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艺术市场:在危机中酝酿变革!

对于艺术市场来说,2020年是危机与变革并存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球艺术市场的固有节奏,艺术品交易活动在今年上半年基本停摆。迫于压力,拍卖行、画廊、艺博会纷纷转向线上,直至7月底,国内春拍才陆续启动,线下艺博会与画廊展览也逐步开放。有效的疫情防控使得国内艺术市场在下半年一转颓势,春、秋两拍史无前例地几乎在一个季度内完成,接连不断的高价纪录重振了市场信心,日趋理性的交易数据也让人们看到了二级市场在困境中一步步走向成熟。在疫情中顽强生存下来的画廊在下半年亦有不俗的表现,各大线下艺博会都呈现了令人满意的成交数据,尤其是10月-11月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聚集了超100场各类艺术品交易相关活动,各大艺博会参展画廊交易情况普遍超出预期。危机之中,艺术品抵御通胀和分散投资组合风险的功能以及艺术疗愈心灵的特质都愈加凸显。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各种经营模式的创新将艺术市场带向了变革的十字路口。在这个危机四伏的转型之年终于接近尾声之时,让我们一起回顾艺术市场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与事件。 

线上交易常态化 全球越发一体化


艺典试水直播拍卖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大部分社会经济活动陷入僵局,寻求线上出口成为各行各业的自救法门,艺术行业也不例外。2月28日晚,探索线上拍卖数年之久的艺典首次尝试“艺典夜场——现当代艺术”直播拍卖,创造了艺典成立八年以来单场最高纪录。39件拍品无底价起拍,超87万人次观看直播,500多位参与藏家出价次数高达10973次。艺典直播首播结合夜场取得了95%的成交率、740多万元成交额的成绩。由于网站系统负载太大,甚至造成了网页一度瘫痪。这场线上直播拍卖的成功,让国内一直不温不火的网络拍卖成为热议话题。
 
在艺“云端艺术周”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

3月5日—18日,在艺“2020春季·Collect+艺术周”举办,在艺App携手31家画廊、26家美术馆、24家拍卖行及60家媒体、品牌与机构,打造了“云端艺术周”。在艺App创始人谢晓冬表示,发起这次活动的首要原因固然是希望通过在艺的技术平台帮助国内的艺术机构在疫情期间摆脱困境,但面对全球范围内艺术机构的迅速线上化,如何推动国内艺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更加重要。此次艺术周共分为四大板块:线上艺博会、云端展览、特别项目和新媒体探索,在多管齐下的板块设计上,可以看出业界正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艺术产业线上运营模式。经过上半年的数字化建设,线上艺术品交易逐步进入常态化。


苏富比首开全球直播联拍模式

美国时间6月29日晚,苏富比纽约晚拍首开全球直播联拍模式,该场拍卖由身处伦敦的拍卖官通过现场直播画面遥距离主持,身处纽约、伦敦和香港的苏富比专家在当地与客户电话连线参与竞投。当晚全场总成交额高达3.632亿美元,成交率达93%。一个月后,“从伦勃朗到里希特”这场涵盖逾500年艺术历史精髓的跨门类拍卖以接受多种渠道竞投的方式展开,包括经全球各地参与直播的苏富比专家以电话出价,或于网上竞标。参与该场拍卖的藏家来自六大洲47个国家,苏富比全新网上互动图录吸引34400次浏览,15万人观看拍卖直播。本年度,苏富比网上销售平台迅速发展:据统计,2020年苏富比超过70%的拍卖为网上专场,较去年上升30%;全新推出的网上及手机竞投功能使得网上竞投比率高达80%;380余场网上拍卖取得超过5.75亿美元总成交额;在网络平台上,40%的竞投者及买家为新客户,40岁以下年轻买家人数较去年翻了一倍。
 

苏富比纽约晚拍,身处伦敦的拍卖官通过现场直播画面遥距离主持拍卖 图片:苏富比

佳士得“ONE:现当代全球联合夜拍”整合全球资源

另一家拍卖巨头佳士得在线上拍卖方面也不甘示弱。7月10日,佳士得香港春拍开启了一场马拉松式的全球性20世纪艺术拍卖:“ONE:现当代全球联合夜拍”。拍卖以实时形式于不同时区的重要艺术拍场接力举行:香港、巴黎、伦敦、纽约,皆由佳士得各区首席拍卖官主持。当晚6时15分起,佳士得开始全程网上直播,全球接力拍卖于佳士得香港拍场率先举槌,继而交棒至巴黎、伦敦及纽约拍场。据统计,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通过现场、网上、电话竞投等各渠道参与本季香港拍卖。网上登记拍卖人次增长47%,22%买家为首次参与佳士得拍卖,接近四分之一买家为千禧新世代,全球共有超过八万名观众通过各大社交媒体的直播平台见证了这个拍卖之夜。长达七小时的拍卖共创下近五亿美元的成交总额,其中香港拍场总成交逾8.2亿港元。佳士得通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完善的技术支持,缩小了不同地域藏家文化价值的差异,从本季拍卖的成绩中得以体现未来新形态的全球联动拍卖模式大有可为,拍卖市场正在向全球一体化迈进。

一二级市场深度融合 竞争与合作并存

三大画廊“截胡”拍卖行

2019年12月7日,美国知名艺术品收藏家唐纳德·马龙因心脏病突发离世。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活跃在纽约艺术界的马龙一生收藏了300多件现当代艺术精品,其藏品的委托出售权成为各大拍行和超级画廊极力争取的对象。一场“暗战”之后,《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在今年2月19日报道了马龙家族将这批藏品的出售权委托给了高古轩、阿奎维拉和佩斯三家画廊而非任何拍卖行的消息,令人稍感意外。近十几年,诸多重量级收藏家的藏品出售权通常都是由苏富比或者佳士得获得,此次马龙家族的选择在艺术品交易史上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艺术市场专家马学东撰文指出:这一事件“标志着超级画廊已经具备了和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拍卖巨头‘掰手腕’的能力”。2012年起,苏富比和佳士得纷纷开展私洽业务,这显然是对画廊和经纪人利益的一种“侵犯”。拍卖公司经营领地的扩张不仅使画廊的收入有所减少,也使画廊和拍卖行之间的经营界限变得不再那么泾渭分明,两者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从左往右:佩斯画廊创始人阿尼·格里姆彻、阿奎维拉画廊负责人比尔·阿奎维拉、高古轩画廊创始人拉里·高古轩、佩斯画廊现任总裁马克·格里姆彻 摄影:Axel Depuex

“绝密竞投”融拍卖、私洽于一体

美国东部时间10月27日12时,艺术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巨型人像作品《站立的女人I》在苏富比以“绝密竞投”的形式成交,该作品起拍价9000万美元,约合6亿元人民币。纽约苏富比于其10月28日举行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前公布了贾柯梅蒂的雕塑已成功找到新买家的消息,并表示相关结果详情保密。“绝密竞投”是苏富比结合私洽与拍卖的创新之举,该方法适用于委托人不愿意公开成交的拍品价格或买家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的情况,以及异地或非接触状况下的艺术品交易。苏富比亚洲区主席、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及主席仇国仕表示,“绝密竞投”是一项崭新尝试,糅合私人洽购的保密优势及拍卖竞投的刺激与乐趣,针对当前顶尖艺术品的市场状况,巧妙地满足买卖双方的需求。这一尝试改良了传统“暗标”的投标模式,使得私洽业务中卖家的利益得到了优化。

拍卖行联手画廊出售“未来”

在10月中旬举办的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中,“华艺国际X当代唐人:未来+ 陈丹青、秦琦、赵赵专场”将三位艺术家2021–2023未来三年作品的优先购藏权公开拍卖,取得了3937.6万元的成绩,拍卖“未来”一时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据华艺国际介绍,“未来+”旨在为藏家提供最具增长潜力的艺术品,携手顶尖画廊优选蓝筹股,以当下的市场价格为标准,为藏家提供未来三年的优先购藏权。在理想的“未来+”模式下,优质画廊为拍卖行提供长期稳健、富有潜力的“源头活水”,不断为其输送经过学术与市场双重筛选的艺术家;而拍卖行则为画廊提前“输血”,帮助画廊培育检验艺术家的市场价值。这种新颖的拍卖模式将藏家、画廊与拍卖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试图打通一、二级市场,然而其中涉及项目对艺术家的选择、画廊对藏家的选择以及兑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因此对藏家来说,购藏“未来”这种“期货”式投资仍然具有一定的风险,一、二级市场能否通过这种方式达成稳定合作尚待时间的考验。


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政策利好


拍卖税收新政策:可全额开票

今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签发2020年第9号公告(关于明确二手车经销等若干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公告第三条指出,对拍卖行受托拍卖的文物艺术品,委托方按规定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允许拍卖行以自己的名义就代为收取的货物价款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而对应的货物价款不计入拍卖行的增值税应税收入。该规定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此次税务政策的调整,有力地解决了拍卖行业特性与一般经纪代理服务增值税管理政策之间的矛盾,对完善整个税务管理体系、规范拍卖行业税务操作、促进拍卖企业财务健康运行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相关制度日渐完善,艺术市场将逐步走向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文物进口税减免助力古画回流

在今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上,中国古代文物首次通过进博会实现了回流。包括沈周、仇英等人作品在内的五件中国古画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上海市的通力合作下,顺利完成了销售、清关、结算等一系列手续,并于12月9日完成最后的交接。此次回流得益于国家财政部、海关总署和税务总局三部委于今年10月12日联合发布的《关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期内销售的进口展品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规定在进博会展期内,每个展商销售文物类展品,可享受五件以内的税收优惠政策,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随后,国家文物局配套制定了《关于支持2020年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文物类展品监管和便利化措施的公告》,鼓励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文物类展品在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进行不少于三年的公益性展示服务。推动进博会期间文物进口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和公益展示服务要求的落地实施,也是今年11月10日签署的《国家文物局 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合作协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各项政策规定,此次回流五件古画属于百年以上的古物,可免征进口关税,但在完成销售后原本还需要交纳13%的增值税,这次得享国家优惠政策予以免征,免征税款近30万元。这一案例既有利于促进海外中国文物回流,也有利于提高国外文物类展商参与中国市场的积极性。

通过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回流的古画
新修订著作权法为市场保驾护航

11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对《著作权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该修正案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次著作权法的修改距上一次修改刚好十年。十年间,科技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著作权法的修改是满足现实的需要,也是对司法实践成果的吸收。新法完善了作品的定义和类型,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此次修法还对作品类型做了开放性规定,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修改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为解决侵权惩治力度不够的问题,新法引入惩罚性赔偿,规定故意实施侵权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侵权赔偿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给予赔偿。对于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权利使用费难以计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0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赔偿。此外,新法还完善了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增加规定了作品登记制度、职务表演制度,明确了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制度等。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举措,也是鼓励原创,促进艺术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结语


回顾2020,国际艺术市场依然是拍卖巨头和超级画廊的天下,疫情的阴霾使中小画廊与艺术机构本就狭小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庞大资本操纵下的全球市场一体化也许并不值得欣喜。乐观的是,国内市场在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逐渐走向成熟,数字化交易平台的建设也使越来越多的新藏家进入市场。正如《2020中国艺术财富白皮书》指出的:与私人财富的增长相比,中国艺术品市场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我们尊重原创!

德视宝所推送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安(上):难以冲破的“长安画派”
艺术这门生意
私下洽购成拍卖巨头的精耕肥田
【艺术观察】香港回归20年:哪些机遇造就了今天的“亚洲艺术市场中心”?
拍卖巨头苏富比北京市场遭遇惨败
国际拍行蚕食中国艺术市场,你怎样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