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位教师都可成为“第一线的教研员”

本文字数约

3200字

阅读时间约

3分钟

  每位教师都可成为“第一线的教研员”  

吴再柱/湖北省黄梅县苦竹中学副校长

谈起教科研,一些老师总感到很神秘,感到高深莫测,之后便敬而远之。其实,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教育科研。

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希望把我们的课上好,把我们的学生教好,让学生爱上我们所教的这门学科,会做题,会考试,会解决问题。于是,我们便想了许多办法,做了许多尝试。而这些,其本身就是在做教学研究。

若要说还缺点什么的话,那可能只缺少了一个“科”字,也就是往往研究得不够持续、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科学。再者,就是没有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下面,笔者就“教师研究什么”略谈几点。


儿童研究



教育是一项关于“人”的事业。为了“人”的发展,这既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旨归。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爱莉诺·达克沃斯关于教学的新见解是“教学即儿童研究”。也就是说,教师不仅需要研究课程、课堂、课题,还必须首先研究儿童(学生)。没有研究儿童的教育,仿佛是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将儿童研究称之为教师的“第一专业”。 

教材研究


“解读教材”是教育界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之所以常谈,是因为教材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是因为教材是“教”与“学”之间最关键的纽带,是因为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完善心智的最重要依托。一个教师的课上得好不好,首先要看教材有没有吃透。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交接点”与“疑问”是研究教材的两个关键词。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单元提示、课前导读、课文文本、课后思考题都是“交接点”和“疑问”的来源地。而最容易忽视的另一来源地,则是学情与教材之间的那片芳草地。


教法研究


所谓教法,通俗地说,就是教者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呈现给学生的方式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这是从教学内容的新授和巩固的角度来区分的。若从呈现方式角度来看,则可分为演讲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等等。若以学习方式来区分,则可分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智育的成效取决于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的运用,取决于许多细节的灵活变换,而这些细节则受着具体环境的制约,是无法在教学论里事先加以规定的。”这,便给我们广大教师留下了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


课堂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园地、生命成长的原野,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价值展现的舞台。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认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可以理解为认知过程、社会过程和内省过程三个范畴构成的复杂活动。当前,高效课堂、“10 35”课堂、“271”课堂、循环大课堂、“自学·释疑·达标”课堂、“自学·交流”课堂、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四学本真”课堂等诸多课堂教学模式,可谓是百花齐放、各自争春。作为教师,我们将追求怎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模式)呢?


考试研究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初考、中考、高考,一个比一个备受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考试成绩成为了教育质量的代名词,也成为教师绩效的一个重要砝码。教师平日教得好,不完全等同于学生的中高考考得好。于是,考试研究抑或是教学评价备受关注,比如命题范围、命题方向、价值定位、试题组成、分值权重、得分要点、学生心理等诸多因素,都值得研究。


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也就是围绕某一教育问题、教育现象进行的研究。比如,阅读教学研究、作文教学研究、单元教学研究、跨学科教学研究、班级管理研究、学生兴趣研究、留守儿童研究、学困生研究、家庭教育研究,等等。围绕某一教育问题,深挖洞,广积粮,我们收获的将不仅是一两篇文章,而是对教育的深入理解。


课程研究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上位概念。它是指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简单地说,课程规定了学校“教什么”,教学规定了学校“怎么教”;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所以,课程是知识,亦是经验。某种程度上,课程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教育高度的高低。对于某一学科而言,研究课程的最好办法,就是研读“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总目标、课程的阶段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德育研究


“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德育,并非只是班主任的事,所有学科教师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那么,现实如何?许多学校在做校长德育,许多班级在做班主任德育,许多科任教师不问德育,而做学生角度的德育者并不多。德育渗透,大有可为;立德树人,必须研究。


管理研究


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位管理者。班主任,需要学会班级管理;科任教师,需要学会课堂管理;自然人,需要学会情绪管理和意志管理。每时每刻,我们既是管理者,亦是被管理者。课堂管理,包括物理环境的管理和课堂纪律的管理;包括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教师效能等三种取向。课堂管理的好坏,决定着教学效果的高下,影响着人际关系的优劣。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要做好这些,需要我们进行持续的研究和不懈的追求。


概念研究


概念研究,也就是对国家提出的关于教育的各种概念的学习和研究。比如,素质教育、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课走班,等等。不要以为,这些研究是专家、教授的专利,其实它与我们一线教师密切相关。一个教育概念,代表着一种发展指向。勇立潮头,与时俱进,这是新时代教师的应有之举。


名家研究


于漪、李吉林、魏书生、吴非、余映潮、黄厚江、李镇西、李希贵、朱永新、于永正、吴正宪、华应龙、窦桂梅、王崧舟、闫学、王君……一位教育名家,就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一座宝藏。名家研究,包括对其课堂的研究、课例的研究、文章的研究、专著的研究,以此体悟其教育情怀、辨析其教育主张、感知其教育智慧、探究其教育思想。可以说,名家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需要提醒的是,这方面的研究,最好不要忘记了对陶行知的研究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他们的著作,可谓是鲜活的教育学。


自我研究


“认识你自己”是雅典德尔菲神庙上的一句神谕。苏格拉底凭此把哲学拉回了人间,让哲学重新关注“人”的问题。这句话,经常被哲学家们用来规劝世人,要认识自己真正的价值。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我们应当要研究一下自己,虽然无需像上述研究那样规范,但可以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坚持“每日四问”:一问自己的健康有没有进步;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特别是,要多问问自己,我今天的情绪如何,我最近读了什么书,写了什么文章等。在自我反思、自我研究中,不断地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和知识缺陷,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不断迈向“心中的地平线”:虽然无法抵达,但可日趋高远。

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内容的表述方式便各不相同。同时,以上这些内容之间也许会有一些重复,但为了突出各自的侧重点,姑且就按照上面这些归类吧。而至于该如何研究,笔者只想用“六勤”略作提示,不作赘述。因为,只要心存一颗教科研之心,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六勤”是:勤于观察,勤于反思,勤于追问,勤于阅读,勤于写作,勤于交流。

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说,有两类教育家可称之为“第一流的教育家”:一类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教育家,一类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教育家。对于我们这些基层教师而言,虽然绝大多数人无法成为“第一流的教育家”,但若能沉下心来,努力向上,坚持学习和研究,坚持创造和开辟,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第一线的教研员”。

来源丨《未来教育家》2021年第4期

为中国教育家成长擂鼓放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根课题遍地开花
优化管理 智慧研学 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专业阅读造就幸福教育者,世界读书日给校长老师的成长书单
学校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报告
观风堆小学2014年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2015年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