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咸鱼翻身”丘吉尔

《至暗时刻》剧照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英美等国近来流行推倒大佬雕像,约翰逊首相都不得不为丘吉尔辩护。但别的休提,单一部《至暗时刻》电影,就为丘吉尔塑造了“瑕不掩瑜”的金身。

温斯顿·丘吉尔,系“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两度拜相,又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还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被BBC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但观其一生,他其实是能上能下、百折不挠的“大英帝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踩过的坑

丘吉尔的职场生涯里,意外是层出不穷,但他就像路遥说的那样,在紧要处的几步踩稳了、走对了,就成功逆袭、顺利翻盘了。

他本是个“斜杠青年”:政治家、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但他最爱的标签,应该还是当官。然而,他曾连续两年没有公职,三次竞选议员败选;一心想在股市挣点小钱补贴家用,但在“黑色星期四”一天就亏了1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50万美元)。

“官迷”丘吉尔长期没能实现财富自由,以至于生第三个闺女时,他老婆认真考虑过要不要送养。直到47岁,“半截入土”的丘吉尔才算缓了口气,有了固定资产。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经典手势“胜利V”,他的人生前段并不顺利,却在关键处成功翻盘

人倒霉时,喝凉水都塞牙缝儿。他的孩子长大后,继承了丘吉尔的脾气,却没继承丘吉尔的宽厚,后来选议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让老爸尴尬不已。

很多人读到此,可能一脸惊诧:丘吉尔不是英国首相吗?不是二战“三巨头”吗?至于这么菜吗?

这是后话,咱得先把人家之前的“黑历史”交代清楚,不然怎能反衬出当事人的“伟大”呢!

埋下的砖

丘吉尔锚定、认准某事时,有一种拼劲儿、职业范儿,敬业精神杠杠滴。

如果让你自费上大学、自费出国旅游,你一定觉得无可厚非,但如果自费从军呢?你肯定觉得对方疯了。但22岁的丘吉尔就这么“疯”:在印度服役时,他想方设法要加入西北大扫荡;为远征苏丹喀土穆,他不惜走后门,哪怕被要求自费也心甘情愿。

当然,需要澄清的是,丘吉尔不是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他只是喜欢从军入政这个路子。也就是说,他坚信自己“军而优则仕”。

丘吉尔于1895年在奥尔德肖特身着第四女王护骑军的军装穿着

第一块敲门砖很快到来。1899年南非布尔战争,丘吉尔以记者身份观战,却救出数十名英军士兵;被俘后又如007般跑掉,成就“战斗英雄”的名声。

以后的小丘,每参一战,就赶紧报道若干,事后再补记整理一册,稿酬也行情看涨。当他“齐敲金镫响,高唱凯歌还”时,已在三大洲参与了四场战争,出书五本。

1898年,丘吉尔的《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在英国出版,之后相继出版了小说《萨伏罗拉》、有关英国和苏丹战争的《河上的战争》

此时年方25岁的他,果断参选议员,顺利转换码头。

多年后,已官拜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居然又重新参军,这是为何?

原来,一战爆发后,丘吉尔自作主张攻打奥斯曼土耳其的达达尼尔海峡,不料英军惨败。眼见翻盘无望,丘吉尔索性裸辞。但意想不到的是,一周后,他居然出现在法国前线,充任营长,一口气干了4个月,才光荣退役回国。

18个月后,他时来运转,重新入阁,担任战争和空军大臣,直至一战终结。

《至暗时刻》剧照

最重要的敲门砖还在后头。

随着战局的恶化,德军在欧陆横冲直撞,丘吉尔困守英伦、一筹莫展之际,尽管有时候会喃喃自语“可怜的英国人民,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带给他们的只会是坏消息”,但一转眼、踏上演讲席时,英国人听到的却是“铁血首相”的“硬汉之声”。

自助者,天必助之。虽远隔重洋,但丘吉尔与英国的抗敌决心和表现,也被另一位“职场大佬”看在眼里。大概是德军闪击波兰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给丘吉尔来信。

直到罗斯福去世前,二人鸿来雁往近2000封书信,差不多平均每天一封。

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左)和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右)

如此高密度的“书信外交”,终于催生了硕果——1941年3月,《租借法案》被签署成为美国法律。之后,美国人共向同盟国“快递”了价值501亿美元的物资,其中价值314亿美元的物资转运英国。

“联合王国”公司就此打了强心针,英国国运从此“乾坤大挪移”。

1941年《租借法案》被签署为美国法律,美国向同盟国提供军事物资和粮食,其中价值314亿美元的物资转运英国

但这一切之肇始,应归功于丘吉尔早期的一次公关,或者说,埋下的一块“砖”。

几年前,他请罗斯福的儿子吃饭(不知女王“老板”报销不)。推杯换盏间,雄辩滔滔的主人猛夸罗斯福,称其为当世伟人;末了,还请美国“太子”转交一套自己写“先祖”万宝路公爵的传记。罗斯福应是读了丘吉尔的作品——他首次来信就从万宝路公爵传记说起,还幽默地说:“幸亏您写得早,要不然战事起来,您不可能写完这部杰作,那得多遗憾!”

至于丘吉尔写的万宝路公爵传记是否信史,则另当别论。毕竟,政客嘛,又不是历史学家。“我经常为了修辞剪裁事实”,丘吉尔在给母亲的信中如此直言不讳。还有一次,某小朋友问他,你撒过谎吗?他直截了当地说,撒过很多,为国为民,将来会更多。

彼时的丘吉尔写书、送书,已不是为了追求稿酬、功名,而是为了重构现实,甚至唤醒对方“沉睡的良知”。

远见卓识

丘吉尔虽体态丰硕,但思维敏捷,言辞犀利,甚至有“毒舌”之称。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带回他跟希特勒签署的协议,得意洋洋地站在唐宁街10号的阳台上说,他用“体面的方式带回了一代人的和平”。

丘吉尔闻讯,在议会抨击他的保守党上级称:“这个协议既不体面也带不来和平。捷克斯洛伐克不是你们所说的英国人民没听说过的遥远之地,而是英国作为主签约国的巴黎和会缔造的新国家,也是约束德国重启战端的中东欧集体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作为这个体系的保证人,英国出卖了捷克,那么这个体系中的所有成员都得自寻出路,跟希特勒找共存之道。”

丘吉尔于1941年12月30日

后来,希特勒撕毁协议进攻波兰,张伯伦又开始妄谈要打败希特勒。而丘吉尔只是说:“这不是为了保卫波兰,不是传统霸权之争,而是在纳粹暴政威胁面前拯救全世界,保卫人之为人的最重要价值。”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向苏联宣战。当晚丘吉尔就呼吁:“现在必须与从前的敌人苏联合作……”

纳粹德国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结束了“伦敦大轰炸”,同时试图劝降英国。这时,丘吉尔在母校哈罗公学演讲时表示:“绝不屈服,绝不妥协,绝不,绝不,绝不,绝不——任何情况下都不妥协,无论事情大小,也不管重大细微——除非事关荣誉与贤明,否则绝不妥协。”

面对现实中的惨淡场景,丘吉尔掷地有声:“我能贡献的别无其他,唯有鲜血、劳苦、眼泪和汗水。”

《至暗时刻》剧照

二战末期,战时内阁的掌玺大臣、副首相、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退出丘吉尔政府,不久当选首相。

深感失落的丘吉尔,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幸亏美国新总统杜鲁门没有忘记他,不久后邀他访美。1946年3月,丘吉尔在杜鲁门的母校,对苏联进行了二战后西方政客最公开、最大胆的指责,被称为冷战的先声,又被称为“铁幕演说”。

1946年,丘吉尔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因此此演说被成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1951年艾德礼下台,丘吉尔再次当选首相,印证了他对“伟大民族”的判断。

如今,再次被年轻的英国一代拎出来“敲打”的他,若地下有知,还会称这些人属于“伟大民族”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丘吉尔
美国 建国史话(195):友情协助引导二战时期的外交
马骏细解二战人物之《丘吉尔》(下)
希特勒的闪电战横扫欧洲,丘吉尔在孤立无援下力挽狂澜
你所不知道的丘吉尔
一张救了英国的假地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