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业理论 | 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此前推送里,我们详细介绍了合作学习之小组的组建和建设合作学习的方法(一)合作学习的多种方法(二)。合作学习应用性广,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课堂环节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怎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合作学习的效果呢?本节将从课堂环境的创设、课堂习惯的培养、常见的“不合作”学生类型、常见的“不合作”组织类型四个维度出发,进行现象分析、原因呈现、方案解决三个内容的介绍。

境的创设

桌椅摆放

与传统课堂“秧苗式”的桌椅摆放不同,合作学习的环境布置使用内环形、行列形、马蹄形、田字形、品字形、扇形、圆形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内环形”的课桌摆放方式。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小组成员的位置相互靠近,不会有学生离其它学生特别远。

2. 组间空开一定的距离,方便学生走动。在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在小组间来回走动,给予每个小组充分的关注,引导他们思考、减少纪律问题。

3.没有学生是背对教师的,保证所有学生的视线都没有被遮挡。

明确任务

合作学习任务持续的时间往往比较长,为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方向,明确任务很重要。

方案解决:

1.一次布置一项任务;

2.讲清合作的方式;

3.可以同时使用语言、文字、图像呈现任务;

4.需要时请一个小组做出示范;

5.询问学生是否明确任务;

6.给予明确的开始信号。

动静切换

● 日常课堂中的活动往往比较单一,而合作学习中经常有活动的变换,特别是动静的切换。

● 合作学习中的许多活动需要“动起来”的,比如鱼缸法、拼图法、全班动起来等等。由于处理运动的大脑成分与处理学习的大脑成分是相同的,在“动”起来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血压,增加大脑所需要的氧气。

● 同时,合作学习中的许多活动也需要“静下来”的,比如轮流写、共同圈、认知骰子等等。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声或手势等示意学生静下来,也可以使用聚焦术,比如收纳箱或调节转盘。

惯的培养

本段将从学会倾听与表达、音量控制、手势语运用三个方向讨论合作学习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倾听与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与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倾听要尽量做到眼到、耳到和心到,也就是说最基本的礼貌是注视他人,认真倾听,做到微笑点头。倾听还需要有一些回应,一般包括复述、归纳、核查、提问和质疑。除了倾听外,学会表达也很重要,合作学习中有各种不同的表达,各种表达的一般关键指标如下:

1

陈述

陈述的关键是清晰简略,也就是言简意赅。比如“我们认为引号有三种作用,1.引用说话内容;2.表示讽刺;3.表示强调”。

2

鼓励

鼓励的关键是真诚引导,也就是真心地希望别人能更好,如果能指出改进的方向则更好。比如“我觉得你提到的诗人的视角很有新意,如果能举个具体的事例大家可能会更明白”。

3

赞扬

赞扬的关键是热情具体,也就是发自内心地为他人感到高兴,如果能指出亮点更好。比如“你的陈述太棒了,充分表达了我们大家的观点,观点后面附的例证也很贴切,向你学习”。

4

道歉

道歉的关键是诚恳,也就是说清原因,如果能提出下一步的计划更好。比如“对不起,这件事我有些急躁,对你的态度不好。下次遇事我会尝试做三个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也请你监督我”。

5

求助

求助的关键是礼貌、详细,也就是说求助时应该对同伴为自己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表示感激,如果能详细说明自己存在的疑问在哪里、以便对方对症药更好。比如“不好意思,打搅一下,我觉得这句话也是在描写衣服的功能,但老师说这句许是写衣服的样子,我不太理解,你可以给我讲讲吗”。

6

求同

求同的关键是协商,也就是说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找出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公正客观地思考,梳理总结出共同的结论。比如“其实我发现小B的观点和我的观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我们来看一下”。

表达时还可以辅以肢体动作,比如用拍拍肩膀表示鼓励、竖大拇指点赞等等。

学会控制音量

因为合作学习常常有课堂讨论,所以音量控制也很重要的,不同的活动音量是不同的,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在保证搭档听得见的情况下尽可能放低音量:还可以配以警告卡给学生以提示(绿色表示音量合适、黄色表示警告、红色表示严重警告);还可以设置控制员的角色,控制音量(组员可以抽签决定谁是控制员,或者用编号或扑克牌花色指定谁是控制员)。

学会运用手势语

合作学习课堂比起一般课堂来,活动更多,气氛更活跃,所以手势语的运用也会十分有帮助,这里有几种常见的手势语。

1

手指答案

拳头表示没有答案,五指张开表示胸有成竹,伸1到4个手指表示从没有答案到胸有成竹的过渡。

2

安静信号

只要教师做出V的手势,无论学生在做什么都要立刻停止,看着教师,并做出V手势提醒其它同学。

3

赞同与否

赞成可大拇指朝上,反对可以大拇指朝下。

4

完成信号

小组完成,可以通过举手示意或者把答题板举起来,表示已经完成。

见的“不合作”学生类型

合作学习中也会出现不合作的学生,但他们不合作的原因往往是不一样的,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以下是一些不合作学生的类型:

(1)拒绝合作者

现象呈现:这类学生拒绝合作学习。

原因分析:曾经有过不愉快的合作经历;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不屑于和他人合作。

解决方案1:可以找学生谈话;

解决方案2:加强小组协作建设,开展一些集体活动,体验合作的必要性,培养彼此的情感。

解决方案3:设法让学生有愉快且成功的合作经历,意识到合作的意义。

(2)被孤立者

现象呈现:这些学生被孤立,在小组里不受欢迎,大家有意避让和排斥他们。

原因分析:由于性格、能力等各种原因而导致不太合群或者在以往的合作中给大家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

解决方案:教师与小组其他同学沟通,希望他们能尝试接收被孤立者;同时与被孤立者沟通,分析被孤立的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3)羞怯者

现象呈现:这类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和展示。

原因分析:常常是因为这类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缺乏自信。

解决方案:教师和其他组员谈话,让他们有意鼓励羞怯者发言,并找出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同时,在小组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做好相互熟悉和相互信任的工作,帮助羞怯者建立安全感。

(4)霸权者

现象呈现:这类学生常常霸占话语权,比较强势,不尊重他人的观点。

原因分析:有的学生性格比较霸道或者能力比较强,目中无人。

解决方案1:可以用计时法、发言卡法或者是设定控制员控制这些学生的发言;

解决方案2:角色扮演霸权者,让大家体会一下感受;

解决方案3:教师特别关注霸权者的积极行为,并往积极方向引导他们。

(5)游离者

现象呈现:这类学生常常霸占话语权,比较强势,不尊重他人的观点。

原因分析:有的学生性格比较霸道或者能力比较强,目中无人。

解决方案1:可以用计时法、发言卡法或者是设定控制员控制这些学生的发言;

解决方案2:角色扮演霸权者,让大家体会一下感受;

解决方案3:教师特别关注霸权者的积极行为,并往积极方向引导他们。

(6)蓄意破坏者

现象呈现:这类学生暗地里或公开地破坏合作,暗地破坏者会消极对待自己的任务,或者用肢体语言表示无聊或抗议;公开破坏者会公然说一些恶意的话语。

原因分析:原因1:缺乏归属感;原因2:意见没有被采纳。

解决方案1——针对原因1,加强小组建设中的小组认同,强调小组评价的重要性。情节严重的蓄意破坏者,惩罚他一个人坐,暂时不参加小组的活动。

解决方案2——针对原因2,促进小组建设中的尊重差异和加强协作,也可以采用投票有效等方式,增加透明性和公正性。

见的“不合作”小组情况

合作学习课堂除了不合作的学生,还会出现“不合作”的小组,以下是一些不合作小组的类型:

(1)我们已经完成了

现象呈现: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不一样。

原因分析:原因1.小组对时间的控制能力弱;原因2.如果小组是同质、随机或自愿的,可能会因为各小组的能力不同,完成任务的速度有快有慢。

解决方案1——针对原因1,教师可以重点提示完成的时间,每个小组可以设控制员,负责安排和控制时间。

解决方案2——针对原因2,教师可以检查已经完成的小组作业情况;如果确已完成,可以请这组同学在座位上休息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但需要与学业内容相关;如果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小组完成,可以让他们互相交流;也可以让先完成的小组帮助未完成小组。

(2)我们不想听

现象呈现:学生不注意听其他小组报告。

原因分析:原因1.各个小组的主题雷同,讨论结果雷同,容易产生倦怠感;原因2.其他学生发言时,正在准备自己要讲的内容;原因3.认为汇报不是自己的事,是小组负责汇报那个同学的事。

解决方案1——针对原因1,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完成相关但不同的任务;或者要求后面小组的报告不能与前面小组重复,只讲别人没有讲过的观点。

解决方案2——针对原因2,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在汇报前上交完整的报告提纲或具体材料,避免学生由于临时抱佛脚而无心听其它组的发言;或在每个小组汇报完后,要求其它小组要对其作出评价或提出疑问。

解决方案3——针对原因3,让每个组员负责报告的一部分,或者采取“两人走,一人留”的方式。报告结束后,教师和其它小组可以向任何一个同学提问,若是这个同学回答不上来,其他组员可以帮助。

(3)他们闹矛盾了

现象呈现:组内或组间产生矛盾和冲突。

原因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缺乏沟通。

解决方案1——正确认识冲突,冲突并不一定是洪水猛兽,它同时也可能是契机,学生在一次次冲突中重新认识自我,学习与他人相处,而且冲突本身也是人异质性和多样性的表现。

解决方案2——预防冲突发生,通过小组组建和小组建设营造包容和友好的氛围,发现潜在的冲突时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意识地疏导。

解决方案3——妥善处理冲突,需要有一套程序来处理冲突:第一步,中止冲突;第二步,陈述事由;第三步,换位思考;第四步,达成协议,双方讨论握手言合,形成一个协议。

贴士

为了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里设置各种角色,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组织员

作用:领导和分配,比如“我们来分解一下任务,明确一下每个人的角色。”

鼓励员

作用:激励和称赞,比如“小D,好主意!”

控制员

作用:控制和聚焦,比如“我们的音量好像有点大哦!”“小E,你是不是有点走神啦!”

反馈员

作用:记录和反馈,比如“我们这周的小组得分有点低,我们分析下是什么原图造成的。”

材料员

作用:分配和保管。

检查员

作用:检查和汇报,比如“关于这个知识点,我们看看大家是不是都掌握了。”“老师,我们组已经都掌握了。”

参考文献:

[1] 刘徽.走向深度和合作学习.中国大学MOOC,2021.

编辑 | 老伏

审核 | 多晒太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存在现象分析
【好好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几点教师应该注意!
让我们远离课堂四种怪现象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法教学初探
第四章《方案的构思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物“问题串”教学现象原因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