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写在驻村的一年间》作者:秀哥

      掰着手指头一算,还有几天时间,我被单位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一周年了。

  蓦然回首往事,这段过往云烟日子里,有苦过、累过、委屈过,也欢乐过。说句陶心窝的话,但更多的是与村支“两委”干部,当地村民结下了难以磨碎的感情。有成功时的欢笑,更有生活的激情,对未来充满憧憬。殷殷情谊,挽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微风诉说着我们岁月的篇章。

  去年,二月二十五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纵览古今,环顾全球,这次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有幸是全国数万万驻村队员中的一员,在基层参与脱贫攻坚事业,是人生中珍贵经历和宝贵财富。驻村三年再续未了情缘,持续又加入了新选派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接力棒。

  不待扬鞭自奋蹄。五月十日,上午参加县委、政府乡村振兴宣传动员会。组织部门任命,驻晃州镇塘家坝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给带了“一个头衔”,心里有种说不出的乐滋滋味。会后,没有休息便马不停蹄的联系所驻村支部书记,通知召开村支“两委"、党员、村民代表“见面会”。这样,带着队员背着行囊入村,新的工作生活就徐徐展开了。

  大雁腾飞头雁领。走进乡村,触动人心是随处可见袅袅炊烟,温柔地升上宁静祥和村寨上空,一股柔软软的心情陡然飘起,乡村的山水,淳朴的村民倍感亲切,浮想联翩......

  塘家坝村,近年的创新发展“户脱贫、村退出”。就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课题,成为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茶余饭后探讨的话题。在“十看十排查”大走访中。以“一村人一个梦,一条心一定赢”的理念,迅速理清了思路。将村小组长、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和后盾单位帮扶人分成若干走访组,每个组安排一人负责,制定细致的工作清单,让走访任务责任到人、精准到天。我带着制约乡村发展主要问题有哪些?需要工作队做些什么事?哪些群众需要实事要办?三个问题导向,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半个月的“摸索”,率先走遍了十个组两百余户人家。统筹各组情况的过程中,该村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对村子的人口、收入、产业结构等心里复制了一本活台帐,从中建立分类入户走访“网格化”管理机制,适时跟踪监测,做到“受灾必查、开学必问、生病必访、有诉必核”,确保突发“三重户”等返贫致贫风险,第一时间发现、干预、认定和纳入帮扶,为日后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枝一叶总关情。阻击疫情,事不避难行不避险。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冲击下,为预防村民因病致贫风险,走村窜户宣传疫情防控,加大新冠疫苗接种动员,为做到不漏户不漏一人,私车公用接送村民到医院进行疫苗接种是常态。记得一天下午,天色近黄昏,我开车从医院送四个村民回家。一位大爷蹒跚的脚步,需要搀扶。为争取时间,背着他憋着一口气走了半里路,弄得我汗流浃背才安全把老人送到家里。“队长,你比我亲儿女还要亲啊,到我家来,等你一起吃晚饭再走。”行为举止被老人所感动称道。

  “大爷,你的心意已经领了。下次再来拜访你,谢谢了。”

  日复一日的工作,每天回村还得组织自已"团队"梳理疫苗接种一针、二针、加强针的人员分类统计,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监管。时有躺下又爬起来的无奈,真是体验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真正内涵。值咬牙的坚持,泪干的微笑,不服输的屈强,从中收获到了益师良友,尽了最大的努力。

  招募“乡贤”助推乡村发展。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以产业振兴是重点,人才振兴是支撑,文化振兴是灵魂,生态振兴是基础,组织振兴是保障。从“五个振兴”契合建成小康社会总布局。如何因地制宜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统筹谋化探索本村的新发展模式呢?

  在一次座谈会上,历任村支书记陈天恩慷慨陈辞的称:塘家坝村有千年天然景点“仙人桥”,“五、七干校”旧址、“仙人田”、鸡公山、养殖侗乡黄牛等文化基础,就打造”一村一景一日游”乡村发展新模式。谏言深受启蒙。

  于是,我组织村支“两委”、党员、群众代表开展讨论,拟定村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方案,得到大家的一致共鸣。相继成立村“民间议事协会”聘请“名誉村主任”,协助村支“两委”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推进之中。

  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因上了年纪之故,时有“见忘症”发生。偶尔把一些重要的事情忘了,自己变得烦躁起来,于是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列好工作清单,按轻重缓急去完成。为不断丰富自我“数据库”,只能多看,多记,多写尝试给媒体投稿,年撰写新闻报道五十余篇在省、市、县媒体平台刊发,及时对自已工作的反馈,选择更优秀的工作策略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撰写中的《山寨美丽人幸福》《种植“吊瓜经”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等文章刊发后,陆续有远方的朋友电话问我,“你那里,真的做得那么好吗?”

  “是的。”

  驻村干部并非常人所想象中的轻松惬意。他不是“一杯茶,一张报纸看一天”的休闲日子,他是一个“接地气”的直面村民的工作,身背重任,需注有非常全面的工作能力,上到解读国家政策,下到群众衣食住行,事无巨细样样都要懂。是有难度、温度、有高度的工作。

  让我们,把一切的敬意献给最基层的人们吧!

  作者简介舒平秀、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人、业余爱好乡村新闻写作、作品散见省、市、县媒体平台刊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振兴】切实做好“三无”守住“防返贫”底线
【讲扶贫故事】郭子涵:把青春的热血播洒在希望的田野
选调之声 | 王婷婷:“驻”到群众心里去
农学博导张银东驻村的两个意外: 意外受挫 意外圆梦
江西龙潭镇南炉村:“三聚焦”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振兴征文 ‖ 倾全力 谋长远 打基础 振兴乡村 (王立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