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让官气吞了书卷气》作者:张冬梅

      “千里修书只为墙,各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是曾国蕃的一封信里的一首诗。他在京为官,家乡亲戚和邻里因一树之争告到官衙,曾国蕃得知后几句话让事端烟消云散。

  做父母的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可遗憾的是最终成龙变凤的凤毛麟角,大多数还是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古语“三岁看到老”指孩童三岁时,若孩子是可塑之才,惠根已现。古人的启蒙教育旨在教育孩子如何修身,做人是根本,如果孩子有才无德,长大成人后,成龙变凤贻害一方,做父母的良知会安吗?

  这样说不是劝人不重视对孩子知识的培养,也不是忽略孩子的将来。现在的教育在高分制压榨下,“分,分,孩子(学校)的命根”老师学生基本疲于课堂知识,无暇顾及其它了。一个孩子的德行与分数相比,往往注重的是分数,知道自己改变不了什么,可这样的教育我是不敢苟同的。  

  没有事我便看看有关曾国蕃的资料,比如曾国藩的文学修养,品德,对于政府的忠心,还有他著书立说。“曾国藩与普通人并无二致,一样有着七情六欲,有着善恶兼具的本性。难得的是,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克制内心私欲,压抑人性中恶的一面。他小时候心胸并不宽容豁达,睚眦之仇必报;也非老练沉稳之人,稍有成功便沾沾自喜;心气浮躁,常与人争强好胜……这些不足,日后都被他在修身养性的功课中以坚韧的毅力一一克服”,这样的评价可能有点美化了曾国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也是褒贬不一。可以前隐约听过他的家书可以用“流芳”来形容。我走马观花的浏览了,感动!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吴敬梓,祖上曾助朱棣成大业,立下从龙之恩而更加发达,明中叶,吴氏家族渐渐注重读书致仕,将吴家门楣再次发扬光大。后人在明清朝代更迭时盛衰起伏,到吴敬梓,家族基本没落,但饱读诗书的门风犹在。没落文人吴敬梓写完《儒林外史》,无处出版,在寻找赏识此书人的路上,客死他乡中。书中通过系列人物刻画,作者还原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的社会生活,及一种悲喜交融的艺术形式,为我们展现了明清时期人性的百种形态。可以说,《儒林外史》是一个落魄文人为官场留下的“正衣镜”。

  后来人说到吴敬梓的风格,人们往往容易联想到近代史上另一位以“文化刺客”著称的文学巨匠鲁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人生识字糊涂始”。譬如君子爱财,本是天经地义、无可指摘的事情,但爱财必须取之有道、取之护道,这是做人起码的人格良心体现,勿让官气、商气、金气、俗气、怨气把个书卷气冲到九霄云外才是正途。

       (一切纯属消遣杂言,看者可谓仁着见仁,贫着见寒,而狐狸见了笑说葡萄不酸)

作者简介:张冬梅,女,笔名梅子,河南省信阳市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信阳市作家协协会纪实文学协会副会长,致力于信阳本土文化与教育宣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古往今来,为官为人做到这四点,百事可成!
令人赞叹的曾国藩成功选人秘诀
识人辩人看四点—-诚信,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曾国藩用人之道:绝不用官气之人#国学智慧 #曾国藩 #湘军
曾国藩:看人有诀窍,识人有四法
曾国藩用人核心四步骤(分析透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