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隐居地,到处都有故事!

说到“书圣”王羲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开创了妍美流畅的新书体——行草书,
其代表作《兰亭集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宁波隐居地——六诏村


六诏村,位于溪口镇西南约23公里处,36省道穿村而过,剡溪一曲绕村向北。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村中古树、古井、古桥、古宅众多,名人遗迹至今犹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愧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


王羲之(303~361),今山东临沂人,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后来到今浙江绍兴,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这也是王羲之的别名“王右军”、“王内史”的由来。

晋永和十一年(355),王羲之受到会稽郡刺史王述的排斥。为了避开险恶的官场,他称病弃官,毅然携妻带子离开绍兴城南行,来到了现今的嵊州金庭镇华堂村定居。


期间,王羲之厌倦了嘈杂的世俗,在金庭东边约十多里处,找到了一个环境更加幽静的地方搭茅建舍,写字牧鹅隐居起来。晋穆帝十分爱惜王羲之的才华,听闻他辞职隐居后,就六次下诏书请王羲之返朝为官。但此时的王羲之心意已决,坚辞不返。于是,后人便把王羲之的隐居地称为六诏。古人有诗为证:一曲溪头内史家,清泉白石桃花映。当时坚卧非邀宠,六诏不还百世夸。


六诏村东侧的剡溪,共有九曲,而六诏是第一曲。清代学者全祖望曾写诗道:右军泼墨处,一昔来金庭。九曲自玆始,六诏想清风。


唐末吴越王钱缪,曾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浙东一带,他对王羲之的隐居地有所耳闻,曾来六诏巡视。当地民众为了纪念他,便在村中修建了这座钱王庙。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今山东济南人),为了躲避金兵之乱,带着大量的书画金石浪迹江南,境遇孤苦。南宋建炎四年(1130),李清照来到了浙东一带,由于兵荒马乱,许多书画丢失了,最让她痛惜的是《兰亭序》摹本也被盗走。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因为唐太宗十分喜欢该帖,死后被他带入了昭陵。所以后来的《兰亭序》都是唐人的摹本。李清照非常仰慕同乡人王羲之,她来到了六诏,寻访他的遗踪,并在六诏村居住了一段时间。李清照在这里寄情山水,写字赋词,从中汲取王羲之的精神力量,修复受伤的心灵。


在六诏村走街串巷,东找西寻,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王羲之的“洗墨池”。毕竟1600多年过去了,这个长方形的“洗墨池”是不是真迹,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诚意已到了。


六诏村位于奉化、新昌、嵊州三地的交界处,未通公路时,这里是商贸集散地。


旧时,这里的街道非常繁荣,沿街有杂货店、米店、肉铺、酒坊、钱庄、旅馆等,故有“小宁波”之称。


现在的街面虽然冷清了,但上街、中街、下街依旧保持着几百年前的模样,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这家“兴隆副食商店”字迹犹在,但早以物是人非。世上没有永远,盛衰轮回,才是自然的真谛。


村中有许多古宅,看上去特别的沧桑。脱了漆的门板,生了锈的门环,门内,应该还有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这地面还是黄泥地,真是原汁原味。


不少老屋已经人去楼空,难觅烟火。老房子如果不加以改造的话,确实难适合现代人居住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里许多房子的山墙上,开有圆形或六角形的孔。或许旧时强盗多,难道这是观察孔?


六诏村的不少古宅,被列入“宁波市历史建筑”,得以保护。


这座有故事的石拱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王羲之《兰亭集序》背后的故事
王羲之的浙江缘,七子一女,后裔分布各地
如果没有酒,所有的故事都无足轻重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高清单字版,极品典藏!
《平复帖》:比王羲之《兰亭序》早50年
《世说新语》品读:书圣的晚年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