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子恺:艺术修养的基础


艺术的学习方法

 

1,  学习艺术,须得心中另“换一种态度”。

诸君要学艺术,必须懂得用“情”。

解释:是说学艺术要用心的“感情”的方面,而不是用心的“知识”或“意志”方面。知、情、意是人心理的三个方面,知识对应科学,意志对应伦理学,而情则便是美学或艺术了。不可否认,知、情、意是有区别的,但艺术绝不是仅仅靠感情就可以完成的,只能说艺术侧重于感情。

 

2,世间有“真,善,美”三个真理。人生便是追求这三个真理的。科学追求真,道德追求善,艺术追求美。人生必须学艺术,便是为求人格的圆满。真,善,美,这三者,互相关联,三位一体;但是性状完全不同。

解释:真、善、美,是世间三个互相关联却又不同的真理,要想使得人格圆满,就要追求这三种真理,而学艺术是为了追求美,是为了人格的圆满。这里体现的是艺术的功用或目的,由此可见丰子恺追求的是“为人生而艺术”,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3,不要老是把心的“知”和“意”两方面向着世间。要常把“情”的一方面转出来向着世间。这样,艺术才能和你发生关系,而你的生活必定增加一种趣味。譬如你出门办事,专门用心于察看、辨别、计较和打算,你的生活太辛苦而枯燥了。偶然坐下来休息一下,对着眼前的花草风景天光云影欣赏一下,心里便舒畅些,元气也充足了。艺术对于人生的慰安,即在于此。故能应用感情,可免生活枯燥。

解释:这里讲的依旧是艺术的发生和作用。一,艺术要用感情才能发生;二,艺术的作用是给人的生活增添趣味,以此慰安人生。联系上文,丰子恺的艺术功用可以有两点了:一个是艺术可以让人格圆满(追求美);另一个是艺术可以让生活增添趣味(有趣味)。

 

4,眼的艺术的用法,即必须能见物象的本身。

造物主的叮嘱:“要用眼睛看物象的本身,又看物象的意义。”

看物象的本身能发见其美,看物象的意义能发见其真和善。真善美三位一体,不能分割。

解释:看物象的本身,即形式;看物象的意义,即内容。在这里,丰子恺强调艺术的眼睛一定要看到物象的本身即形式,而不应被物象的意义(对人的价值、功用)所困扰。可见他的观点应是“美在形式”,但又没有陷入形式主义,因为他还注重物象的意义即内容。美在形式,但理想的美应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5,耳朵的艺术的用法:

造物主的叮嘱:“要用耳朵听声音的本身,又听声音的意义。”

凡美必是事物本身的表现。故音乐艺术必是声音本身的表现。

声音本身(没有字眼)能够详细地表现感情。懂得耳朵的艺术的用法的人,便能从纯粹的声音中听出一种情味来。

学习音乐,必须学习纯正的音乐,即没有歌词而仅用音符表演的“器乐”(有歌词可唱的叫做“声乐”)。声乐不过是音乐中之一种,不能代表音乐本体的。器乐才是音乐的本体。要理解器乐曲,必须从听赏声音本身入手。

“要用耳朵听声音的本身,又听声音的意义。”听声音的本身能发见其美,听声音的意义能发见其真和善。真善美三位一体,不能分割。

解释:这些观点同眼睛的艺术的看法类似。强调美在形式(感性),但理想的美又是形式(感性)与内容(理性)的统一。这里可以让我想起两点:一是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此,丰子恺的观点可以表述为“美是事物本身的显现。”二是现象学的“回到事物本身”。丰子恺一再强调,美来源于事物本身,而不是事物本身之外的意义。实际上这也是现代人的通病,急于发现事物的价值(对我有什么意义),而不是安静地去回到事物的本身的焦点上。

 

6,心思的艺术的用法:

儿童生活富有趣味,可以救济大人们生活的枯燥与苦闷。

心思的艺术的用法,不妨说就是大人思想的儿童思想化。就是大人的回复其“童心”。

懂得真实地合理地观看世间事物的大人们,有时故意装作不懂,发出小孩子说话似的见解来,便可成为艺术的“诗”。

童心的看法:拟人的看法;直观的看法;断片的看法。

解释:艺术上该怎样用心思呢?丰子恺的观点很简单,即回到童心。用一种童心的眼光去看事物,他又讲了三种方法,一是拟人的看法,即把无情之物当做有情之人看。二是直观的看法,即把眼前事物照样描写而故意说出不合理的话。三是断片的看法,即以小见大,个中见全的。

 

7,如要学习艺术,须能换另一种与平常不同的态度来对付世间。眼睛要能看见形象的本身。耳朵要能听到声音的本身。心思要能像儿童一般天真烂漫。

解释:换一种态度指的是改变求真、求善的态度“知”“意”,而用一种求美的态度“情”。如何用“情”的态度呢?一是眼睛要看见事物的本身,二是耳朵要听到事物的本身,三是心思要回到童真。童心是人本来的面目,一方面也可以看做心灵的本身,另一方面童心是关注事物本身的,是天真无邪、没有功利目的的。所以,“情”的态度就是要眼、耳、心都回到事物的本身。由此可知,丰子恺认为美和艺术来源于事物本身的显现,但又不能完全与真、善断绝关系,真善美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艺术的种类

 

绘画,书法,金石,雕塑,建筑,工艺,照相,音乐,文学,演剧,舞蹈,电影。

视觉(空间)艺术:绘画,书法,金石,雕塑,建筑,工艺,照相

听觉(时间)艺术:音乐,文学

综合艺术:演剧,舞蹈,电影

 

艺术的性状

 

艺术是假象的,非功利的,带客观性,而又带个性,含独创分子,能表现国民性及时代精神的一种美的感情的发现。

解释:这是丰子恺根据别人的一个对艺术的定义来阐释艺术的性状的。简单说来分别是:想象性,非功利性,普遍性,特殊性,独创性,民族性,时代性,情感性。

 

艺术的形式

 

返复与渐层;对称与均衡;调和与对比;比例与节奏;统调与单调;多样统一。

 

艺术的内容

 

艺术题材,不外自然、人生及超自然三种。

 

艺术的创作

 

创作是指艺术的形式,不是指艺术的内容。形式便是艺术表现的技巧。

解释:这里仍体现出丰子恺的艺术的美来源于形式的观点。认为艺术不论题材(内容)相同与否,只要表现技巧(形式)不同就是一种创作。笔者认为,还需有他种创作,就是内容上的创新。若形式创新,内容相同,则是新瓶装旧酒。若形式相同,内容创新,则是旧瓶装新酒。若形式和内容都创新,则是新瓶装新酒。毫无疑问,第三种才是最理想的创新。但在现实情况中,这很难实现,而常见的是前两种方式。

 

艺术是美的感情的发现。美的感情起于艺术家的心中,因美欲而变成艺术冲动,表现而为客观的艺术品。

解释:这与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如出一辙。艺术家心中的美的感情肯定是一种理念(精神),艺术就是这种精神的物化表现。这是“从一般而找特殊”,即从概念出发,颠倒了意识和物质的关系。若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因他的理念是客观世界的),那么丰子恺在此便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了。

 

艺术创作素材的用法:

写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象征主义。

 

艺术的鉴赏

 

鉴赏顺序:

感觉,感情,感情移入,判断,批评。

 

艺术作品是社会的产物之一,像展览会等,及于社会的影响更广,故不得不加以科学的判断与道德的判断。但倘误认科学的判断与道德的判断为美的判断,或者把二者混入于美的判断中,左右美的判断的价值,是不许可的事。P47

解释:对艺术品的鉴赏主要应用美的判断,而不是科学与道德的判断。但艺术品是社会的产物,又不能完全与科学判断或道德判断无关,因此把握好分寸是相当重要的。

 

批评三种:印象批评,分析批评,综合批评。

 

真正的鉴赏,与创作一样困难,因为需要与创者同样的心灵。又与创作一样有价值,因为可得与创作同样的艺术效果。

解释:这里指出了艺术鉴赏以及读者的重要性,将此一观点发展到极致的是接受美学。

 

艺术的起源

 

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装饰说,艺术冲动与美欲说。

 

一切艺术的共通点,是“美的感情的发现。”把这感情的发现当作一种冲动,便可称之为“艺术冲动”。从人类的欲望方面说,这就是“美欲”。P56

人生有五大欲,即食欲,色欲,知识欲,道德欲,美欲。前二者是肉体的,是根本的,同时向来称为劣等欲望。因为它们的目的止于围城生命与保存种族,不求其进步发展,而有时须予以限制的。后三者是精神的,是进化的,向来称为高等欲望。人类没有二劣等欲望,不能生存;没有三高等欲望,不能满足。有了三高等欲望,方可因知识欲而求真,因道德欲而求善,因美欲而求艺术,而人类生活方始向上。

科学的起源可用知识欲来说明,伦理的起源可用道德欲来说明,则艺术的起源可用美欲来说明。

 

艺术的效果

 

直接效果:自由,天真。这是创作或鉴赏艺术品时候的乐处。

间接效果:远功利,归平等。这是艺术精神对人生的影响。

 

人类这种动物,已被习惯所迷,而变成单相思的状态,犯了自大狂的毛病了。

艺术好比是一种治单相思与自大狂的良药。惟有在艺术中,人类解除了一切习惯的迷障。而表现天地万物本身的真相。

 

人生处世,功利原是不可不计较,太不计较是不能生存的。但一味计较功利,直到老死,人的生活实在太冷酷而无聊,人的生命实在太廉价而糟蹋了。所以在不妨害实生活的范围内,能酌取艺术的非功利的心情来对付人世之事,可使人的生活温暖而丰富起来,人的生命高贵而光明起来。所以说,远功利,是艺术修养的一大效果。

 

我们平常生活的心,与艺术生活的心,其最大的异点,在于物我关系上。平常生活中,视外物与我是对峙的。艺术生活中,视外物与我是一体的。对峙则物与我有隔阂,我视物有等级。一体则物与我无隔阂,我视物皆平等。故研究艺术,可以养成平等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丰子恺:远功利,是艺术修养的一大效果
关于标志和标志设计
书法艺术之美
成人后,我们多数人都失去了这件礼物
标志设计基本知识
创作中的一点感言 作者:杨雨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