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甘岭“战神”蒋诚:重伤后仍歼敌400人,为何却隐姓埋名36年?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名字、事迹世人铭记于心。然而,就有这么一位英雄,他是上甘岭战役中的“战神”,即便重伤,仍歼敌400余人,甚至还击落了一架敌机。可是,在后来整整36年的时间里,他从来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在上甘岭战役的战绩,甚至连他的亲人都不知道。

他就是上甘岭战役的“战神”——蒋诚,自从退伍之后,他就回到了农村专心务农,像普通农民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生活。其实,以他在上甘岭战役中的战绩,完全可以找到组织,寻求组织的扶持,但是他从来没有动过这个想法,原本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的事迹,直到1988年他被组织发现。

1988年,重庆市西北部合川县,原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负责修撰《合川县志》。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他必须保证史料准确无误,并且详细具体。当他看到蒋诚这个名字的时候,却发现他的资料被修撰了很多次,为了确定蒋诚的资料无误。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王爵英特地翻阅了合川县的档案资料,在他找到蒋诚的档案时,突然一份无人认领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闯进了他的视线。本想丢在一边,可是喜报中的内容却让他愣住了,这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于1953年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发出。

一等功臣蒋诚,被遗忘36年的《喜报》

上面的内容是:“贵府蒋诚同志,因为在上甘岭战役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特记一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蒋诚是一等功臣?可是,为什么这份《喜报》会被搁置在档案室里这么多年呢?

按道理,这份《喜报》一经发出,就会送到本人或者亲属的手中,但蒋诚的这份《喜报》是出于什么原因,才没有交到蒋诚的手中呢?细心的王爵英翻阅着这份《喜报》,别说还真的让他找到了问题的所在。

王爵英发现在《喜报》的背后写着一行字:“由八区退回,部队查无此人。”这下王爵英的心情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家喻户晓的上甘岭战役,居然在合川县出现了一位大英雄,可是却查无此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随后,他又看了看投送的地址,四川省合川县四区兴隆乡南亚村。地址看起来是没错,是合川县,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合川县有两个仅一字之差的乡,那就是兴隆乡隆兴乡。正是因为这一字之差,才让属于蒋诚的这份《喜报》迟到了30多年。

王爵英猜想,很有可能是当年工作人员将这两个乡弄混了,所以才没有找到这名英雄。因此,自己一定要找到这位英雄,因为英雄不应该就此沉寂,他的事迹一定要得到流传才行。因此,王爵英开始组织“寻找功臣蒋诚”的行动,说干就干,王爵英先从“隆兴乡”这个线索开始下手,突然脑中闪过了一个人的名字——蒋启鹏

他是自己的一名学生,刚好蒋启鹏就是兴隆乡的人,没准他认识大英雄蒋诚呢?于是,王爵英立即就找到了蒋启鹏,在聊天的过程中,王爵英告诉蒋启鹏:他现在在找一个叫做蒋诚的人,此人上了年纪,但不确定人是否还在世。

蒋启鹏听到“蒋诚”这个名字后,突然就没有说话了,因为他的哥哥也叫做蒋诚。为了确定王爵英口中的蒋诚,跟自己的哥哥蒋诚是否为同一个人,他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王爵英,二人在经过核对信息后,证实:蒋启鹏的哥哥,就是王爵英要找的上甘岭战役的英雄。

就这样,王爵英在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上甘岭战役的一等功臣——蒋诚,而他那堪称“奇迹”的战绩也得以被大家熟知,随着蒋诚的身份被“曝光”,他也得到了属于他的身份和待遇。

上甘岭“战神”蒋诚,重伤仍坚守阵地

相信大家的心中都有一个疑惑,蒋诚作为上甘岭战役的一级特等功臣,为什么要隐姓埋名36年呢?其中,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吗?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蒋诚的故事:

蒋诚,原名蒋启高,1928年12月出生在重庆市合川区隆兴镇广福村一户贫穷的家庭,一家子人(父母、兄嫂、弟弟、侄子)全部都靠家中的两亩薄田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蒋诚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经常有上顿没下顿的。

因为,蒋诚想要缓解家中的生活压力,所以年幼的蒋诚从懂事起,就跟随父母下地农作, 减轻父母身上的压力。蒋诚每天都很拼命地干活,他想让家里人能够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可是,他的努力,最后也只能暂时维持家中的温饱,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1949年12月,成都终于迎来了解放,在胜利的炮火中,蒋诚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希望。这一年,他21岁,正值青年的蒋诚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解放军第11军31师92团1营机炮连的一名战士,而在他参军不久之后,他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蒋诚”。

大家都非常好奇他改这个名字的原因,但是,每次问他的时候,蒋诚总是闭口不谈。但他的弟弟蒋启鹏说:“哥哥改名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想要表达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意思。”当然了,究竟是不是这个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在蒋诚入伍之后,他通过刻苦的训练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机枪手,很快蒋诚就迎来了他在军旅生涯中,最残酷、最危险、最艰难的一场战斗——上甘岭战役。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开启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志愿军分批进入朝鲜作战。

1951年,蒋诚所在的部队11军31师被编为志愿军第12军,即将入朝作战。在进入朝鲜战场前夕,蒋诚被提拔为机炮连副班长。同年3月,蒋诚跟随志愿军第12军入朝作战,从1951年4月22日至1951年11月,蒋诚所在的12军参加了400余次战斗。

期间,蒋诚跟随志愿军第12军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取得了不少战斗的胜利。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蒋诚在战场上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成长为了一名骁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战士。

1952年,蒋诚因为在部队中表现优异、屡立战功,在战友张云的介绍下在朝鲜金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可是,还不等蒋诚享受这份喜悦,新的麻烦正在悄然而至。

同年10月14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为在战场上挽回主动权,发动了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目的的“金化攻势”。甚至,还企图将上甘岭攻占,将志愿军从597.9、537.7高地赶出去,但对于我方志愿军而言,此地一旦失守后果就会不堪设想。因为,上甘岭地区它位于朝鲜金化以北3公里的位置,而在它的西北方向是朝鲜中部和我军战略要地。

毫不夸张地说,上甘岭地区对志愿军的正面防线至关重要,如果此地不幸失守,不难想象我军会面临怎样的处境。这点对面的敌人也非常清楚,因此他们对上甘岭地区的攻占势在必行,为此敌军调集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以及40架飞机,开始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发起进攻。

我方志愿军自然是不会坐以待毙的,就这样,双方开始了激烈的对决,而537.7高地瞬间就成了双方拼命争夺的地区。敌军的火力非常密集,而且轰炸也很猛,这给我军带来了不少的伤亡,甚至还有一名年仅17岁的战士被活活震没了。

537.7高地当时是南北相对的“驼峰”形状的山岭,那时南边的山被敌军占领,而北方的山则被我军占领。敌军此次为了攻占上甘岭是下了血本的,短短几天的时间内,敌军就朝这个高地上倾泻了190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击,我军修筑的地表防御工事全部被摧毁。战后,很多幸存的战士回忆起来,都用“地狱”二字来形容当时的场景。

当时,敌军已经将上甘岭看作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因此攻占537.7高地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一开始,“联合国军”总司令范佛里特本来是打算,用美军第7师和韩军第2师的两个营,以及伤亡200人的代价拿下高地。

但是,他没有料到我方志愿军如此骁勇善战,派出的部队不仅没有按计划攻占537.7高地,反而还被打退了好几次。几番下来,伤亡已经超过了自己的预想,但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将高地拿下,所以美军只能不断地增兵。

可想而知,美军不断地增兵,我方志愿军为了对抗敌人,也在陆续增兵,很快,上甘岭战斗就变成了“上甘岭战役”。此后,美军先后调集了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甚至还出动了战机3000多架。

美军很快就对志愿军防守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当时负责前沿阵地的志愿军是15军45师,45师的志愿军们顽强抵抗,将敌人打退了一次又一次。但是,美军的那些现代化武器也不是摆设,最终因为实力悬殊过大,45师仅抵挡住了敌军半个多月的时间。

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45师一共干掉了5600余人,而当时全师共有27个步兵连,其中有16个是被打光了2次重建的,可想而知敌人的攻势究竟有多猛。后来,上甘岭537.7高地因为不敌敌人的炮火,陷入了绝境,那时高地仅剩24人退守七号坑道,在那种情况下,他们连续11天断水断粮。

如今,已经到了危急时刻,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再次派出援兵,帮助他们一起阻止美军占领上甘岭。当天,蒋诚所在的志愿军第12军接替第15军,来到了朝鲜战场上最危险的前线作战。

上级给部队具体部署是:“由第12军31师担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防务工作,其中第91团和第93团担任597.9高地守备任务。”当时,蒋诚所在的部队就是第92团,因此他们担任的就是537.7高地北山的反击和防御任务。

蒋诚在战场上时非常英勇,而且早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一有情况蒋诚就会冲在最前面,掩护着后方的战友。正是因为他有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才让他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下了奇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时蒋诚是如何在上甘岭战役中立功的!

1952年11月11日,我方志愿军开启反攻,在战士们的掩护下,第92团志愿军按照指示,兵分两路向敌军所占的南山发起进攻。经过一段时间的浴血奋战后,我军成功歼灭了对面的一个营,将537.7高地重新夺了回来。

随后,蒋诚所在的部队第92团担负坚守537.7高地北山的任务,在此次坚守的过程中,蒋诚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蒋诚操作的是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该重机枪是二战期间苏军使用的 ,这种重机枪的口径为7.62毫米,射速100发/分,平射的有效射程约1000米,高射的射程在500米左右。

蒋诚用的这种重机枪不仅射程远,在精准度方面也很强,并且它具有凶猛的火力以及不错的防护作用。在战场上,光是一把这样的重机枪,就可以干掉一大片的敌人,可以说是我军当时较好的武器装备了。

但,这种重机枪不是谁都能够驾驭的,射手不仅需要有精准的枪法,还必须掌握重机枪的基本战术。因此,蒋诚所属的重机枪组在此次坚守任务中,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当部队的战士们在向537.7高地发动攻击的时候,蒋诚需要对美军实施精准的射击。

他主要采用的是曲射的方式,使子弹越过部队射到敌人的阵地上,抵制敌人的有生力量。因此,蒋诚所在的重机枪组的任务就是,掩护前线的战友和清剿残留的敌人,当部队成功占领537.7高地,转入防御作战后,蒋诚的重机枪组按照指示转入坑道口机枪阵地。

此时,对面的敌人因为丢失了537.7高地,开始进行疯狂的反扑,坦克、大炮以及战机,能用的武器装备都用上了,面对敌人密集的火炮攻击,蒋诚非常镇定,他在坑道里发现敌人的重机枪阵地后,迅速举枪,干掉了敌军的三名重机枪手,顺带将阵地里的重机枪打坏了。

但此时,我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敌军炮火的滥攻下,我军在537.7高地的轻重机枪受损严重,整个机枪组就只有蒋诚的重机枪还能够正常使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蒋诚顾不得重机枪配置的战术要求,将唯一一架重机枪摆在了阵地的最前沿。

在战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成群结队的敌机在阵地上空盘旋,时不时地就会丢几颗炮弹下来,这对我军的防守威胁极大。蒋诚两眼一瞪,调高重机枪的射界,对准天上的敌机,打了三个短点射,敌机的驾驶舱盖当即就被打碎了。

蒋诚的这一举动,将敌机的飞行员吓得不轻,顾不得那么多直接溜了。很快,第2架敌机又飞过来了,蒋诚看见后又朝着敌机连续打了几个连射,子弹成功地击中了敌机的尾部。随后,就有了这一景象:这架美国敌机后面冒起滚滚黑烟,紧接着就是“轰——”地一声,坠毁后的敌机在地面上燃起冲天大火,美军飞行员葬身火海。

其余的敌机飞行员见形势不妙,便赶紧飞离537.7高地的上空,仓皇逃窜。虽然,蒋诚在这次战斗中打落了几架敌人的战机,但也因此引起了敌军的恨意,很快他们就带着密集的炮火来“报仇”了。

因为,蒋诚刚刚用重机枪射击敌机,所以他的位置已经暴露在敌人面前了,此次敌人的炮火都是针对蒋诚的位置,因此,这次蒋诚要想全身而退,除非有奇迹发生。

但是,幸运最后并没有出现在蒋诚身边,即便他已经很小心了,可一发炮弹还是在蒋诚的附近爆炸。蒋诚身边的弹药手和副射手都负伤,而蒋诚自己也被一块锋利的弹片戳穿了棉衣,弹片嵌入了他的腹部,甚至还将他的肚皮割开了。

顿时,蒋诚疼得几乎要昏厥了,不一会儿的功夫他就满头大汗了。他心中一直告诉自己,这个时候自己一定不能倒下。于是,他艰难地为自己做了个简单的包扎,咬紧牙关,向着对面阵地的敌军进行猛烈的攻击。

后来,敌人被我方志愿军打退后,来传达连长命令的连队通讯员,突然发现蒋诚腰间裹着伤口的布已经被鲜血浸透了,并且他浑身还在剧烈地颤抖,可想而知,当时他经历着怎样的痛苦。于是,这名通讯员急忙搀扶他离开了阵地前沿,随后找到担架员将蒋诚送往战地医院进行抢救。

最终,因为敌军在上甘岭这一个多月的争夺战中,伤亡惨重,损兵又折将,只好赶忙撤出537.7高地的争夺。随即,12月3日到12月4日这两天的时间,我方志愿军又成功地击溃敌人两个营后,彻底让对手不敢嚣张了,而537.7高地北山阵地在战士的努力下也得到巩固。

同年12月15日,我方志愿军第12军圆满完成了坚守上甘岭战役的作战任务。我们再来看看蒋诚,他刚被送到战地医院,就被带到了手术室,期间,蒋诚经过三次全身麻醉,又连开了四刀后才将腹部的弹片取出来。

1953年,蒋诚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性治疗后,伤愈出院、回归部队。经核准,蒋诚率领重机枪组在上甘岭战役中,共计歼灭美军400多人,并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击毁敌人重机枪一挺,重伤后依旧坚守岗位不下火线。

正是因为有蒋诚的坚持,我方才得以压制住敌人的火力点,从而大大减少了我方志愿军的伤亡。而且,在双方激烈战斗的过程中,全班只有3人负伤,荣立集体2等功。后来,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的批准,蒋诚荣记一等功,并荣获“人民功臣”称号,后又光荣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志愿军英模大会,受到志愿军首长的亲切接见。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一年后蒋诚跟随部队回国,后驻扎在浙江江山市。

当时,驻地的营房紧缺,按照上级的指示立即营建营房,蒋诚在这次营建营房过程中,又获得了一个三等功

主动隐瞒功名36年,只因不想麻烦组织

1955年2月10日,蒋诚响应部队号召退伍,离开了他热爱的部队,当年蒋诚在《返乡生产计划决心书》里面这样写道:“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要在哪里干好革命业务工作!”最后,他也用自己的余生证明了这句话。

蒋诚离开部队时,身上带的东西很少,只带了5件物品:便衣一套、鞋子一双、毛巾一条、肥皂一条以及布票16尺。至于他在部队中获得的奖章,都被他放进了一个盒子里,而且在他的身份曝光之前,几乎没有人见过这个盒子。

回到家乡后的蒋诚,对自己在上甘岭战役中的战绩闭口不谈,当起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其实按照惯例,一等功的英雄回到家乡后,当地政府都会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欢迎英雄回家。同时,也会安排相应的工作,还会发放一定的慰问金。

可是,这些蒋诚什么都没有享受到,原来是因为当年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喜报》上的一个字写错了,这才导致蒋诚的家人没有收到《喜报》。而,在蒋诚的心中一直认为,党员不能向组织找麻烦,因此他才从来没有向政府公开过自己的身份。

直到1988年,王爵英在整理档案的时候发现了这份《喜报》,刚好他是蒋诚弟弟蒋启鹏的老师,蒋诚的身份这才被扒了出来,后经多方查证,主动深藏功名36年的蒋诚,才被世人所熟知。

1988年9月,蒋诚在上甘岭战役中的事迹被公开报道,并且报纸上还刊登了《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3年,因有关单位写错一个字,一等功臣被隐藏,苦干33年桑蚕工
迟到35年的喜报:24岁志愿军打死400多敌人,却被告知查无此人
志愿军一等功臣,上甘岭一战歼敌400人,为何回国干了33年临时工
喜报迟到36年,临时蚕桑员竟是志愿军一等功臣,英雄差点被遗忘
他在上甘岭立下一等功 却在临时工的岗位上干到退休
抗美援朝击落飞机1架,毙敌400余人,荣获一等功!老英雄蒋诚走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