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致教师:愿你心有所向,眼里有光

 


课上,看到小A讲话,你出于制止点了他的名,结果他和你顶起来了;

一道题,讲了八遍,可小B还是错了;

小C总算交了作业,可当你翻开一看,是空本子……

那一瞬间让你气血上涌怒值拉满,而你还要忙着备课、上课、批改,还有会议、打卡等任务。

假如还当了班主任,更是琐事缠身:小D又迟到了,小E又与同学起冲突了,小F又在自习课上讲话……

此外还有卫生、做操、报表等常规工作,还有一些突发的棘手问题,或是诸如组织比赛等事情,顿时觉得好烦好累好无味。


当老师的都知道,这些都是常见现象,不经历过这些简直不足以谈教育人生。

教育确乎是难的,工作量大,且琐碎重复,容易让人心力交瘁,加上面对的是成长中的会出各种状况的孩子,本身就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很容易让人产生无力感和挫败感,陷入焦虑。如果沦陷于这种情绪,就会失去前行的勇气,最后困守于原地。

没有焦虑和苦闷,是不真实的教育;只停留于焦虑和苦闷,是苍白的教育。这里,我梳理过往,说说自己的一些感触,供大家参考,愿能带来一点启迪、一点力量。


01

教育是难的,需要怀揣勇气

遇见问题和挑战,是人生路上的必然,也是教育路上的必然。如果没有心理准备,或是心生畏惧,就会选择逃避走向消极,最后遍地荆棘举步维艰。若是把教育过成了苦役,那终究是对自己的辜负和亏欠,毕竟投入了自己最好的年华和最浓烈的岁月。

越是艰难,越需要浪漫主义情怀,因为这样才会鼓起勇气去面对和穿越。勇气,是最好的“抗体”,有了勇气,才敢直面问题。

对那个隔三差五迟到的孩子,不妨和他一起商讨,定制一份最合适的早上流程;

对那个扫地草草而过的孩子,试试告诉他“扫地扫地,同时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对那个屡屡不做作业的孩子,不妨向他借几次红笔,然后以礼尚往来的名义送他一支精心挑选的笔,悄悄告诉他,好奇这支笔会不会经他之手变得有点神奇;

对那个容易与同学起冲突的孩子,试试让他在家校联系本上经常反映班级的好人好事,然后由老师来广而播之……


这些办法并非一定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因为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量,但我们的积极面对和持续用力一定可以让它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假以时日,你或许会发现,许多事后的柳暗花明,不过是当时的处变不惊;许多过后的云淡风轻,不过是一直的行不顾影。

说教育需要一点浪漫主义,并不是盲目乐观、无视困难,而是在遇见时仍能保持这样一种心境:相信怀着善意和真诚,并穷尽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会让问题局面渐开;深知新问题还会不断出现,但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和解决,得以在动态中保持平衡。

一个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教育者,一定拥有开放的心态和辽阔的胸襟,从容面对未知,能耐得住考验,并能适时调适自己。最终,因能耐受,而成其坚;因能调适,而成其久。


02

做个行动派,才能成为实力派

遇到问题,重要的是当下解决,而不是坐等,因为时间可以是治疗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愚者幻想,庸者等待,而智者总是在行动。

环顾教育领域,许多成效显著并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往往是风格各异的。有的雷厉风行刚毅果敢,所带学生做事高效富有秩序感;有的幽默风趣是行走的表情包,所到之处欢声笑语一片;有的飘逸洒脱大度宽和,带的学生也多是性格开朗心胸开阔;有的善解人意温和可亲,特别能抚慰学生的心灵……你很难说哪种风格好,所有风格都是在“做”中实现的,在“做”中产生了生产力。

可见,“做”才是最要紧的,路径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得宜便佳。如同去一个目的地,可以走路,可以骑车,可以乘船,可以开车,全看目的地,还有你的风格和你所拥有的条件。

或许有人困惑于不知道哪条路最适合自己,因而不知如何用力。那更需要用务实的态度,踏踏实实地解决眼下的问题,这样路径就会慢慢明朗起来,风格也会渐渐清晰起来。

教育没有奇迹,全凭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披荆斩棘。请相信,对于一个脚踏实地追求成长的人,道不远人。所以,少犹豫,不纠结,做个行动派,让自己成为实力派,并因此自信。



03

真正的教育在唠叨和说教之上

唠叨、说教的门槛是很低的,几乎人人都会。人人都可以对教育说上几句,仿佛个个都是教育家。我们的汗水常常不见成效,自己做得很累,很大原因在于不自觉地采用唠叨、说教的方式。

真正的教育呼唤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起于条件反射下的临时念头,唠叨和说教便多是临时念头,想到啥就说啥,想说啥就说啥。

让我们的理念升个级,你会发现许多教育谜团顿时豁然开朗。

举一简单例子,平时大家为了方便表述,会把状况频出的一类孩子称为“问题孩子”,这样的表述无形中会给人消极暗示。这里引用詹大年校长的观点,他认为没有“问题孩子”,只有“成长中遇到了问题的孩子”。此刻,你也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是不是瞬间觉得峰回路转,心境也跟着明媚起来,甚至还在无形中起了施以援手给予帮助的念头。两种不同的理解,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向。

真正的教育还需要教育机敏和教育智慧,它是一项高级活,天然有别于唠叨和说教。所以我们在教育中,尽量减少唠叨,减少说教,不讲大道理,不空喊口号,而是以机敏的眼光捕捉和分析,用智慧的头脑思考和处理,在解决问题中创造出新的契机。

比如,对那个上课爱抢答常常打乱我们节奏的孩子,不妨课后告诉他“农田里最好的玉米才会留到最后,因为要用做种子,你在老师眼里便是这样一颗种子”,而不是当堂厉声喝令或用眼神制止,也不是课后讲一通道理,规劝他给其他同学留机会。对比这些处理方式,是不是肉眼可见有不同的结局?

再比如,对那个刘海如盖盖住眼帘还自以为美的孩子,不妨悄悄告诉她“我们的打扮要360度无死角,你的前后左右都很好看,但有一个角度你自己看不见,就是在低头写字时对方的角度”,并把照片给她本人看,乘孩子错愕之际真诚为她提供建议。对比严厉批评或是苦心劝说,是不是高下立判?

当然,这一点太考验我们的智慧,这就是教育的难,需要我们在平日里点点积累,绵绵用力,通过“微”处的“渐”变累加出力量。


04

教育是有趣的
乐趣就藏在日常的细碎里

一线教师带班上课就像农人赤脚走在田埂上,触感是细腻而真切的,无论是踩到尖锐石头带来的痛感,还是被小草和泥土细细抚过脚掌心的愉悦感,都能通到心底。若是没有这样走过,或是隔着靴子走,是无法感知这种体验的。

教育工作多细碎,这是它容易让人心累的地方。但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事物的魅力总是与它的难度成正比,教育也不例外。容易令人心累生厌的细碎之处,恰恰就是教育的乐趣和美妙所在。

如何在细碎的日常里制造出乐趣?我的方法是,往重复的事情里添加一点新的元素,在众多点滴中捕捉一点别样的新奇,或是把一些细碎用特别的方式呈现出来,就会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惊喜。

每天流转于师生之间的家校联系本,一本一本、一字一句的回复是件费时费力又费脑的事,但当我为一个又一个孩子解开了心结,倾听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诉说,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闪光点时,心中便有了丰沛的欢愉和满足。尤其每天都会收到诸如“只有年轻时多吃苦,老了才能习惯吃苦”“学科学之前,我在喝西瓜汁;学科学之后,我在喝西瓜营养组织细胞的细胞液”之类令人捧腹的字句,让我笑到打鸣,为一整天定了欢快的调子。

每周一节的活动课,也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但当我带着孩子们变着花样玩游戏,诸如手影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丢沙包、手推车、捕“鱼”等,整个操场都充满了高密度的欢笑声,还有孩子们说“又开始期待下周的活动课”时的眼神,觉得无比生动有趣。

一些本是平平无奇的日子,但对某个具体的孩子有独特意义,比如他的生日,我都会精心策划。每有孩子生日,我们就在当天(遇上节假日就提前)为他隆重过一场,带着满满的仪式感。于是,每一个孩子都在热烈的掌声和祝福声中慎重地许愿,分享甜美的蛋糕,细味来自父母的爱的礼物(诸如成长录、电子相册等),发表成长感言,给父母打亲情热线,还有一个独特的“定制”环节——我会隆重说说这个日子的伟大之处:

11月30日是班级两个孩子的生日,那天刚好讲二战,当大家听到这也是丘吉尔的生日时,教室里一阵沸腾,两个孩子更是激动到相互拥抱;

那个12月31日出生的军事迷听说自己和五星上将马歇尔共生日时,更是激动到不能自已……


于是每一个孩子的生日,都被赋予了非同一般的意义,变得神奇起来,或许悄然间又他们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

一个个教育细节都围绕着快乐这个“母题”,趣意盎然。有生趣才会有生机,校园生活的生动有趣让教育变得有血有肉,脉络清晰,生机勃勃。

真的,教育的乐趣,无处不在,只是它们喜欢“躲猫猫”,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和创造。



05

教育是美的,最美之处在于
师生之间相互启迪彼此成全

一个傍晚,一位女孩匆匆跑来告诉我,说今晚的月亮特别漂亮,想邀请我一起去欣赏。对于这么美丽的约请,我又怎会拒绝,于是有了一张师生一起赏月的美丽剪影。

一次课前,当我照例准备提早五分钟去教室时,两个小鬼拦住了我,问了几个莫名其妙的问题。我看时间有些紧,便边走边回答,结果当我推门而进时,全班在班长“1——2——3——”的指令下齐声山呼“郑老师,生日快乐”,然后播放精心制作的小视频,瞬间让我的内心幸福指数爆了表。

有一年的“六一”,在回复家校留言本时,我看到一行橙色的字,写着“小郑姐姐,节日快乐喔”,底下还有一行蝇头小字,说“据说橙色会带来愉悦感,愿这橙色的字能带给小郑姐姐一天美丽的心情”。

一个暑假的傍晚,收到一条短信,“老师,今晚九点记得看看天空,那是我送给您的礼物,望笑纳,千万记得许个愿哦!”这么灵性的礼物,我当然笑纳。此后我常常会无意识地抬头看看星空,觉得那神秘闪烁的夜空与我有点关联。

画面干净,清澈,画中人相互逗笑且彼此自在。

若问为何深受学生喜爱?大概是因为关系总是相互的,而我总是先于他们交出一颗真诚、善意的心。以下便是来自孩子们笔下的画面:

“那次亲子游,别的同学都有爸爸妈妈一起,甚至还有二宝或是爷爷奶奶一起,只有我孤身一人。午餐时,当同学们都由家人陪同着相互'敬酒(饮料)’时,我是忐忑而尴尬的。结果您走过来说:'走,跟干妈一起敬酒去。’瞬间让我走出尴尬反转成荣耀了。”

“那次您和我们一起在风雨操场排列节目,结果下课时下起大雨,您带着几个男生冒着雨冲回教室,拿了雨伞来'救’我们,自己却淋湿了。”

“那次我在公交站等车,刚好您经过,便捎我一起去学校,还问我早饭吃了没,那是我今生特别难忘的一个时刻。”

……


点点滴滴,在细水长流中滋养彼此的情谊。如同一杯白开水,看似寡淡,却最是养人,这就是教育的美好之处。

教育,追寻的是师生之间心灵与心灵的契合与共鸣。一种关系的美,取决于双方投入的程度和相互成全的程度。当双方都自然而然地投入,自觉自愿地去成全,他们的关系就会变成人生的养料,从而让生命变得更加丰盈。凡所最美,皆关乎于心。

教育很难,教育也很美,这既是一种清醒,也是一种信心。

亲爱的老师,若你过往受过伤,那就大步向前,把伤痛留在原地,它们就与你渐行渐远乃至退出你的世界;也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心有所向,眼里有光,在最浓烈的岁月,过滚烫的教育人生。

愿锦绣华年,皆得偿所愿!



作者 | 郑英
来源 | 人民教育
责编 | 芋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孩子一同成长,做一个幸福的工程师!
教育格言大全
班主任心语
学习习惯是需要训练的,而不是靠说教
别让家长的“说教”成为亲子关系破裂的凶手
孩子眼中“学习不专心”是这个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