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军调整战术后,每天打出50000发炮弹,乌军损失有多严重?

俄军的常规作战体系距世界一流水平相差甚远,它的主战武器依然以老旧装备为主,信息化水平较低,协同作战能力差等缺点都显而易见。

以俄军的BTG来说,其实并没有网上所传的那么神,它本质上是俄军无力完成营级建制上的合成,不得不集中整个旅/团之力重点保障的能战之兵罢了。

换句话说,一个俄军的旅/团可以凑出一个相对完备的BTG出战,而将全部战斗分队都分编为BTG的话,资源和人力就会被分散,那么它的实际战力就要大打折扣。

在2014年时,俄军以精锐BTG出战,所取得的战果有目共睹;但在2022年,以大规模的普通BTG参战,装备老旧、人员缺编、可持续战力不足的劣势就全面显现了。

当然,这也跟俄军在初期作战中不当的使用方式有关。

俄军所谓的BTG本质上是强化炮兵的加强营级单位,它的优势是在突出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以坦克、步战车为触角去拓展胜利。BTG本身对后勤、道路要求极高,难以脱离体系支持还能发挥威力。

结果俄军在初期作战中,以不够充实的兵力实施远程突进,在装备保障不力、后勤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让普通BTG陷入了火力优势发挥不得,步兵作战又严重不足的尴尬境地。

所以这一时期俄军的装备损耗非常严重,每个BTG仅200多人的步兵减员只要达到三分之一,就会对整个单位的战斗力造成极大影响。

在有限兵力规模的作战中,俄军意识到不能以这样的方式跟乌军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搞对耗作战。它的合同兵和后勤,是吃不消的。

因此俄军选择了从基辅等北方战线撤军,将战线缩短到了哈尔科夫到赫尔松一线。

之所以缩到这个程度,也是综合原因作用下的结果。

其一:俄军在哈尔科夫的存在是为了保障顿巴斯的北线作战(至少就现阶段而言),不可能撤走;而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已经吃下大部分,也不可能撤;至于顿巴斯就更别说了,本来就是要拿下的目标;

其二:赫尔松背靠克里米亚,顿巴斯背靠俄罗斯本土,在控制马里乌波尔之后,俄军沿大陆通道也可供应到扎波罗热、赫尔松一线,在后勤上是相当便利的。

之所以强调后勤,是因为俄军在第二阶段的对乌作战中充分认清了现实,采用了更符合其实力和特点的战术——火力战。

俄军一直以来的最大优势就是火力见长,甚至说作为苏系军队的“大炮兵传统”,乌军这边其实也是一样。

只不过俄军的体系比乌军更强,前者可以压制后者罢了。

火力战可以大大缓解俄军兵力不足的劣势,同时在应对顿巴斯攻坚时也能发挥更大作用。

为了减轻伤亡,俄军对时间节点的要求并不急迫,这当然也是俄罗斯顶住了西方的全方位制裁后才可以如此有条不紊。所以采用什么样的军事仗,其实是跟整体大势密切相关的。

我们在两个月前俄军发起第二阶段地面攻势的火力准备时,专门提到它的火力打击强度大增,日均打击目标达到了上千个。

这样的火力战显然是俄军调整战术,并集结了足够装备、资源的情况下最终实施的。它的显著特点我们当时也提到了——以炮兵最大限度地杀伤乌军有生力量,毁坏乌军的壁垒阵地,然后由步兵去稳固占领,它是一种有效果的战法,但时间上不会快。

所以速战速决,在顿巴斯不存在,当然也可以说俄军不具备这个实力,可换个角度来说它也的确找到了合适的战法。

自俄军采取第二阶段作战以来,战线上的突破我们在之前已经分析过了,距离上次分析而言,现在在战线上的变化除泽勒特方面有显著进展外,其余均变化不大(其实在成稿时,泽勒特方向也还没有突破)。

所以有读者就问:战线停滞不动,何解呢?当时笔者回复道:耗人、耗装备、耗炮弹。

因为这个逻辑其实不难理解:战线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战争的烈度又非常高,伤亡非常大,只能说是双方在接触线上的战事已经白热化。

从主要承受炮弹攻击的一方——乌克兰军队来说,其目前承认的日均伤亡已经达到了1000人。按照乌克兰官方认可的口径,其每月的伤亡已有20000人到30000人之多。如果考虑到还有失踪、被俘、逃亡人员,那么乌军的减员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这个不用说是俄军的宣传,因为上述数据来自于乌克兰军政高层,而就乌军具体的参战部队而言,公开表达不满,揭露前线惨状的信息也不在少数。

乌军上下将这种惨烈战况的原因都归咎到了一个方面:俄军的炮火太猛!

6月10日,英国媒体报道了乌克兰军事情报局副局长瓦迪姆·斯基比茨基所提到的一些信息,这位副局长说道:

这场战争是一场炮战,而我们在这方面落了下风。乌军的一门火炮要面对俄军的10到15门,而西方只给了我们其拥有火炮数量的10%。

现在乌军每天只能发射5000到6000发炮弹,原有的苏式炮弹几乎已经用完,现在使用的是北约制式的155毫米炮弹。当然欧洲也在向乌克兰提供小口径炮弹,但随着欧洲库存的耗尽,其数量也越来越少。

6月14日,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安娜·马利亚尔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类似的数据。

这位副部长认为,乌军每天发射5000到6000发炮弹,而俄军发射的炮弹是乌军的10倍以上。同时,副部长认为西方支援只满足了其要求提供的10%。

乌克兰政府顾问丹尼柳克也称乌军每日的炮弹消耗在5000到6000发,且苏式炮弹库存在耗尽,俄军发射的炮弹则多达50000发。

由此可见,乌军每日发射的炮弹数量可能确实是上报的数字,而且这个数据大概率是真实的。

因为单纯就每天打出五六千发大口径炮弹的火力,它其实已经不算弱了。在本世纪20多年来的战争中,像这样的炮战,恐怕只出现在俄乌战争中。

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军第3机步师狂飙突进,作战任务和弹药消耗都算较多的单位。而该师在整个战争中的弹药消耗不过是13923发155毫米炮弹、794发火箭弹、6发战术导弹而已。

所以乌军每天打出五六千发大口径炮弹本身并不算个很小的数据,但它之所以显得少,是因为俄军打的炮弹更多。

以乌克兰给出的数据,俄军火力在乌军的十倍以上,日均发射炮弹达50000发以上。以此估计,一个月内俄军即能打出150万发大口径炮弹来。

俄罗斯国内巨大的弹药库存以及背靠俄本土,相对便利的后勤补给线,是保证有如此消耗的关键。当然,也正是有这么多炮弹的保证,才是其能打出现有战场态势的关键。

我们也可以从前线乌军那里,来体会下俄军火力打击的强度:

在赫尔松战线“反攻”的乌军第35海军步兵旅第18营官兵(注:该营营长随后也已阵亡):

指挥官下达了犯罪式的命令,让我们在炮火下进攻。结果四天战斗一无所获,自己还伤亡惨重,光是军医统计的伤亡就达到了80人,而据我们统计还远不止,还有失踪和被俘人员。而试图说真话的人,则被带到了不明的地点。

在北顿涅茨克参战的乌军士兵:他们火炮很多,我们开一枪,他们开十枪,当我们的狙击手开火,他们会直接倾泻冰雹火箭弹。

同样在北顿参战而负伤的乌军空突部队士兵弗拉迪斯拉夫:俄军倾向于第一次接触就后退,然后用炮兵来解决问题。俄军的炮弹在晚上11点时抵达,一批批152毫米炮弹像苍蝇一样嗡嗡嗡地穿梭,然后落下,你所做的就是屏住呼吸躲起来,把工事挖得更深。

此前在红利曼方向防守的乌军动员士兵:他们把我们扔进了屠宰场,4天来大炮、坦克、冰雹火箭弹不断,我们无法用步枪去对抗大炮。他们认定我们是特种部队,并被派到了第79空突旅,他们把我们放在最前线,已经4天了,没有增援和补给。

现在被俘的乌军士兵通常都是说每天挨炸,俄军到了后就投降;而乌军越来越多“战场抗命”士兵的理由往往也是:我们无法用步枪跟俄罗斯的大炮去抗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万发炮弹7天打光,俄军打出“范氏弹药量”,炸得乌军怀疑人生
俄军30万“生力军”动员完成后,具体在前线将如何使用?
CMO推演: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
落后30年?渡河不做任何准备,俄军一个营级单位瞬间被团灭
乌军最漂亮一战,侦察到位不损一人,团灭俄军两个营级战斗群|装甲车|步兵战车
超过100万发压制炮弹,无法摧毁乌军“防线”,问题出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