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讲坛丨徐淀芳:技术赋能教学之作业变革
2021年8月14日,在中国教师研修网、教研网联合主办的“教学评价改革和育人模式创新”校长专场论坛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原主任徐淀芳从上海教研室获得的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出发,介绍了上海教研室在作业设计质量提升上的实践与探索,并提出了在技术赋能视域下的作业变革构想。
以下内容整理自徐主任的讲座,有删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作业功能的认识在逐渐提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到作为课堂学习的延续,再到作为改进教学的抓手。从学生的层面上看,作业具有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和延续学习的功能;从教师的层面上看,作业有检测效果、改进教学、促进学习的功能;从学校的层面上看,作业是家校联系的窗口,是落实“双减”、提高质量的抓手。在信息化背景下,思考作业功能的发挥,还需要有技术赋能的视角

本文围绕作业功能的发挥,一是探讨在课程教学视域下,如何提升作业设计与实施品质,二是探讨技术如何赋能作业。

 01 

课程教学视域下的作业研究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研究主要从 “作业设计”和“作业实施”两方面展开。

一、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研究主要涉及作业品质、作业类型、作业总量三个问题。

1. 作业品质表现为对课程标准的体现程度。即作业或者作业组是否能够创设激发学生兴趣、蕴含内容和能力要求的情境,是否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是否合理呈现单元的内容、能力以及类型、题型、难度等结构。其设计策略是基于单元目标,分析关键表现,形成挑战性任务或者问题及其“变式”。

为了保证作业品质的实现,需要开发一些支持的工具,促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断地思考是否“基于标准”。这个支持的工具我们称之为“属性支架”,即反映作业品质的属性表。这个“支架”包括作业的目标、内容、能力、类型、题型、情境、难度、时间等。

2. 目前的作业类型大多是纸笔类、强调学生独立完成的“短”作业。从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研究体现手脑并用、任务或作品引领的实践类作业和表达表现类作业,需要研究着眼于团队协作培养的团队合作类作业,需要研究着眼探究能力、坚持品格培养和兴趣爱好培育的“长”作业等。灵活设计各种类型的作业,发挥其不同的育人价值。

3. 我们的教学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有限的目标。因此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研究必须考虑作业总量控制。控制总量的策略需要提高作业的品质、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以及提高对作业时间预估能力。

二、作业实施

“作业实施”研究主要涉及作业批改、作业分析、作业辅导三个问题。

1. 作业批改要强调规范和导向。首先要强调对所有学生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反对存在布置作业却不批改的现象,全批全改也是推进“双减”的措施之一。其次批改使用的符号也应该相对统一稳定,体现规范要求,如表示正误或者过程有误的符号,又如反映批改的日期和总体评价等。第三,对部分学生的作业,可以适度补充评语,激励学生做好作业或者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第四,着眼于指导和沟通了解,也可以针对部分学生采用面批方式。

2.作业分析是实现作业诊断改进功能的关键。首先,作业分析要以作业的属性为参照,尤其是作业目标或者内容和能力要求。其次,作业分析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完成。第三,作业分析可以采用简单的正误分析,也可以在技术的支持下做深度分析。第四,作业分析的对象可以是题目、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和群体。第五,作业分析的指向或是改进题目、或是发现各个体作业中的问题指导学习改进,或是发现群体的典型问题指导教学改进和补救。

3.作业辅导是教学改进的重要形式,也是提升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业辅导要基于作业分析,采用集体讲评、个别指导、同伴互助等形式实施。在技术支持下,还可以针对学生个体问题,推送个性化的学习指导、“补偿”作业或者“变式”作业,体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更好发挥作业功能,我们倡导“精设计、少布置、勤分析、多指导、重改进”的作业设计和实施策略。同时作为规范,提出作业设计和实施两个基本流程。

 02 

技术赋能视域下的作业研究

技术赋能视域下的作业变革,可以从测量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持作业设计和实施两方进行探索。即:用认知诊断理论作指导,更好地优化单元作业结构,更科学地提供数据分析模型,形成更加明确的解释;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支持作业情境创设和作业资源丰富,更方便、更有效地收集作业信息、分析学习、呈现结果,更便捷、更具针对地推送学习指导、“补偿”作业或者“变式”作业,提高作业实施的有效性和个性化,实现因材施教。

技术赋能作业设计与实施,主要通过人工赋智(如作业设计属性表)、数据收集(如将纸笔作业通过扫描或传感器输入计算机,或者在平台上完成作业)、机器学习(如基于大数据分析不断优化算法和发现关系)等过程,实现作业优化、数据分析、学习推送等智能服务。

对于技术赋能作业的探索,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

1. 情境呈现多样化。技术可以更好、更多样地再现真实情境。部分纸笔作业采用传统的“文字 图片”的方式呈现真实情境,因受到各种现实条件(如题目长度和阅读量)制约,无法完整、真实地、生动地呈现出来。有时候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多种情境资源的支持,技术的支持能够相对方便地实现。

2.批改分析智能化。分析各种学生作业的行为,前提是要有数据,在不影响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技术(如传感器、扫描设备、键盘)将作业实施业务转化为数据。在人工赋智和机器学习支持下,技术可以协助教师批改作业。借助收集到的学生作业数据,技术可以支持对题目、对个体、对群体的现状和变化的分析,并通过可视化方式呈现分析结果。

3.结果解释精准化。在技术支持下,基于作业属性的数据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可以对每一个个体或者群体对象学习现状(如目标达成情况或者内容掌握和能力水平情况)及变化(如纵向发展情况和横向差异情况)做出相对精准的分析,为学习指导和教学改进提供参照。也可以提供分析反思作业的各项属性,为题目优化提供证据。

4. 指导推送个性化。在作业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基础上,技术可以智能化地推送学习和作业指导建议以及教学改进建议,可以个性化推送“补偿”作业和“变式”作业,体现因材施教。

对于技术赋能作业的探索,上海做过两个项目:一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与徐汇区教育学院合作的《学习数据分析支持下的小学数学精准教研研究》,其学习数据主要是作业数据;二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与大境中学等合作的《中学基于问题解决思维测评研究》。限于篇幅,不再展开(如有兴趣,可观看活动回放)。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一年级学情分析报告
盘点丨个性化教学能实现因材施教吗?
TPACK视域下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
推荐!作业设计10本必读书目
单元作业设计
“互联网 ”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