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把教研组打造成学校的一方家园,老师的后花园?
   

教研组,原本是承载校本教研的基本单元,是教师互助共进的最基层组织,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沿阵地。

但不少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发现,教研组的生存状况逐渐步入尴尬:

其一,年级组体制,淡化了学科建设

其二,备课组长制,分化了教研合力。面对学科教学任务压力,备课组长往往能够做的,就是对付考试。

紧接着第三个问题出现了:应试性目标,退化了教研激情。考试不需要什么深入教研,提高应试分数有一个百试不爽的方式——刷题。但这肯定不是教育实现的途径。

前面几个方面,直接导致教研组活动在某些时候是浅表性的。找几位年轻教师上上课、简单评评课,接待一下兄弟学校来访……仅此而已。

教育需要用心去做,教研组同样需要用心去建设。所以,我想谈谈关于教研组的理想,谈谈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研组长应该达到的目标。


教研组的理想
是成为教师的后花园

23年前,当时随着前辈们年龄越来越大,学校需要一个年轻人来接教研组长一职,我最后硬着头皮上了。

刚接这个教研组长我就在想,要怎么干呢?想来想去,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把教研组打造成一方家园,属于学校每位语文老师的后花园。

这个后花园具备三个功能: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教研组应该是教师生活中的助手。教研组长必须明白,这是个既没经济支配权,也没实质管人权力的职位。这就注定了,要想把教研组带好,组长只能凭两样东西:你的学术,和你的人品。

第二,教研组应该是教师成长中的火炬。教研组长应该要把教师的心给暖起来,热起来。没有成长的激情,缺乏火光照耀,这样的教研组肯定带不好。

第三,教研组应该是教师职业中的庙宇。诗人里尔克说“不给心筑一座庙宇,灵魂就会流浪”。在学校里,教研组就是教师职业上的庙宇。教师有关教育的精神、学科的精神和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很多时候就来自教研组,更准确说是来自教研组长。因此教研组长必须逼自己站在学术制高点上。你要让一个青年教师进校之后,可以尽可能快地站到你的肩膀上,走到更高的位置。

工作多年,我有深切体会。作为新老师,来到新学校只靠自己去琢磨、探讨,可能会耽误一届,甚至两届学生。但如果前面有人引领,有人给自己的庙宇做建构,那可能很快就会上手。


为了实现后花园的理想,这些年我也做了不少尝试,以我曾经所在学校的语文教研组为例:

  • “软硬”兼施:建课程、办活动、打造书院


语文是用文字、文章来表达自己。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让每个语文老师和学生能在教研组的建设里面成长,我们构建了一个课程体系。

教研组还积极筹划了一些活动,比如和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合作的项目。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公益地为我们请作家进校园,与学生做文学、写作活动交流。目前,已经邀请过作家苏童,诗人欧阳江河,青年作家蒲跃辉到校交流。

在教研组努力下,校长已经答应把学校的一个园子建设成“项家书院”,书院里设置音乐书吧、语文资料室、教育思想室,以及其他一些多功能室。

在书院的基础上,我们还期望设置四个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家长语文进修中心、学生素养发展中心、语文课程开发中心。语文课程开发中心又从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展开。

有了这样的框架,教研组就容易把教研深入下去。

  • 物化成果:帮青年教师“名利双收”


作为教研组长,在没有钱,没有权的情况下,如何做教研?我的经验主要就一个:带着同事物化成果。我觉得这是教研组长做教研工作最好的方式。

王阳明先生就说,凡事都要在事上磨。所以以前我经常在外边接图书编写这样的项目,带着年轻人来做。在一次次探讨编书的过程,也是美妙的教育过程,是老师的业务成长过程。这样做其实对老师来说也有好处,第一可以成名,第二有一定收入。教师工资不高,通过物化成果得到一些稿费,青年老师也觉得挺好的。当然,除了名利双收,老师在编书过程当中,在资料撰写过程当中也能得到提升,得到对学科本质的思考。



向老师提供支持
教研组要下好七子棋

如果把教研组的建设比作一个棋局,那这个局其实就是在下七子棋,我的具体做法有这样几步:

选苗子、定调子、树样子、指路子、结对子、搭台子、看步子

  • 选苗子


我们学校招收老师,基本上都是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里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选苗子的目标,第一看亲和力。师生关系和谐应该是教育的前提,这一点是首要的因素。

第二看表达力。表达力我们着重要求三个条件:

(1)一段话的表达是清晰的;

(2)简明;

(3)会讲故事。


第三看思维力。要让学生的思维发展,首先就是一个老师的思维,我们强调温和、多元、理性,这是最基本的。

第四看阅读力,作为语文老师当然是要强调阅读力,其实抛开语文学科,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同样要强调阅读力。作为一个教育者不管你是什么学科的,哪怕是教职工,都应该有阅读力,有人文情怀,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干得好教育。有位学者曾经说过两个词,教育是需要两个东西的,一是爱,二是丰富。既没有爱,也没有丰富的灵魂的人,是谈不上教育者的。

  • 定调子


青年教师进校之后,就要给他定调子。我们从来都在不断地反复地教育做好两点:

第一,教书要兢兢向上,要深谙学科本质和系统。教师很容易进入职业倦怠,这时就需要反复敲打老师,要求他要兢兢向上。这种兢兢向上的精神首先体现在教研组,体现在教研组里的老同志身上。我们语文教研组里,每一学期老同志都要上课,这样的话青年教师自然也就不能懈怠了。

第二,育人要执着向上,尊重学生的不知情权。这是我们明确提出来的概念。什么叫不知情权?一个学生在课堂中,有哪些东西是不应当知道的,教师应当尊重这个界限,这是做教育的底线。举个例子:

有次我们听有一位老师讲《背影》,讲得很好,但是最后出问题了。他把朱自清父亲在外边养小妾的事情告诉了学生。因为养小妾,局长做不成,然后回家又把母亲也气死了,所以朱自清对父亲是有很大意见的。

这当然是《背影》的一个写作背景,但这有必要告诉给一个初一的孩子吗?当孩子们了解了这个背景,再一次看《背影》的时候,他马上想到的很可能就是老师说的材料,那《背影》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父爱就这么被毁掉了。还有比这更可怕的事情吗?

虽然一个人要成才要定很多调子,但是最基本的就是精神的两个向上,一是向上,二是向善。


  • 树样子


树样子的方式在三点:挑选名家、阅读名家著作、研究名家。在学校的学术年会上,我就要看到一个青年语文教师应该有一篇论文是在专门研究当下的某个语文名家。有了这样的任务规定,青年教师就会去熟知一个名家,这个名家熟悉了,就可以触类旁通去熟悉更多名家。

  • 指路子


教研组长同样也要让自己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样,要让青年教师感受到你是一种高度,是一名指路者。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其实教研组的培养顶多也就是前面六年,六年以后,他基本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在这六年里,教研组当然要给他清晰的路子,这里边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学科为本。专业才是教师的生存之根本。我经常跟老师们说,不管将来想当官也好,还是想挣钱也好,只要入了教师这行,都得先老老实实把专业搞好。专业搞好了,你才可以挣钱,专业搞好了,你才有走仕途的可能。

第二,扬长补短。有的老师有特长,那就让他走特长之路。

第三,潜龙勿用。这也是在用《易经》的思维来告诉年轻人,一定要让自己沉潜下去,沉潜两三年之后再来爆发。没有潜龙勿用的阶段,就很难有飞龙在天的局面和气象。

第四,物化成果。物化成果的目的是让教师有事做,有事做才能够把他磨成器,空谈没有意义。要么拿出课来,要么拿出文章来,要么出课题,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够物化出成果。而反复打磨的过程,正是一个人的思维提升过程。

  • 结对子


这个方面,有两句话:一是聚一帮好人,二是做一桩好事。聚一帮好人,让年轻人跟优秀教师在一起。做一桩好事,就是让优秀教师带着年轻人谋事。

我们教研组的做法是“三三制”,即每个年级找三位有经验的教师,让他们来带三位年轻人。新教师由老教师带着,朝夕相处,就容易让青年人看到方向,找到目标。

结对子,这里不仅是学术上的结对子,而是强调生活也要结对子。老教师对年轻教师不但要关心他的专业,更要关心他的生活。只有这样,人才能够真正聚在一起。


  • 搭台子


年轻人的成长是需要平台的,作为教研组长,当然要借助自己的影响,尽可能地给年轻教师搭台子。予其时,予其位。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时,自己的位,帮助他找到时位很重要,也就是提供各种成长机缘。

我能给老师提供的成长机缘是什么呢?

第一,予其时。哪儿要开会,我就厚着脸皮去找校长,让老师去学习;让年轻老师写文章,我再去帮他投稿、发表;全国各地的赛课,我也鼓励年轻人去会。种种机会的提供对老师来说,就是很好的发展。而且一旦他尝到了甜头,自己就会开始热爱教研。

第二,予其位。给年轻教师更多的岗位锻炼。为什么我40多岁年富力还强就不当教研组长了呢?要把岗位留给年轻人,让他们更早去锻炼,给他更多的机会。组里有特长的老师,擅长朗诵的,就把学校里边有关演讲、辩论的活动交给他;喜欢吟诵的,就把吟诵的活动交给他;有位老师能背三千多首古诗词,那国学的教育就交给他。

有了这种机会和岗位,教师自然就容易找到成就感。

  • 看步子


要让教研组的人不断地成长,还要看他们一步步怎么走。在步子上面我们分成四步:

第一,得器,分享给他各种教学信息和资源;

第二,有术,分享给他各种结题方法和教学手段;

第三,知法,分享各种理论依据和观点;

第四,悟道。实际上一个人的成长不外乎器术法道,首先得让他有一把利剑;再次,利剑可能没有了,但他有法。最后,我们对他的希望是,不用工具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人性需要制度来约束和导引,制度的自觉执行,可以蔚然成风气,而风气的流布与沉淀化为文化,文化在潜移默化当中,涵泳个体。所以制度、风气、文化取决于贤者。

制度,只要由贤者去制造,那他就可能会转化成风气,风气就会上升为文化,而文化就会化人。所以文化的本意就叫以文化之,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贤者。因此,教育需要用心的贤者。一个教研组在没钱、没权的情况下要做好,也需要用心的贤者。作为教研组长,当好了贤者的同时,其实更成就了自己。




· “双减”之后,守好学校主阵地,关键在于“服务”好教师


· 教师团队的拔节成长,源于举全校之力的高品质教研

· 送给一线教师的开学数码礼物(9大学科、50款工具)

作者 | 周鹏,深圳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来源 | 文章据作者在蒲公英教育智库“2017学校全方位领导力主题峰会”演讲内容整理

责编 | 三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教师在课堂中成长 - tao058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带教老师心得体会3篇
中心小学语文重点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有效课堂
初中英语教研组计划
我们的语文教学教研,在路上--教研会议发言稿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