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创新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创新源于两方面的力量:一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二是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修炼。前者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指向,需要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作业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创新行动;后者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需要教师从阅读、科研与写作等方面进行专业修炼。从教师发展视角来看,前者是新课改带来的专业发展的新机遇,后者是基于新课改而形成的自主专业发展的方法论。

【关键词】教学创新  教师修炼  专业发展

每一次新的课程改革都会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机遇。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2017年版),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主动作为,拥抱新思想,转化新行动,通过教学创新培育核心素养,实现教学相长,成为优秀的课程改革“工程师”。

一、什么是教学创新

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系统,教学创新是这个复杂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一般而言,我们将对学生发展产生正向变化的课程改革称为课程创新。同理,我们也将对学生学习发展产生正向变化的教学改革称为教学创新。

具体而言,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一线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和具体学情,对教学活动开展的创造性建构与改进。约翰·古德莱德曾经将课程实施分为五个层级:一是理想的课程,二是正式的课程,三是领悟的课程,四是运作的课程,五是经验的课程。其中,教师的教学创新发生在第三与第四层级,是实现专家规划的“理想的课程”到学生习得的“经验的课程”转化的关键变量,也是本次新课改中教师行动的重中之重。

如果说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生长点,那么教学创新则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本次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在本次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创新具有如下特征:1.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2.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正向变化为依据,且这种变化可以测量,也就是说,只有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带来增量的教学改进才是教学创新;3.教师的教学创新是稳定的、持久的和可持续的。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聚焦课堂层面的变化,其背后则基于教师一系列的创新行动,具体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作业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创新。

1.以超学科视角为特征的理念创新

核心素养是基于现实中真实复杂问题解决而提出的培养要求。因此,核心素养的培育依赖于教师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超学科视角与能力。

超学科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更不是简单的学科融合,而是立足于对本学科育人价值的充分挖掘,并在此基础上站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更高视角思考学科教学,在多学科整体育人的框架中思考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在学生终身发展的体系中思考学科的价值与意义,在国家与时代发展的系统中思考学科的使命与担当。

2.以大概念和大单元为特征的教学设计创新

大概念不是“大”的概念,关键在于联结与中心地位;不是单向接受,关键在于建构与意义发掘;不是某个词语,关键在于跨界与意义负载。

与此相应,本次课改强调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从学科整体出发形成系统认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设计前,教师应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及社会发展的视角进行超学科思考,然后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立足学科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全面的、长远的教学设计,将核心素养转化、渗透在具体的单元教学实践之中。

3.以因材施教为特征的多样态教学方法创新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鼓励和支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呼唤基于新时代特点的因材施教。教师专业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为学生提供满足其个体差异及不同学习需求的且与现实建立连接的“多样态”教学方式。

4.以个别化学习为基础的作业创新

作业设计既是学生学习质量检测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有效手段。工业时代,教育以应试选拔人才为主,作业设计往往局限于默写、背诵、习题、试卷等操练形式。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学习内容愈加丰富,以默写、背诵、习题乃至试卷等操练型作业已经落伍。教师要主动拥抱新技术,突破传统思维,基于学生的个别化学习等思考作业设计,创新更多元、更有效的作业形式,以适应新形态的教与学。

5.以自我反思为特征的自主评价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鼓励教师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增强教师对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激发其内生动力。教师应突出质量导向,可以综合运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等评价工具,主动形成教学反思习惯,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科学评估教学创新的成效,为自身的教学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三、支撑教学创新的教师修炼

如果说新课改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外因,那么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修炼则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因,是教学创新重要的支撑力量。具体而言,教师修炼包括阅读、科研和写作三种途径,共同构成教学创新的内驱力系统。

1.以阅读为基础的知识输入

阅读是教师与智者的对话,是教学创新的源头活水。智者来自古今中外,来自学科内外,来自教育内外。

“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先生曾说,阅读不能改变我们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无限延展人生的宽度、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人生的物象,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体验,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和品质。如果只看教科书、教辅书,可能会成为精神发育不良的人。开卷有益,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教师一定要大量地阅读。

2.以真问题为主导的教育科研

科研是教师与教育实践的对话,是教学创新的试金石。在教育实践的沃土里,我们时刻需要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之、研究之、解答之,你便走在通往教育家的正确道路上了。科研的精髓是求“真”。问题可大可小,但一定要“真”,要有真问题,要作真研究,要有真发现。曾经轰动全国的青浦实验,正是40年前顾泠沅先生基于“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这一个小问题出发的。上海市教育功臣刘京海也极其推崇真问题,把“问题”当作教师教学创新和专业进步的阶梯。

3.以写作为核心的经验表达

写作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也是教师的经验表达,是教师由教学实践创新转向教学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我们熟知的许多名师或者教育家,无一不是爱写者。通过写作,教师可以不断发现自己、丰富自己,从而不断地重新成为更好的自己。教育写作可大可小,写作题材无处不在,包括教育日志、课堂观察、教学设计、课例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教育论文等。作为一种表达专业的方式,写比“讲”更具有“深度”“系统”与“泛在”等特点,因而教师应该予以重视。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创新的外因和内因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形成师生教学相长的双环路径。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新挑战,主动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作业设计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深入研究,以教学创新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对内加强自我修炼,形成“读—研—写”的学习系统,并基于此系统将新课改带来的新思想、新方案与新材料转化为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席晓圆.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设计[J].教育参考,202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宁彦锋  王永静)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1年7AB《课程教学新变革专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猿辅导联合多方专家共议新课标:语文将更强调“实践性”
立足新课改,如何建构学科素养目标体系?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有哪些重点与难点?
构筑“为核心素养而教”的素养工程
【智慧】聚焦核心素养的教学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