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焦 | 如何撬动县域高中内生发展【“县中崛起”系列报道之二】

聚焦

浙江教育报

前沿观察

编者按:

      县域高中要发展,除了政策“输血”支持,更重要的是要立足学校实际,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内生发展道路。5月12日,本报刊发“县中崛起”系列报道之一《如何破解县中发展困局》,读者反响热烈。今继续刊发系列报道之二,邀请省内各县中校长,举案例、话成长,共同探讨——

如何撬动县域高中内生发展

校长观点

县中提升

从激活教师开始

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任雪明

     2021年8月,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落成开学。一开始,学校面对的就是一个很不被人看好的开局。

     学校由南浔中学、练市中学、双林中学3所学校合并而成。练市、双林两所学校一半以上的教师在自主选择留在南浔还是去湖州中心城区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和家长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新生的南浔高级中学,学校硬件条件不错,教师生源都不变,想在短时间内改变面貌?难!

      满怀着办一所南浔人民家门口的优质高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以理想信念和教育情怀聚心,以名师引领和专业精神聚智,用短短两年时间,把南浔高级中学带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1

聚心——融合与激活

      三校合并,学生和教师大多来自不同的学校,管理和教学都会碰到层出不穷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学业基础差、信心不足,教师缺乏成就感、动力不足。因此,新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让全体师生感觉到被重视,体会到温暖,看得到希望,看得清方向。

      2021级新生报到时,学校在南浔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用隆重的“浔龙启航”仪式为学生注入信心和力量。随后的日常教学中,学校安排特级名师执教,学科教师每晚为学生解答疑惑,学校领导每天在教学楼巡视并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老学生”们在新学校完全不一样的表现让教师们惊叹不已,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最终的高考成绩都实现了可喜的突破。

       教师团队的激活同样令人兴奋。建校第一个教师节,学校为每一位教师拍摄职业形象照,这既让每一位教师每天欣赏美美的自己,更有利于三校教师的相互了解和融合。在认真而隆重的退休教师荣休仪式中,在设身处地关心教师工作和生活的细小行动中,在循序渐进提升教师学科教学专业能力的进程中,在一次次听课评课集体教研专业精到的解析中,教师们深切感受到在一个温暖的、进取的大家庭中成长的力量。

2

聚智——碰撞与引领

      建校之初,学校就设计了别具一格的教师“听课笔记”。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科学记录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还要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中的逻辑架构、情境脉络,以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技能活动等。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每位听课教师把听课工作前移——根据教学内容预先设计“课时学习目标”,并与授课教师实际达成的学习目标进行对比,由此真正实现有思考的听课,在听课中思考。

      课堂是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推进思维课堂探索。校长带头走上讲台,为全校教师上了第一堂思维课堂课“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由此拉开了学校思维课堂展示的序幕。一年多来,各教研组已经展示了30多节思维课。思维课堂要求教师课前精心研讨,课后精彩点评和反思改进,这已经成为南浔高级中学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的关键抓手。名师的引领作用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从死记硬背到基于理解,从生搬硬套到思维导图,从被动作业到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快速提高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学校构建了“1 5 N”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即1位特级(名师)带领5名骨干教师再辐射到教研组全体教师。近两年来,学校不断改进和优化教研机制,全校教师在教学思考、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成果不断涌现。教师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专业成长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志存高远

激发奋进潜力

新昌中学校长

吕正

      新昌中学一直重视精神立校,文化强校。始终坚持以人的科学和谐发展为本,创建以崇高、开放、创新、坚毅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学校提炼形成了“三比三不比”的校训,即: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这一凸显质朴本质的校训,激励了一届又一届学子求真务实、奋力进取。

      为此,学校设计了系列活动,重视仪式感,让构想真正落地。

      为确保学生的价值观正确,学校每年都要在精心思考后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如“理想·信念·荣耀”“祖国在新中”“信仰的力量”“奔跑:不忘初心”“光·信仰·奋斗”等。一旦教育主题确定,学校全年的系列教育活动就围绕这个教育主题展开,引领学生志存高远,求真、向善、向美。

      学校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注重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每周一清晨用升旗仪式拉开一周教育活动的序幕。国旗下的演讲者由各班优秀学生担任,讲话主题根据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而定。每学年学校把国旗下的演讲装订成册,发给学生人手一册,成为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十月放歌合唱比赛,整个活动从启动到选歌、训练,再到各年级预赛,最后到全校决赛,持续整整一个月。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合唱国歌和一首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反映时代进步的歌曲。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拓宽政治视野,更好地开展思政课学习,学校每天组织学生收看央视新闻。每天中午12:00全校学生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新闻30分》,让学生“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热点,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思想政治素养。

      每天晚自修前,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开展“点燃思想一盏灯”为主题的演讲,面向全班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表达自己努力奋进的决心。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同学的有效激励。

      每年5月,学校隆重举办主题为“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成才报国”道德故事会,参赛学生用心寻找感人至深、富于启迪和教育意义的道德故事,面向全校学生讲述一个个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故事。道德故事会让学生体会真善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

      学校积极拓展教育的空间与时间,倡导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学校团委每年寒暑假开展契合时代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家住城区的学生参加当居委会主任助理活动,家住农村的学生参加当村委会主任助理活动;发动学生下村进户为农民送科技、送文艺、送书籍,帮助农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开展自主教育

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

玉环中学校长

赵顺法

      县中要发展好,最有成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内驱力。因此,学校应开展学生的自主教育——以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成长奠基。

1

立足校本,构建体系

      每个学生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确定性,教育能够做的就是创造适合每个生命个体内在潜能彰显、释放的环境和条件。基于上述认识,学校从学生入学开始,通过抓学生习惯转变入手,以管理机制为保障,营造自主氛围,彰显校园自主文化,通过唤醒、诱导、点燃等方式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使每个学生始终保持未来发展的激情和生命的热情,让每个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逐步定位自己。

      为此,学校厘清内在逻辑,顶层设计自主教育的整体框架。自主教育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即自主规划、自主实践、自主创新。其中自主管理包括班级、寝室、值周、社团、活动运动、生活劳动等管理;自主学习包括自主作业、自主问疑、自主整理、自主复习、自主探究、自主选课等。

2

创设载体,深化自主

      学校始终积极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系统改良,尝试从“以学校为中心的学习”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转变,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包括时间自主权、作业自主权、听课自主权和答疑自主权等。学校重视学生学习习惯改变与学习品质提升,实施以导学案为手段、以个性作业为载体、以日清本为依托、以反思表为突破、以整理课为支撑、以答疑课为补充的系列措施,推进学生深化自主学习。现在,学校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课前有预习、课堂善参与、知识会积累、方法有整理、错误能自纠、困惑肯答疑、课后有反思等有效学习行为,学生的自主规划、自主担当、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意识明显增强。

3

文化引领,活动激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大力推进励志文化、激情文化和自主文化建设,让励志教育课程化、主题活动系列化,依托活动,打造激情校园。

推进供给侧改革

促县中发展

温州市龙湾中学校长

蔡朝晖

      县域高中要发展,关键不是政策调整或者“输血”支持,而是要学会借势造势、借船出海、借力增力,立足县情、校情、师源、生源,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内生发展道路。

一、给予选择权,推行学生“抢课”机制

      新高考制度客观上要求学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依据兴趣、未来职业规划、学习潜力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和学习层次。因此,温州市龙湾中学在教师安排方面,改“包办婚姻”为“自由恋爱”。每个学生都有一份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表。学生选课采用“抢课”机制。学校提前公布课程表、任课教师名单。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选择心目中最理想的任课教师。在“抢课”机制下,学生对“好老师”评判也有自己的标准,或教学成绩突出,或教学风格有个性,或年轻有亲和力……学校根据教学风格、职业追求,参考学生意向安排教师的任教层次(类别),让每位教师发挥最大工作效益。

      走班教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水平,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规划者与决策者,不仅选择力和学习力提升,学习的成就感与责任感也更强。走班教学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的同一性,将班级课程表改为私人定制的个人课程表,提供多样化的知识组合供学生选择,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来看,91%的学生对选课走班表示满意;在自习课学习效率方面,76%的学生认为,和传统行政班相比自习效率有提高。

二、教会选择,构建“学会选择课程群”

      学校构建了“学会选择课程群”。该课程群致力于全程化、分类开发和设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包含3种类型和3个层次,使学生了解政策,提高自我认知,增加走班体验。

      在制度层面,形成了完善的选课指导机制和选课、换课流程,教师对学生的选课指导遵循学生主体原则、个性化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在技术层面,攻克了35种组合排课的难点,开发了适合校情的选课走班排课系统,将选与教进行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选择意愿,凸显学校的开课针对性,使选课过程更加透明。设计多种选课途径,使学生、教师资源达到最优的结果。为应对走班背景下学生集体意识淡化、师生互动关系弱化、作业收发烦琐化等现象,实行行政班与教学班管理双轨融合、德育和教学管理相结合制度,并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搭建智能化信息处理平台。

三、关注整体成效,教师业绩评价“活”起来

      为保证新制度下考核公平公正。学校重新细化考核类目,凸显整体捆绑效应,建立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捆绑考核机制。以备课组为单位的考核方式,与以往制度设计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突出了备课组整体教学成效。通过制定备课组考核与奖励制度,细化备课组活动的过程性记录,凸显集体备课及资源建设的成效。每一个备课组成员对本组的教学贡献值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备课组在全市同类学校同次考试的位次排序。这种提升整体绩效又促使成员个人积极发展的考核方式能有效适应内涵式发展和教学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抢课”机制和捆绑评价,引导教师自我定位,给予教师空间和选择,让每一位教师朝着自己的梦想走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学校尤其加强了备课组建设,实行新老结合、三年责任制、捆绑评价等举措,努力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短评

走出特色发展

多元育人新路子

浙江教育报编审

言宏

       县中崛起,不应仅仅是数字的改变,更多的是师生对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渴望,对未来学校信心的提升。这涉及教育观念、学校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管理评价、学生志向培养等改革。

      在与各县中校长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队伍建设难题是校长们谈及最多的,比如教师专业发展跟不上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变化,学校特别缺乏高水平的数理化创新型教师,无法开出高质量的先修课程,无法有效开展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

     “实行新高考后,县中要通过学科竞赛、'强基计划’和'三位一体’等途径获得高水平大学的招生名额很难。”新昌中学校长吕正说。和吕正类似,在采访中,一些县中校长说,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除了生源和教师的流失,就是对新高考制度的不适应。

      事实上,社会发展了,教育教学的观念都在变,校长观念也必须变,不能总是用传统评价机制来衡量学校的发展。只要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最好的发展,就是成功。

      学校要适应高中课改新变革,要关注分类办学,改革课堂教学。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针对特定层次的学生,灵活地安排不同的教学策略。这能极大地锻炼教师的教学组织与随机应变能力,也要求学校管理和评价必须跟上改革的节奏。

      学校承担着许多的教育责任,但是最重要的责任则是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应当营造开放和自主的校园生态,让追求人性的美好和创造美好的未来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为。这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引导。丰富的校本课程和校内外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内心升腾起个性发展的激情,也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学校管理和发展,努力成为校园真正的主人,还能调动起学生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追求。

      在东阳中学校长杜新阳看来,新时期的县中要坚决走出以拼时间、拼刷题、拼严管为主要技术手段的“苦教苦学”模式,弘扬优良传统、致力改革创新,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内外资源、引育优秀教师、优化课程体系、改革综合评价上下功夫,勇敢走出分类办学、特色发展、多元育人新路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革新推动教师内生发展的机制
唤醒乡村教师服务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 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
人民满意的“好高中”
“千分制考核”如何激活肥城教育——对话山东省肥城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赵永军
县管校聘来了,把“不优秀”的教师“发配”到更远的乡村学校合适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