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83年广州工地挖出巨大深坑,专家一看大喜:我们找了好多年

神秘巨坑

1983年6月9日,在广州市北郊的一处叫象岗的小山坡上面,几十名工人正在用挖掘机作业。

就在他们清理碎石头的时候,发现下面竟然出现了一块大石板。

工人们马上就聚到一起研究起这块石板,有人提议用炸药把石板炸掉,看看下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但施工队队长欧荣富看了看这块石板,是块好料子,还比较平整,就对其他人说:“这么大块的天然石头很少见,我们就一起把他挪到旁边去,说不定还能卖点钱。

大家听了连连点头,司机师傅开来了几台大型叉车,准备联合起重机试试看能不能把石头移动开。

结果石头慢慢挪开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下面有一个巨大的深坑。

深度超过一个成年人的身高,几个人站在里面绰绰有余。

有经验的民工大声说:“说不定这下面是一个古墓!”

这名工人一说,机器也不敢继续作业了,工人们都停下来,施工队队长欧荣富马上将发现古墓的消息上报给文物保护单位,带着施工队守了4天4夜

千年大墓

广州市文管会考古队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派出了几名考古人员来到了现场,看到这些质朴的工人,专家们都十分感动。

大家站在深坑上面往下看,能看到下面有巨大的石门,门前有杂乱的器物。

显而易见,这真的是一座古墓。

考古队打开墓门的一瞬间,所有的队员都惊呆了,墓室的四壁都装饰着黑红相间的云纹图案,彰显这位墓主人非凡的身份

考古专家对现场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在里面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了陶器、青铜器、钱币等等。

专家认为,这座古墓至少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

在考古学家麦英豪的主持下,印章、丝缕玉衣、金钩玉龙等诸多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根据出土文物,专家确定这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陵墓。

这可是一个完好的南越古墓,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第一次发现的完好的南越王墓,对中国考古学家的南越国历史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们喜出望外,这座古墓的发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让所有人喜不自胜。

这些都还要从南越王墓的神秘故事说起。

消失古国

南越国灭亡两千多年了,有关历史资料不多,出土遗物更是少之又少。

清朝末年,考古学传入了中国,当时我国广东的金石学家首选的研究对象就是南越国的历史,他们想要寻找南越王的墓葬地点。

但是,当时流传下来的关于南越国的信息是非常少的。

最早记录南越王的历史资料是司马迁的《史记·南越列传》,大概3000字的篇幅,记载了和西汉王朝同时期的一个割据政权——南越国的兴衰

可惜的是,南越国自己却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资料。

根据《史记》的记载,南越国是在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赵佗所创建。

当时正是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赵佗凭借当时岭南天险,自立为国,自称“南越武王”

后来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规劝赵佗归汉,所以南越国一度归附了汉朝。

但在公元前115年,南越国却因为战乱脱离了西汉王朝的管制,大汉调遣水军10万人进攻南越,经过一年的苦战,南越国被灭

南越国一共经历了93年,5代帝王。

南越国距离汉王朝政治中心很远,但彼此之间是有使节来往的,交通互市,汉朝对南越也有着比较详细的了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南越文字资料越来越少,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南越国留下来的遗址已经几乎找不到了。

寻找王陵

明嘉靖十四年《广东通志初稿》之中记载的南越国古迹只有9处——赵佗城、建德故宅、南粤王庙、陆贾祠、赵佗朝汉的“朝台”、赵佗所建的“越王台”,还有南越前三位皇帝的陵墓

但是,此时南越王的陵墓到底在哪里已经无人知晓了,只是相传赵佗墓在“番禺县”。

原来,当年五代南越王都是秘密下葬的,没有人知道赵佗的陵墓到底是在哪里。

江湖传言,南越王的墓式是以山为坟,陪葬品是无数奇珍异宝。

“吴时遣使想要发掘赵佗墓,求索棺柩,凿山破石,费日损力,卒无所获也。”

东吴时期,孙权派了专门的人来盗墓,数千人发掘赵佗的墓,可惜始终没有找到

不过他们也不能算是无功而返,他们找到了南越国第三位国王赵婴齐的墓,得王玺、金印、铜剑等物。

按《裴鉶传奇》记载:唐崔炜贞元间误自他道入佗墓,迷不能出,遇羊城使者乃得归。于内获阳燧珠,胡人用十万缗易归。岂佗墓至唐犹存欤?恐寓言不足信也。

唐朝也有传说,有人曾经误入赵佗的墓,但也说不出具体方位,只能当作传说而已。

南越国灭之后,埋葬着奇珍异宝的南越王墓成了无数人想要找到的宝藏,但竟然没有人能找到。

到了明朝以后,人们追求南越王墓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财了,而是为了满足“探秘”心理。

五代南越王为了得到永久的安宁和富贵,在生前想方设法掩藏自己的墓穴,没想到越是神秘,越是被人惦记。

清末,广东的文人学者已经有了超前意识,想要运用和发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完善广东本地的历史,所以选择第一个研究南越王的故事和遗址。

当时考古发掘的条件有限,文字资料有限,一直没有发现南越国的遗址和遗物。

民国时期,广州市市政建设推进之后,意外发现了南越王墓。

1916年,南越王赵胡墓被发现,但挖掘工地的工人直接将里面的东西抢光了。

当时中国尚未制定保护文物的法律,挖到东西人们自然想到占为己有。

赵胡墓被发现4个月之后,国民政府才得知这个消息,他们派遣专家进入墓地之后发现里面空空荡荡,连棺材都没有了,最后也仅仅找到一片被人遗弃的头盖骨以及几根手脚的骨节。

1918年,广州城郊在建房的时候发现了一处南越王墓。

墓中留下的文字是象形字,主要内容是南粤人对赵佗的称赞,所以很多人猜测这是南越王赵佗的墓葬。

所以,即便这些墓葬被发现,但并没有留下有用的信息,加上当时正是国家战乱,文物不知所踪,无法进行考证。

墓中奇珍

1985年,对赵眜墓的发掘是极其伟大的发现。

考古专家为何能断定这就是赵眜的墓呢?

原来按照西汉王朝的规定,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用玉玺,诸侯王的官印是用黄金制作的。

陵墓主人的官印就放置在他的胸脯上面,是用黄金制作的,上面印着“文帝行玺”四个字,而赵眜生前自称“文帝”。

除了赵眜的金印之外,还有他夫人的金印,金印上面写着“右夫人玺”。 赵眜陪葬的一共有4个夫人,只有这位右夫人有金印,说明她生前的地位是十分尊贵的。

可惜无论是赵眜还是这位右夫人赵蓝,他们的故事已经散落在历史之中,也没有画师给他们画过画像,只能从这些玉器陪葬品之中感受他们奢华的生活。

除此之外,证明南越王身份尊贵的还有玉衣。汉代人喜欢玉,他们认为去世之后穿着玉衣,就可以获得不灭之身。

不过,赵眜的玉衣不是用金丝或者银丝做出来的,而是用麻布和丝线,一共2291块

赵眜真的非常喜欢玉石,除了玉衣之外,身上还佩戴着5块玉璧,解开玉衣之后,里面还有14块玉璧,双腿、双肩、头顶和脚下都放着玉饰,棺材里面还放着10把玉石装饰的剑。

赵眜生卒不详,在位时间只有16年,《史记》上对于他的记载也是很少的,甚至写错了他的名字。

这位南越王将自己的陵墓藏在了象岗山之中,无人发现,无人惊扰,就是因为对他的生卒毫无线索,那些盗墓者也不可能根据天文推算出具体坟墓的位置。

南越王墓一共七个墓室,虽然只有一百平方米,但是摆满了各种器物,这些陪葬品有吃喝玩乐的东西,有中草药物,家禽家畜,水产动物,生活之中的每个细节都没有漏下。

它是岭南发现的最大的汉代彩绘石室墓,出土文物超过了一万件,其中仅仅是玉器就有200多套,南越王墓被誉为中国近代五大考古发现之一

意外财富

南越王墓发现的过程,施工队和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很强,这座古墓也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

广州博物馆对于施工队队长进行了很大的褒奖,特批一面锦旗和200元钱

考古工作者多年在村里居住研究,村里的孩子有机会认识全新的世界,增加了历史知识,村民们也多了一份收入。

南越王墓地位特殊,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大大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原本经济估计落后的村庄家家户户都有了新的收入来源。

清末、民国时期的专家能力有限,想要通过南越王墓发扬故乡的文化,终究落空。如今,赵眜墓成为了当地人的骄傲,南越国缺失的历史随着考古的继续不断丰富和完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出土的这坑玉器:成为古玉界的传奇
一个古国两千年来墓葬成谜 孙权曾派五千人寻找 在广州有了眉目
83年广东挖出一无底黑洞,传言是日本人的宝藏,结果如何?
广东神秘黑洞中发现千年墓门,专家打开墓门后,墓室中金光四射!
在广州市中心有座西汉帝王陵墓,墓中出土宝物价值连城
好书推荐|《中国考古探秘纪实系列之岭南震撼:南越王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