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时期玉器②玉虎看春秋(下)

1978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下寺春秋晚期楚国墓群3号墓共出土玉虎6件。左第3件,青白玉,色润微透.全器受沁呈棕色。长6.4厘米,宽2.1厘米,厚0.3厘米,扁平体。虎俯首,口微张,圆睛,凹背凸腹,屈肢卷尾,作卧伏状,两面均饰有相同的纹饰。颈、身雕琢龙头纹,尾饰双排鳞纹。口、背、尾各有一穿孔。

1993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月河墓出土的春秋晚期玉虎,软玉质,暗黄色,表面局部有白色沁。长14.3厘米,宽6.8厘米,最厚0.28厘米,最薄:0.2厘米,重量48.2g。正面雕琢有阴线碾琢的双线勾云纹,背面平滑,光素无纹。在虎嘴部、前腿、后腿、尾巴处各钻一孔,孔为单面孔。纹饰极为精美。从玉虎的肩背部至后腿,约呈45°角度,有一道明显的切割痕,切割痕呈直线状,应为采用硬质片切割工具所为,切割线由左上到右下,相邻高差逐渐减小至消失。

1986年江苏省苏州市严山吴国玉器窖藏出土的1对春秋晚期玉虎,软玉质,局部有黄褐色斑。长11.9厘米,宽3.8厘米,扁平体的外形,伏虎欲扑状。虎头微昂,四目前视,腹下四足屈蹲,前爪待扑,后足欲跃,卷尾高翘。头、脊、尾部与四肢等处略加雕琢,呈扉棱状。两件玉虎大小形状相同,为一块玉料,两面雕琢后,中间切割而成。造型写实而又生动,独具风采。

1986年江苏省苏州市严山吴国玉器窖藏还出土了一件春秋晚期玉虎,软玉质,部分受沁呈灰白色。

这3件玉斧正面以减地阴刻一面坡斜切手法琢制出气韵生动,富写实意味的夔纹作主体纹样。填以细如毫发的阴刻丝束组成图案,纹饰精美,舒展流畅,富有层次感,具有春秋时期的琢玉风格。

2012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纪王崮墓出土的一对春秋中期玉虎,形制大小基本相同。青色,通体光滑,玉质较好,局部泛红褐色,表面有白斑。长10.4厘米,宽2.9厘米,厚0.24厘米,片状,镂雕成虎形。周边琢有扉牙。器体的上部和尾部各钻有一孔。

1992年陕西省宝鸡市益门二号墓出土的春秋晚期玉虎,玉色一面青白,一面泛赤褐色。通长13厘米,宽3.3厘米,厚0.6厘米,弧形扁平体。虎低头、弓背、卷尾头尾均着地,前后肢皆屈收腹下,通体浮雕密集的蟠虺纹,形象生动。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春秋中期的玉虎,青白玉质,有褐色色变。长7.7厘米,宽2.2厘米,厚0.3厘米。片状虎伏状,整体呈“弓”字形,头部刻画精细,张口,上唇上卷与鼻相连,前后足皆呈卧状,尾大而上卷,虎身饰“人”字形阳线虎皮纹,四肢饰勾云纹。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对春秋时期玉虎,深浅交杂的赭色玉。长7.5厘米,雕作半蹲老虎的侧身形。一面雕纹,另一面光素。虎背与虎口处,各钻一孔。若将二片的光素面相拼合,可知原为一片,平剖为两薄片而成。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春秋时期1对玉虎,黄褐色,半透明。长13.2厘米,宽5厘米,厚0.2厘米。雕作片状虎形,卷尾回首状。正面雕云纹,背面光素,钻有小圆孔。

综上,以虎的威猛作为沟通天地神祇、驱邪崇镇之物,在春秋时期十分盛行。结合大多数首尾钻孔的情况看,这些玉虎严格来说应该称为“虎形玉佩”,是单独佩戴或者玉组佩的主要配件。

春秋中晚期非常提倡“玉德”的理论,将玉器人格化。当“君子”佩戴玉佩时,如果走路过慢,就不会出现“叮当”的美玉声,这就是所谓的“其声不扬”;如果走路过快,“叮当”的美玉声就会杂乱无章,这就表示“君子”失德。正确的做法是走路要不快不慢,要非常有节奏感,这样玉佩发出的声响会非常悦耳,同时也暗含了”君子“行为的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所以,春秋时期是“礼玉”发展到“佩玉”的重要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龙凤纹韘形玉佩
40.2 观复藏战国时期勾云纹虎形青玉佩
【国宝品鉴】青玉虎形佩
中国玉器文化简介
历代古玉精品100件(9)
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曾侯乙的镂空多节活环玉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