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适当放手,他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万能法则

本文为“寻道思维型教学之教师篇”系列报道第三十八篇。

首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华电附小(暨北京市昌平实验小学)王策和学生

本文共5051字,仔细阅读需13分钟

周三

专业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如何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 如何整合课程知识,实施单元教学?

教师如何提升专业能力?

2011年夏,刚刚走出首都师范大学校园的王策,义无反顾地选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入职北京市昌平实验小学。执教十余年,再度问及当初的选择,王策依然坚定,除了家庭的耳濡目染和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他还表示他一直希望通过教育来寻找一些答案。

回忆自己的学习生涯,王策坦言自己少年时曾在学习时遇到一些困难,感到有些被动,因此他总在思考能否让学生在快乐主动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多年来,我的教育理念一直就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快乐,能够主动学习”,王策表示。

真正成为一名教师后,王策感到了来自多方的关怀,北京市昌平区的高位引领,育新教育集团的系统指引,北京市昌平实验小学的大力培养,杜春林师父的谆谆教诲,进修学校的董立红老师等教研员们精心指导……这些从业道路上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王策的教育理想,也促进了他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首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华电附小王策

寻找最优教学模式,思维型教学改良课堂教学

2011年,入职之初的王策就开始参与学校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当时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只有一个雏形,合作模式、评价方式等都不够完善。王策认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非常有效,他在课前预习、课上探究、课后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多份典型案例和探究单设计。

虽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斐然成果,并在昌平区起到了示范作用,但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王策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合作交流上,而由于缺乏完善的合作模式和评价方式,在实践层面上这种教学模式亟需进一步优化。

直到2019年,在育新的一次展示课上,思维型教学理论出现在王策的视野中,引起了他的兴趣。其后,在张久超校长的引领下,学校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支撑,聚焦思维发展与提升,不断深化育新教育集团的“551”思维课堂教学。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以及思维型教学团队的系统指导,他逐步对思维型教学理论有了深切的认知。

对比小组合作模式后,王策发现,思维型教学在理论层面上更深厚,在教学实践层面上指导操作性更强,教学环节更加具体,评价方式也更加完善,可以在之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基础上通过改良和扩充形成新的典型案例和教学设计。

“思维型教学应该成为未来的一种教学方式,真正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所帮助”,因此,王策开始参与学校的思维型教学研究,并且在在日常教学中尝试将之前的研究按照“551”思维型课堂的模式进行改良,加入理论元素,单元设计思路等元素。

▲王策在课堂上

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尝试,王策愈发感到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十分受益,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自我学习调节、与人合作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

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建立主动学习流程

根据思维型教学理论,小学低段的学生还不太具备自主学习与大规模合作的能力,在进入小学中、高段之后,学生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小学中、高段的数学学习是从理性认识逐渐过渡到感性认识的过程,但是实际上学生的理性认识还不如初中学段完整,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引导、情境引入、问题设计上考虑符合学生这一阶段“感性 理性”的认识特点。

同时,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王策观察到由于电子信息的发展,学生接触知识的渠道变多,现在的学生相较于十年前的学生在理性认识上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大幅度提升,理性分析、推理能力都有所进步。因此,小学中、高段学生完全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可能。

基于以上认识,王策指出在小学中、高学段,教师应该适当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通过各种方法获取知识,教师可以给予帮助,而不是直接提供知识。

他提出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建立目标,让学生主动地探寻答案,并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主动去向教师或同伴寻求帮助。这种“建立目标—主动探求—寻求帮助”的主动学习流程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王策的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怀抱着建立主动学习氛围的坚持,王策围绕思维型教学理论,积极在日常教学课堂中进行实践。他特别关注教学中的提问、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环节,在每节课中他都尽量凸显提问,让学生主动提问。

例如在学生展讲时,教师可以围绕情境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自主研究问题,这些问题要既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到展示当中。在学生展讲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规避不规范的展讲并去除无用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梳理出一节课所需要的知识。

整体设计单元教学,整合数学知识

2022年4月21日颁布的义务教育新课标特别指出,教学需要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

这再一次强调了基于核心素养、推进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是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推进单元教学是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所向,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整体建构,要求基于核心概念和核心素养进行单元教学活动。

▲王策在课堂上

“数学的最终目标就是用一个万能公式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王策常常这样对学生说,他认为数学就是要在世界上复杂的情境、场景中寻求规律。他希望能把所有的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越学越“少”,最后可以通过掌握几条通用性方法,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这种整合教学的数学教学理念正与单元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王策也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单元整体设计。

以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的单元设计为例,该课曾荣获北京市最高级别教学大赛一等奖。王策在设计时对这一单元内容进行了深度分析,将主要思路提炼出来,希望用连贯的故事性场景将整个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像学一个大故事一样,在学完之后能够把整个“方向与位置”的知识都掌握。

基于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和以上设想,王策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1)如何让学生体会平面内确定位置的基本思路,缩小范围?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自己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进行对比筛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艺术

(3)如何让学生确定位置时,在头脑中自然形成方格图,支撑学生用数对确定表示位置的方法?从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4)如何让学生经历构建方格图的全过程?以此为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数学经验


随后,王策设计这一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为:

(1)掌握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方法,感悟确定位置的基本思路;

(2)通过设计确定位置的方案,经历建立方格图过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为学生积累数学经验;

(3)通过确定位置的应用,使学生感悟数学的生活价值、科技价值。


在这一单元中确定位置是核心问题,缩小范围是核心方法,数形结合是核心思想。王策设计的单元整体教学流程为:

在单元整体目标之下,每一单元都分别有其重点教学目标,以第三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例,课时教学目标为:

(1)掌握在平面内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设计确定位置方案、小组合作建立方格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GPS定位,感悟数学的科技应用。


这一课重点是掌握在平面内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难点是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在确定位置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整堂课的设计按照“551”思维课堂教学模式开展,遵循创境启思—自探静思—合作辨思—训练反思—回归拓思五大教学设计环节。

学生都经历了设计方案,筛选方案,确定方案的完整探究过程,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经历建立方格图的全过程,让方格图成为学生确定位置的重要工具和有力支撑。学生通过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确定位置探究,真正有机会尝试思考笛卡尔当年思考的问题“如何让平面内的点与数一一对应呢?”

笛卡尔正是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通过蜘蛛网,想到建立直角坐标系。课上学生在一维中理解点与数的一一对应,进入二维探究后,通过两次确定点的位置的创新思考,最终想到形成方格图,确定位置,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了类似笛卡尔的创造过程。

抓住教学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要想把课上好,就需要不断思考和研究,通过教学研究,从实践中,通过总结梳理,到实践中去,不断优化教学,实现专业成长。王策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积极通过教研来改进自己及团队的教学。

1

课题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想教师幸福,那你就将教师引到教育科研这条路上。”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2019年,王策申报参与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课题为《鉴于益智类电子游戏目标反馈系统的小学生数学乐学品质培养研究》,这一课题于2022年成功结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王策的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乐学品质即学生对学习数学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数学具有自觉、积极且主动的学习态度,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学习数学价值,产生优质学习动机和数学学习的持久力。

这一课题分析了在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兴趣不浓、学习被动、缺乏对学习价值的认知、缺乏持久力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益智类电子游戏可以为玩家提供兴趣、让玩家主动参与,为玩家建立明确的价值观,保持探索游戏的持久力的原因。希望参照游戏目标反馈系统创建一套数学学习的目标反馈系统,探索促进学生“乐学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谈及课题研究,王策认为教育不能光有理论而没有可实施的方案,做这样一个课题研究就是把理论变成一种方案和策略,并且能使其他教师受到启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除了自身的努力,也不能离开团队的合作与支持。

2

团队教研

在区域、学校及各方专家的引领下,王策认识到一定要重视团队的力量,在2012年-2018年担任数学教研组长期间,他一直致力于为团队教师们创造更多思考与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将自我定位为服务于教师的成长。

“教师们有一致目标的时候,是他们真正愿意发挥自己光和热的时候”,王策认为要抓住各种教学比赛的机会来打造团队凝聚力,因此他积极带领团队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并组织教师进行多轮磨课,在群策群力之下,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教师获得成长。

3

自我成长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学的必要保证,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是一位教师都必须考量的问题,针对这一话题,王策也有其自己的见解:

第一,坚守理想信念。回顾十余年的教学生涯,王策依然在追寻答案: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如何规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在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愿意主动投身于学习?

这些问题是王策坚持教育和研究的动力与目标,“让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这一理想信念始终驱动着王策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

▲王策的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第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教学在不断进步,教育理论也不断变化,十年来,从合作学习到体验式教育到小组合作学习再到思维型教学,王策经历了数种学习模式的变革,他指出要不断地深化对教育的理解,让教学更接近教育本质和规律,更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志。

第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层出不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王策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并且愿意去学习,在课堂中进行尝试。同时,他总会记录下自己在教学中的想法,并查阅有无相关理论支撑,进行科学研究。

此外,他还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当中感兴趣的元素,加入到教学或研究当中。例如他曾经尝试进行关于密室逃脱与学习结合的课题研究。强烈的好奇心驱动王策在教学和研究者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实现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王策与学生

十余年坚持,十余年探索,王策还将在这条教育答案的追寻之路上继续前行。他伏案研究、躬身教学,倾力将数学知识串联起来,贯通思维型教学,为学生们找到数学学习的万能公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主动学习的快乐与收获。教育千变,王策始终步履不停,努力走到教育的前端,应对无穷的变局,追寻教育的真谛。

作者 | 王璐
统筹 | 孙习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课题研究报告
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 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博客
语文、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学习+科研+反思=成长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报告
毛毛虫数学教学随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