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山文化的文明成就之——天文历法的伟大发明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白庙子山中发现有可辨认的独立石岩画10组,其中一块巨薯形岩画石,朝天一面有清晰可见凿磨出的19颗星体,北斗七星图在岩石面北部,据称这是迄今发现罕见的新石器早期北斗七星岩画。  

这块砂岩石南北长310厘米,形如巨薯,经雨水冲洗后,显露出北斗七星及一些奇异图形的岩画。岩画上北斗七星的总长度为119厘米,最大星穴直径6厘米、深度5厘米,每颗星体形状似倒放的馒头,外大、内小,星体表面圆润、光滑,并有自然色包浆。

根据天文学家测出的十万年前至今星体的变化轨迹,一万年前北斗七星的形态与岩画上的星体形态完全吻合。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岩画专家盖山林实地观测了岩画的凿磨方法与风格,认定白庙子山巨薯石上的北斗七星岩画是新石器早期先民们的作品。与会专家称,新石器早期北斗七星岩画的出现迄今为止国内罕见,它为验证天体演化、推测古代北斗七星的变化轨迹提供了珍贵史料。

     《易经》记载:“上古结绳而治”。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结绳”来记数、记事和传递信息。《易经》还说:古人“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古人从日常生活观天看地习惯性生活行为创造出历法。创造出历法的时间,从文献看是黄帝时期,从考古学看是红山文化时期。

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历法。《史记·黄帝本纪》记载黄帝“治五气”、“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治五气”、“旁罗日月星辰”就是指黄帝时代有了历法。《史记·历书》还记“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这是说黄帝时代有了较成熟的历法。黄帝时代有历法,言之凿凿,但没有实证。笔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认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不仅有天文,而且有历法,上述两个方面均有实证。一是著名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留下了古人观测天象的记录。古人观天象的记录留在了大地上。今天的人们能够去识读的天象记录大部分在考古遗址。牛河梁红山文化(考古遗址)第二地点的中心部位,有一个由立置石块排成的正圆形的同心的三重圆,其第二层圆立置石块内侧排列一周彩陶筒形器。这三层圆内圆直径1l米,中圆直径15.6米,外圆直径22米。外圆、中圆、内圆台基以0.3米到0.5米的高度由外圆向中心层层高起。这三重圆有更深层的意义蕴含在其中:这就是古人直观地用立置石块和筒形陶器圈成的太阳,直观地看也是太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三地点和田家沟红山文化遗址第一地点的墓葬成太阳圆形分布,这不仅反映了红山文化的人们的太阳崇拜,而且直接表现了红山文化人们的观天实象。古人为什么要观测天象?主要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尤其是确定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的需要;古人观察太阳、月亮和星球,直观确定它们的位置、不断试图找出它们变化的内在关系,于是古人依据观察天象所获得的知识创造了早期“历法”。

田家沟红山文化遗址第二、三、四地点都有圆形祭坛,尤其是第三地点由两条平行的白石墙(代表地)、圆形积石冢(代表太阳——天)和墓葬(人)组成了天地人的立体宇宙景观。

红山文化创造的历法是山头历、地平历。《山海经》最早记载了山头历。《山海经·大荒东经》记太阳所出(太阳所升起)之山六座,均在东方;《山海经·大荒西经》记日入之山(太阳所落之山)也是六座,均在西方。如记:“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大言,日月所出。”“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山头历就是利用山头与太阳的关系,以山头来为太阳运动定时位。站在一个观测点观察对面山头某个点的日出,并由此点的日出制定一个太阳年,可称为“地平历”或定点历。地平历亦同。山头历或地平历同样有物证。红山文化遗址由遗址本身、周围的天际和绵延的山头组成。牛河梁遗址和东山嘴遗址东南侧都有一座绵延起伏的山,其他红山文化重要遗址(如赤峰市魏家窝铺遗址)其同一方向均有这样一座山。这样的山形成了比较理想的观测日出定季节的山体轮廓参照点体系,从而人们在这样的山峰轮廓上能够在观念上标志出春秋分到冬至之间的日出位置。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四号冢二号墓出土了长约2.6厘米、高1.5厘米、厚0.2厘米的绿松石坠,无独有偶,田家沟红山文化遗址第一地点五号墓也出土了这样的绿松石坠。细观察绿松石坠如初升太阳,有一半隐在地平线下,一半在地平线上,底部两端长过太阳,正是地平线。

         天象是古人读的第一本书。不仅以农耕为生计的古人需要观察天象,以渔猎为生计的古人也需要观察天象,一是为了知时节,二是为了知时间,三是为了确定方向。古人在白天观察太阳知时节、定时间、明方向,夜晚人们眼睛的“趋光性”使人们仰望星空,以探求未知。古书也这样记载,《周易·系辞上》说,古人“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庖牺氏,即伏羲氏,传说为黄帝之前的上古人文始祖。“仰以观于天文”、“仰则观象于天”,说明古人重要的求知行为是观察天象,并尽当时可能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加以利用,于是有了古人的观测天象学问——天文或天文学。

           民间红山文化收藏中,带有北斗七星的玉器也有一定数量。虽然不可构成学术研究的依据,我们不妨也可以看一看,呵呵。


       牛河梁红山文化有天文历法,表明5000年前的红山人十分注重人生,由解决人生问题出发不懈地观测天象,提升了思维能力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从而提升了古代意义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天文历法方面完成了伟大的发明创造;还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就形成了内容丰富且具有独特风格的天文历法体系,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许多领域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中华文明写下了光辉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河梁红山文化既有天文又有历法
第一百五十六篇中国与外国上古先民多是于1、2万年之前观察天象研究历法亚非及欧美锄耕人群都是
认识历法——天象测度运算就是发现自然法则规律(系列之三)
中国古代神话考(七)--神话中的天文观
四观导师马明芳:二十四节气与古代天文历法
古人如何“观象授时” 马明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