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知识 | 汉印文字笔画的增减

说到汉印文字笔画的增减,我们一般会认为,汉印文字笔画的多少,是可以根据印面需要随意增减的。前人论汉印,也有“多减少增”的说法(明·甘旸《印章集说》)。但经过仔细研究,可以发现,汉印文字笔画的变化,其实主要在于减省,很少有增加的。而且愈是笔画少的文字,愈是不作增加笔画的处理。
我们举“之”字为例。这个字篆书笔画很简单,在汉代官私印中又用得最多。从西汉到魏晋时期的官印,如“校尉之印”、“军侯之印”、“圜阳宰之印”、“典书之印”,“骑督之印”等印内,“之”字几乎都是同样简单的笔画。即使在一些印面文字繁简不匀,需要增加笔画以求平衡的印内,也仅是通过别的手法来补救,甚至任其留有缺憾,也不增加它的笔画。私印中的“之”字一如官印的处理手法。如“王贺之印”、“吴免之印”、“周阳之印”、“张偷之印”等。即使是在印面满白的情况下,也任“之”字一字留红,不作增加笔画的处理。


校尉之印

军侯之印

圜阳宰之印

典书之印

骑督之印

王贺之印

吴免之印

周阳之印

张偷之印

文字笔画甚简而绝不加饰笔的情况,在汉印中可谓比比皆是。官印中,如“三封左尉”中的“三”字,“云中丞印”中的“中”字,“日南尉丞”中的“日”字,“杨州理军一印”中的“一”字等等,都是如此。最有意思的是新莽时期的官印“执法直二十二”。印面两对角文字笔画奇轻奇重,很不协调,也没有对“二十二”三字作任何增笔的处理。这不是汉印中值得效法的印例,但这个印例强烈地反映了汉人制印时在文字处理中很少有增加笔画的想法,或者说基本上没有这种习惯。知道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汉印文字的技法是十分重要的。


三封左尉

云中丞印

日南尉丞

杨州理军一印

执法直二十二

汉私印中有很多王姓、田姓之类笔画很少的姓氏,印内绝大多数也都不增加笔画,并且不作任何盘曲装饰的笔画处理。在不增加笔画的情况下,把全印的章法摆平,这是汉印技法的精诣所在。
汉印文字中增加笔画的情况较少,但也不是没有。最典型的有“丁”字和“山”字。“丁”字如“丁若延印”“丁昭私印”、“丁苍之印”等,“山”字如“山阳尉丞'、“长孙山都”等。汉印中这两个字笔画处理的方式给人的印象很深,但这种处理方式,只局限于在这两个字上使用,没有代表性,更不能由此而得出汉印文字可以随意增加笔画的结论。


王雄

王猛

王产印

王常之印

田给之印

田寻私印

田合众印

田凤私印

丁若延印

丁昭私印

山阳尉丞

长孙山都

对笔画少的文字增加一些屈曲的饰笔,以求得印面的茂密和充实,这在汉印中也偶有所见。如“王德之印”中的“之”字,“王望之印”中的“王”字。但这种处理方法在汉印文字中数量很少,是汉印文字的变格,不能代表汉印文字的主体风格特征。汉印中还有如“范贰”、“宜士祭尊”这样的印,重叠文字中的某一部分,是汉印文字中特殊的一格,也可算是汉印文字中增加笔画的特例。少数文字的偏旁,也偶有作繁化处理的,如“张河”中“河”字的“水”旁,竖画两旁作六点。但这样的字例较少,而且出现的时代也稍晚。至于南北朝时期的许多官印,往往任意增减,故作繁杂,如“盪难将军印”等,与汉印风格已有相当的距离了。


王德之印

王望之印

范贰

宜士祭尊

张河

盪难将军印

汉印文字笔画的减省,才是汉印文字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汉印书法中最经典的一种技法。“左子豫印”中的“豫”字,“薛就私印”中的“薛”字等等,笔画减省到无可减省,但并不妨碍释读。而且由于减省而生出奇趣,这些减省的文字本身,就是这些汉印中的亮点。


左子豫印

薛就私印

汉印文字笔画的减省,有多种手法,其中最常见的,是减省偏旁部首的笔画和简化偏旁部首的笔意。这里需要指出,减省笔画与简化笔意是同样重要的两种不同的手法,二种手法之间又有一定的差别。
减省笔画,我们以“水”部为例,作出一些对比:
依小篆笔画,“水”旁的写法当如“尚浴”,“汉假司马”中的“浴”和“汉”字的“水”旁那样。也有如“汝南尉印”中的这种写法。官印文字中的“水”旁写法一般较为正规。私印中也常见这种正规的写法,如“纪泽”“沙淫之印”、“徐涂之印”中的泽、沙、淫、涂等字。但也有大量减省笔画的写法。有的省作三竖笔,如“淳于显”中的“淳”字;有省作一竖的,如“淳于游”中的“游”字;还有省作三点如楷隶书笔画的,如“滑咸”,“郑沱人”,“张游君印”,“秘子游印”等。以上这些文字中的“水”旁,都比规范的小篆笔画减少二至四笔。


尚浴

汉假司马

汝南尉印

纪泽

沙淫之印

徐涂之印

淳于显

淳于游

滑咸

郑沱人

张游君印

秘子游印

这类减少偏旁笔画的文字,在汉印中并不少见。这里再举出“雨”部一些印例以见一斑:
“雨”部按小篆笔画,“灵武尹丞印”中“灵”字的“雨”头是正规的小篆笔画,而“汉丁零仟长”、“云南令印”二印中“零”、“云”二字的“雨”头就大胆减去许多笔画。


灵武尹丞印

汉丁零仟长

云南令印

这些,都是汉印文字中减省偏旁部首笔画的典型例证。
简化偏旁部首笔意,主要是将一些部首中曲折变化的笔画变成简直明快的笔画。
简化的方法,以“彳”旁为例稍作解析:依小篆的笔画,缪篆的“彳”为两个屈曲之笔,如“徐攸”一印中两字的偏旁写法。汉印中往往稍作简化,笔画半屈,就成为如“徐仓”、“徐武”两印中“徐”字的偏旁。这种写法再作进一步简化,连一点屈曲的笔意也不用,就成为平直的两竖画,这也是汉印文字中常见的“彳”旁写法,如“赵德”、“阙得”、“郭德之印”。这种“简化”使笔画简捷之至,是汉印文字中追求简易平直的一种很有代表意义的技法。


徐攸

徐仓

徐武

赵德

阙得

郭德之印

这种写法又见于用作偏旁的“行”字,它的简化方式与“彳”旁完全一样。我们试以“卫”字为例,作不同写法的比较:依小篆写法的如“卫官候之印”,“卫说”中的“卫”字。稍作简化的写法,如“卫舍祭尊”、“朱卫客印“中的“卫”字。最为简化的写法,如“卫利”、“卫得印”中的“卫”字。


卫官候之印

卫说

卫舍祭尊

朱卫客印

卫利

卫得印

减省笔画和简化笔意的手法又能结合起来。以“言”旁为例,“设屏农尉章”中“设”字的“言”旁,同于小篆的笔画;“左谭私印”中“谭”字的“言”旁则有所简化,“许恭私印”中“许”字“言”旁,既简化了笔意,又省去了竖画;“诸葛买得”中“诸”字的“言”旁,就减省得比楷书的笔画还要少了。“诸葛买得”印中四字,有三字作了明显的减省和简化,也是汉印中追求简易平直的典型印例。


设屏农尉章

左谭私印

许恭私印

诸葛买得

汉印中许多笔画繁多的文字,往往通过减省笔画和简化笔意的处理,将构成这个文字的各个部分大加压缩,使之占地最少,从而避免壅塞,使印面显得绰有余裕。如“张君宪印”中的“宪”字,其中的“心“部,几乎被压缩到只占一小幅画的地位。“王子辩印”中的“辩”字、“李赢私印”中的“赢”字,都是通过减省笔画和简化笔意的手法,将构成文字的各个部分压缩到最小的块面中。从整体视觉效果看,这些小的块面,在整个印面中只是一个“点”,几个面目相似、毫不张扬、几乎没有个性的“点”整齐地排在一起,给人一种雷同和单调的感觉。而这种雷同和单调的感觉,正是简化整个印面的最高超的手段。这也是汉印中最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经典技法之一。


张君宪印

王子辩印

李赢私印

对笔画较多的文字,汉印中还有一种减省的做法,是直接省掉其中的某一组成部分,如“高庆私印”中的“庆“字省去了“心“部,“公孙庆印”中的“庆”字则省去了“文“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文字哪些部分能省,哪些部分不能省,由于汉人离篆书时代不远,知道许多书写习惯,比较容易掌握分寸。而我们今天仿效这种做法,最好要在古代文字中找到可以参照的依据,否则,妄为减省,可能会有碍辨识。

高庆私印

公孙庆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篆刻9/张君宪印
篆刻讲堂:汉印缪篆文字的变化
▍秦系汉晋南北朝官印选(七)
谁还没个隐藏技能呢,分享一下学习篆刻中感悟的哲学人生
[转] 汉印
故宫馆藏玺印(图文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