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才岳:汉藏铜佛的艺术源流及风格

潘才岳:汉藏铜佛的艺术源流及风格

潘才岳

金铜佛像造像,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已走过近两千年岁月。佛像铜雕,一般可分为汉传佛像与藏传佛像。藏佛胸高乳大,汉佛胸平乳小。一般说来,前者恬静祥和、雍容仪态,后者横眉怒目、凶煞浩势,这两者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深度,颇受收藏者青睐。所谓金铜佛像是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且可移动的佛造像。大体上是伴随着佛寺的兴盛而发达的,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流行的盛期大致在南北朝至唐代。其最早出现在我国两汉时期,早期被称作金人或金泥铜佛。后期人们在品鉴金铜佛像的过程中,不断地将其分类细化。

从金铜佛的历史渊源及艺术风格而言,汉传和藏传是其两大类别。据相关书籍资料记载,汉传主要接受的是印度显教流行期的造像风格和手法,造型相对简单,形象敦厚温和,大多是一头二臂,以寂静像居多。而藏传则主要接受的是印度密教期几个艺术流派的影响,造型以愤怒像居多,多为多面多臂或异类身,有坐、立、舞等各种状态。

不同时期的金铜造像,亦反映着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如魏晋时期比较推崇欣赏“秀骨清相”,故而此时的造像自然就具有高贵典雅、神气秀逸的气质;唐朝时期以丰满健康、福利华贵为美,造型而已就因此塑造地圆润健美、雍容典雅,其服饰亦往往是华冠美服,装饰典丽。

随着异域文化的融和交流,藏传佛像在公元七世纪的西藏地区开始传播于我国。但藏传金铜佛像的造像仪轨要求空前严格,图像趋同倾向较为强烈;其神谱极为复杂,辨识神格比较困难。而带纪年款的造型极少,少见有助于分期、断代的标准器。同时,藏传佛像的神像往往是发相庄严,给人以凶神恶煞的感觉。由于地域和宗教方面的原因,藏传佛教艺术与毗邻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地的佛像以及中国内陆汉传佛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单尊的金铜佛像,易于流动,分布广泛。正是因为藏传佛教的多元化艺术风格,使得人们在区分传世和仿品上存在相当大的风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鎏金铜佛像的特点与鉴定浅谈
西藏铜佛像艺术特征
鎏金佛像收藏鉴定市场热点都在这里了
明永宣金铜佛除了价值昂贵,还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清康熙和乾隆朝宫廷造佛像(图)
永宣佛造像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