“处男率”,事实超出我们想象,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他是“全世界最会说话的年轻人”,3年看千本书,终成顶级“奇葩” | 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