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省新高考第二年,学校依然面临七大挑战

今年是八省新高考第二年,高考再次迎来热议。面对指挥棒的变革,聚焦当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情境,要完成高质量的育人转型,学校还依然面临七大挑战。

挑战一

课程是否满足学生选择

当新高考和新课改同步推进,课程建设成为学校转型改革的重中之重。

无论“3 3”模式还是“3 1 2”模式,新高考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是扩大学生在科目、课程和考试上的选择权,这就倒逼学校要构建多样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

而在满足学生选择方面,一些学校的课程供给存在以下问题:

从“量”上来说,课程的丰富性不够,无法满足学生选择;从“质”上来说,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不够;从“结构”上来说,课程未成体系,各要素、各学科之间割裂,呈现出碎片化和零散的现象;从“资源”上来说,课程资源或者课程建设力量主要封闭在学校内部;从“保障选科”上来说,学校趋于功利,并未真正落实学生的课程选择权。

学校要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观念,从办学和育人目标的高度明确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着力点,拓宽课程开发路径和课程资源,形成一套适合校情的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

挑战二

教学是否做到分层分类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由学生自主选择科目。与之相适应,学校自然得进行教学变革,做到分层分类个性化培养。

如何安排走班?是选择全走班、大走班还是小走班?选科之后,要不要分层,分几层?这都需要学校在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上,平衡学校师资、教室等客观条件,选择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变革中,学校要避免“形式”上走班而教学仍然同质化的现象。走班制不只是让学生到不同的教室上课,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成长路径。

教学变革的背后,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研究学生作为群体和个体的需求及差异,比如每一届学生的学情都有差异,需要基于这种差异来调整教学形式和课程内容;还包括平衡学校资源、教师能力和学生需求,更好地将分层分类教学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挑战三

学生发展指导是否形成体系

过去,学生发展指导更多属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管理的附庸。随着育人方式的转型和新高考的推进,学生发展指导成为和教学、管理并重的专门化的教育职能。

在很多学校,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还有待完善。比如,没有建立完整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组织结构和课程建设的配套还不够;形式较为传统单一,主要还是通过讲座、咨询等,并未融入课程,或者课程主要偏重生涯规划规程,而没有融入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评测技术引入不够,或者过多地依靠技术和大数据;教师的学生发展指导能力,还亟需提升;学生发展指导仅仅依靠学校老师的力量,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介入不足。

挑战四

综合素质评价是否有效落地

目前,启动新高考的各省市,都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和体系。学校在落地过程中,一些现象值得关注。

比如,综合素质评价只是流于形式,“功利性”地对接新高考,而没有成为日常教育教学的常态,过程性评价需要深化;只是基于所在省市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来展开,没有形成学校评价的特色,使得综合素质评价“千校一面”,或者没有与学校办学理念融合,难以有效落地;家长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度不够,认为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在家校沟通共育方面,还需有力推进。

因此,要避免综合素质评价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还是被“功利的升学目标”掩盖的现象。

挑战五

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是否“偏航”

“强基计划”带来的是招生改革和培养改革的融合,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有利于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成为连通新课改、新高考改革的桥梁。

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中,学校需要检视是否“偏航”。

所谓“偏航”,体现在容易把“破格录取”局限于学科竞赛获奖,忽视了学生志趣的培育;容易进入培育“偏才怪才”的误区,忽视了通识教育和全面发展,因为“强基计划”选拔的不只是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还有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学校应遵循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造能力,同时将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与生涯规划教育融合起来,注重学生志趣和学科特长的结合。

挑战六

教师能否实现转型

如果教师跟不上转型步伐,学校很难成功应对新高考。

比如,教师需要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从学科教师走向成长导师。在传统的学科教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习,陪伴学生成长,发掘学生的兴趣和优势,带领学生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未来的方向。

教师还需要从课程执行走向参与课程建设。新高考后,教师即课程,教师要增加课程意识和学科跨界意识,将自己的特长和资源变成育人课程。教师转型背后,观念的转变是一方面,知识储备、专业素养的提升更为关键。教师既要是“杂家”,又要是“专家”。

对此,学校要从育人理念、教学方式、专业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完善教师评价,提升教师发展内驱力;同时也要为教师搭建成长空间,提供发展平台,用系统、制度和文化带领教师完成转型。

挑战七

管理是否跟得上

新高考对学校管理提出了很大挑战,包括资源建设以及学校管理的升级。

资源建设方面,包括课程资源、人力资源、硬件资源等的建设。比如,针对“3 3”或者“3 1 2”选科模式,学校的资源供给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选择;选课走班落实到什么程度,要看学校教室资源和教师队伍结构的情况;学生发展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自然需要整合和运用各种资源。

管理升级方面,从课程建设到教师转型、学生管理,需要学校从结构和机制上做出调整。比如,选课走班后,学生管理面临传统班级归属感削弱、教学班容易成为管理真空的问题,这时就需要重构管理制度和文化。

资源和管理,是决定学校在新高考改革路上走得多远、走得多扎实的重要保障。这要求学校分析和评估已有资源,开发潜在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同时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变革,在精细管理中应对高考改革和育人转型。

针对新高考后学校面临的挑战,新校长杂志《新高考 深影响》深度呈现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上海市大同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创新实践,以及人大附中、北京一零一中、北京十一学校、青岛二中、宁波市鄞州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近30所学校的应对策略,帮助更多校长读懂改革逻辑,踩准新高考的节拍,建立高质量高中育人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凌宗伟:“新高考”“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转型(下)
特别战“疫”:线上教学加速未来学校八大转型
教育应实现全新的转型
面对新技术变革,英美韩等国如何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唐晓勇 || 创建校本“云端学校”:基于儿童需求的学校数字化转型(内附演讲)
数字化转型 | 2023潍坊校园优秀案例来啦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