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构主义”和它的左邻右舍们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育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和美国教育学家凯瑟琳·艾格(Seymour Papert)等人提出来的。在技术和信息革命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他们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自身的认知过程和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知识的建构者,而非简单的接受者。教育者应该提供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建构自己的理解。

教育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被接受,而是由学生根据既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出来的。根据教育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是通过自我建构而不是接受传授得到的。

教育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认为知识的建构是根据每个学生的背景和经验,因此知识在不同学生之间的表现有所不同。这种理论将学习视为一种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自己的经验和想法相联系,以及与老师和同学的讨论和反馈,来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

教育建构主义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传统的教育方法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而教育建构主义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育建构主义鼓励学生与自己的经验和想法相联系,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索新的知识,从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教育建构主义的方法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这些方法都旨在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一、课堂实践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个体自己建构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在课堂实操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提供问题和挑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互相交流。此时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

2. 设置情境: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境,例如模拟团队合作或者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的实际运用。

3. 引导学生合作:建构主义实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当学生在一起探讨问题时,通常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激发。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方法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提供反馈: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反馈。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

在课堂上实操建构主义,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尝试和探索,不讲解透彻不影响学习效果,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刻给予反馈和帮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意义。

二、建构主义“三观”

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学习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事实和概念,而是通过对已知经验的重新组织、解释和理解,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建立是一个主观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可能建立不同的知识结构。因此,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积极的、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学习者,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建构知识的主体。学习者的兴趣、需求和经验是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创设学习场景,使学生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实践。学生应该受到鼓励,知道自己可以为学习的过程负责。

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教学依据建立在学生的先前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提供与学生水平和需求相符合的教学材料和环境,利用解释、演示和提供反馈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活动,体验式学习、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是建构主义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学习顾问的角色,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提供支持和激励。同时,建构主义教学也强调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建构主义核心要素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构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认为学生应该在探索、体验和合作中建立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支持学生的学习,而不是传授知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几个核心要素包括:

1. 学生主导学习: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索和讨论等方式,建立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2. 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与同龄人和教师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构建知识。

3. 教师的引导和支持: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主人,而是在学生探索中提供引导和支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4. 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发展方向。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建构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该教学模式也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构主义与“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和社会共同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支架式教学是基于这一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提供一些“支架”,帮助学生在构建知识和理解新概念时获得指导。

支架式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例子或提示,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共同建构知识。此外,支架式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将已学知识应用于新情境,提高其复杂的思维能力。

支架式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对学习者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特点提供适当的支架和指导。教师还需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地参与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以便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提供反馈。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复杂思维能力。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方法,以下是一个支架式教学典型案例:

案例背景:

某高中化学教师在教授有机化学的课程时,发现班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前置知识背景有很大不同,需要针对个别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持和引导。

案例解决方法:

1.为每个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包括课本内容、扩展资料和练习题目,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

2.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提供不同支持: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解答或个别辅导;对于想要进一步探讨的学生,要提供更深入的资料和激发更多讨论。

3.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共同讨论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习积极性。

4.根据学生的情况,定期检查和评估学习成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支持。

案例效果:

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后,该化学教师发现班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都有了明显提升,因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及时的支持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同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得到应用。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展示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和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着主导角色,学生则被视为被教育的对象。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成长。

五、建构主义与“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被鼓励积极参与探索和发现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充当着辅助和支持的角色,学生在自由探索、合作学习和实际应用中建立知识和技能。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不断调整和反思中不断掌握知识和技能。

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的区别在于教学方式的中心是教师还是学生。支架式教学侧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抛锚式教学则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六、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现实和人性的不同态度。

区别:

1. 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社会交互和文化传承建构而成的,而人本主义则强调个体主观经验和自我发现的重要性。

2. 现实观:建构主义认为现实是通过社会和文化建构而成的,而人本主义则认为现实是存在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现实。

3. 人性观:建构主义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产物,而人本主义则强调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反思和意义。

联系:

1. 文化建构:两者都认为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认识和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

2. 个体主义:尽管有所不同,但两种哲学思想都强调个体的重要性。

3. 教育观:两者都支持以个体为中心的教育,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

七、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都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学派,它们都关注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过程,但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区别和联系。具体如下:

区别:

1. 认知主义重视人类理性思维,注重思维规律和逻辑推理,而建构主义则更强调知识的构建是一个基于经验的主观过程。

2. 认知主义关注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等各个方面的整合,而建构主义则关注个体如何在交互中参与知识的构建。

3. 认知主义强调主体对于环境的感知、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程的内部表示,建构主义则更侧重于知识的演绎和理解的过程。

联系:

1.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都认为学习是一个学生自我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2. 两个学派都赞同学生认知和思维的活性角色,都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体。

3. 两者都强调学生的上下文和环境对思维和知识构建的影响。

4. 两者都利用构建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构建意义,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都关注人类认知和思维过程,但它们强调的是不同的方面,各自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

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哲学,强调个体通过与其他人、文化和环境的交互来建构知识和理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简单接受外界信息得来的,而是一个个体在社会交互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解释和解构而形成的。因此,建构主义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和自主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批判性思维是指一种分析、解释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它需要学生能够超越表面信息,不断提出问题和寻找证据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它也鼓励学生发现新的、创新的思考方式。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方法注重学生参与,教师应该提供机会使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帮助他们分析信息、评价观点和提出有关问题的思考方式。

建构主义和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机结合,因为这两种教育方法都强调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和对信息的批判性思考。这种教育理念推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这种教育哲学已经被广泛采用,并且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部分。

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学习理论。他们的区别在于,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环境构建自己的知识;而认知主义强调学生通过记忆和重复来理解和掌握信息。建构主义强调个体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知主义强调个体的认知和思考过程。建构主义着重于真实环境中的学习和情境学习,而认知主义更注重学科知识本身的学习和教学。

然而,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也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认为学生需要参与、体验和理解学科知识,而不仅是被动的接收它们。他们都认为学习应该依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学习方式,以及课程内容的特点来设计。他们都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而不是指导,学生应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都是对学习与知识的不同理解和方法。在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学科中,可能需要综合使用两种理论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八、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

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两个不同的学派,其主要区别如下:

1. 观点不同: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知识的建立是由主观经验和交互作用所造成的,而行为主义强调外在刺激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2. 焦点不同:建构主义关注个体思维和对信息的感知,而行为主义关注人类行为的反应和功能。

3. 方法不同:建构主义采用质性和定性的方法来研究个体思维和对信息的建构,而行为主义采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的反应和功能。

4. 传统不同:建构主义主要出现在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而行为主义则在心理学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建构主义强调人类经验和思考的主观性,强调了人类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而行为主义强调外部刺激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强调了行为的可观察性和可预测性。

九、建构主义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建构主义是一种基于学习者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和构建知识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个性化、合作性和实践性,鼓励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而言,传统教学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传统教师的权威,注重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接受和应用。具体来说,建构主义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如下:

1.角色不同:建构主义中,教师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辅助者,不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自己探究和理解知识;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源泉和传递者,单向地传授知识。

2. 学习方式不同:建构主义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体验、观察、探究进行学习;传统教学更注重听讲、笔记和背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3. 教育目标不同:建构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传统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学生成绩的提高。

4. 评价方式不同:建构主义教育中,评价不在于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反思,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传统教学中,评价主要是基于考试成绩的,更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建构主义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沟通,而非单一的知识传递和结果导向。

十、建构主义与核心素养

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致力于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建构来促进知识和理解的发展。在建构主义教育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们通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交互,并解决真实的问题和挑战来建构知识。建构主义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合作和交流。

核心素养是针对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是指人们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形成的一个统一的要求。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职业素养和人际交往素养等。核心素养不是独立的学科和技能,而是所有学科和技能的综合和交叉体现。

建构主义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是密切的。建构主义教育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自己的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来建构知识和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出良好的核心素养。同样,核心素养也是建构主义教育的目标之一,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科学、信息、创新、职业和人际交往素养,让学生有能力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为人类知识不是通过被动接收而是通过主动建构的学习理论。根据该理论,人们的知识和理解是来自于他们与环境交互的经验,尤其是他们活跃的思考和探索。知识不是简单地从外部输入或灌输,而是通过学习者的个人经验以及他们对这些经验的思考和理解的建构得到的。

十一、建构主义与教育评价

在教育评价中,建构主义的思想意味着教育者应该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和个性化,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建构自己的知识。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评价,采用的评价方式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关注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开发出更灵活,个性化和创新的评价方法,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项目制学习可以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性学习的重要性,探究、技能展示等,以帮助学生展现他们所建构的知识,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建构主义的教育评价中,教育者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深度,所以他们会更频繁地与学生沟通和反思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在过程中建构知识。

因此,建构主义的教育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对行为主义、认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观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习笔记
教育心理学考研大纲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