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举例

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在北京举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对汉语规范化的一些原则问题做出决定,动员全国语文工作者共同进行汉语规范化工作。会议有一项决议是:“建议中国科学院聘请专家若干人,组成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研究并确定普通话常用词汇的语音。”普通话常用词汇语音里面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异读词的读音。异读词是指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而表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例如,在普通话里面“复杂”有人读为fùzá,有人读为fǔzá;“波浪”有人读为bōlànɡ,有人读为pōlànɡ。这就是异读词。异读词的存在使词语的读音缺乏明确的标准,给交际带来许多困扰。消除异读词的办法是进行异读词的审音。所谓审音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异读词语的几个读音做出取舍,从中确定一个读音为标准加以推广,其余的读音作为异读淘汰不用。这是语音规范化里的主要工作。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于1956年1月组成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开始对异读词的读音进行审订。因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所以异读词的读音标准根据北京音系。根据这个标准,具体拟订审订原则。例如:“一个字的读音在北京话里非常通行而不合北京语音的一般发展规律的,这个音还是可以采用,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个音在北方方言里应用得是否广泛。例如在北京话里,‘危’念wēi,‘期’念qī,‘帆’念fān,这些音不合一般发展规律,但是采用了,因为在北京话里非常通行,北方方言也大致通行。可是像‘酵’也念xiào,‘诊’也念zhēn,这些不合规律的音就不采用,而把‘酵’的音订为jiào,‘诊’的音订为zhěn,因为这是符合一般发展规律并为北方方言所通用的。”审音委员会根据审音标准和审音原则进行工作,自1957年10月到1962年12月先后发表了三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并于1963年辑录成《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下文称《初稿》)。

《初稿》自公布以来,受到文教、出版、广播等部门广泛重视,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规范和普通话的推广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初稿》中原审的一些词语的读音需要重新审订;同时,作为语音规范化的标准,《初稿》也急需定稿。因此在1982年6月重建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继续进行工作。这次修订以符合普通话语音发展规律为原则,以便利广大群众学习普通话为着眼点,采取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对《初稿》原订读音的改动,力求慎重。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工作完成了预定任务。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下文称《定稿》),并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文教、出版、广播等部门及全国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本表为准。”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里的有些字后注明“统读”,“表示此字不论用于任何词语中只读一音(轻声变读不受此限),本表不再举出词例。例如:‘阀’字注明‘fá(统读)’,原表‘军阀’‘学阀’‘财阀’条和原表所无的‘阀门’等词均不再举”。请注意,“统读”是在普通话范围内的统读,不涉及古音和方音。不要随意扩大“统读”的范围。下面从《定稿》审订的条目里举出十条稍加解释,供读者参考:

1.呆。《初稿》只审“呆板”,订为áibǎn,依据的大约是北京的口语音。其他包含有“呆”的词语未审。《定稿》改为“呆dāi(统读)”。“呆板”的“呆”与“呆傻、痴呆、发呆、书呆子、呆头呆脑、呆若木鸡”的“呆”读音一致,便于使用。

2.质。《初稿》只审“质量”“质问”两个词,“质”定为zhì。“质量”条有括注(“木质、地质、对质、品质、朴质、实质”的“质”也念zhì)。《定稿》改为“质zhì(统读)”。“质”本为入声字,近代北方方言入声消失,“质”有zhí、zhì、zhǐ几种读法。《定稿》审订为zhì。

3.说。《初稿》审订“游说”为yóushuì。《定稿》改为“说shuì游说”,读音不变。“游说”的意思是劝说别人接受某种意见或主张。“游说”的“说”不能读为shuō。读为shuō是一种低俗的倾向,不符合读音规范的原则。另外在普通话里“说服”的“说”读shuō,不能读shuì。另外文言有“说客”一词,白话文中有时也用到。指善于用言语说动对方的人,似应读为shuìkè。《审音表》修订时可以考虑补入。

4.脊。《初稿》审订“脊梁”为jílianɡ,“脊髓”为jǐsuǐ,“背脊”为bèijǐ。这三个“脊”字的意义相同,不必分为两个读音。“脊”本是古入声字,北京话里入声消失了,出现了jí、jǐ的不同读法。《定稿》采取比较通用的读音,改为“脊jǐ(统读)”。《现代汉语词典》“脊梁”读为jǐ·liánɡ,“脊梁骨”读为jǐ·liánɡɡǔ,都是正确的。

5.迹。《初稿》审订“陈迹、古迹、绝迹、敛迹、墨迹、心迹、踪迹”的“迹”一律念阴平。“迹”是古入声字,声母是全清。按照规律应归入阴平,但在北京话里绝大多数读为去声jì,《定稿》改为“迹jì(统读)”。

6.荨。《初稿》审订“荨麻”一词,定“荨”读qián,不取xún音。“荨麻”是一种植物,人如果被它刺伤,皮肤就刺痒起疹,成为“荨麻疹”。医生和病人把“荨麻疹”读为xúnmázhěn,与“荨麻”的读音不一致。《定稿》把“荨”字的读音分为文读和白读:文读读qián,如荨麻;白读读xún,如荨麻疹。

7.橙。《初稿》审订“橙子(水果名)chénzi”。又,“橙(如橙树、橙黄)chénɡ。(“广橙”的“橙”同音。但“橙子、橙皮”的“橙”念chén。)”这两个词语里的“橙”意义相同,读音应当合并。《定稿》改为“橙chénɡ(统读)”。

8.帧。“装帧”指书画等物的装潢设计。《集韵·映韵》:“帧,张画绘也。”猪孟切,字书据此注为zhènɡ。声旁是贞,通行的读音是zhēn。《初稿》未审,《定稿》读为zhēn,与贞、侦读音一致。

9.拙,卓。“拙笨、拙见、拙劣、卓(姓)、卓见、卓绝、卓识、卓著”这八个条目里的“拙”和“卓”,《初稿》都审订为zhuō。“拙”和“卓”意义不同但读音相同,诵读时容易混淆,不易分辨。而且涵盖不全,尚有“拙作、藏拙、弄巧成拙、卓越、卓然不群”等。《定稿》加以区分便于应用,改为“拙zhuō(统读)”,“卓zhuó(统读)”。

10.凿。《初稿》审订“凿枘”为zuòruì,并附括注:“穿凿、斧凿痕、确凿、枘凿”的“凿”也念zuò。“凿子、凿个洞”的“凿”念záo。《定稿》改为“凿záo(统读)”。似有不妥,应区分文读和白读:文读读zuò,如穿凿、确凿、言之凿凿;白读读záo,如凿子、凿个洞。《审音表》修订时可以考虑补入。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9年第5期。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64370935订购。或在淘宝网搜索“咬文嚼字”选购。

您还可以通过微信扫码阅:

全国邮政报刊订阅客服电话:11185-9-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话的两次审音工作介绍
异读词读音标准变更一览
曝光的“曝”的读音是什么?
“自作自受”的“作”究竟该读什么音?
读音标准变化产生的误读分析
[初中语文]探寻多音字的读音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