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ha| 学习是一场生生不息的循环

创新催生公民

教育通向自由







By 杨杨晓宇(香柏树老师)

慢蜗牛教育团队创始人


小编前言:

在前一篇文章《教育者如何成为好的学习者-以一个线上共学项目为例 》中,我们简要阐述了好的学习可以如何在一个Eduprenure的社群里发生。有读者留言说:「就好像趴在窗外(同样参与了)学习一样」/ 「简直不能再赞了!求再来一期」。 

于是,我们今天就联结上新的一篇,继续探讨这个话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群岛2019创业小岛之一,来自云南慢蜗牛教育团队的创始人香柏树。他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重新回顾自己在群岛的感受和体验,并进一步反思「何为学习之道」。
在本文的结尾,作者写到:“ 对于我来说,也是因为看到了(上一篇)顾老师的复盘,激发了我的复盘。”
是的,只有于思想的你来我往、相互启发之间,学习才能生生不息循环不断。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体验群岛的那句话:“学习是一场无限的游戏”。

Enjoy Reading! 


学习是一场生生不息的循环



By 杨杨晓宇(香柏树老师)

慢蜗牛教育团队创始人
 写在前面:
 学习是一场生生不息的循环。
                         ——Aaron(香柏树) 


长期以来对学习有一种狭义的经验主义误解:认为学习是一个人的事情,是读书、笔记和背诵,是痛苦的咬牙坚持。

前段时间参加了群岛组织的“浪潮共读”魔力块,说是共读,不如说是一场在线的共学。魔力块结束后,大家又对同步举行的“看TED,探教育”进行了复盘,复盘的目的很简单,如一开始所写:争取“学以致用”,把我们体验过的美妙学习经历,带给更多学习者~

在看到了《Aha | 顾远:教育者如何成为好的学习者-以线上共学项目为例》之后,对学习本身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忍不住想要通过”对影响深刻的内容尝试理解“来加深学习。

“在群岛大学,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者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学习者,我们倡导怎样的学习范式,自己就要这么做出来。

所以,在群岛的学习项目不管是什么主题,都会同时有两个目标:学习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以及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来帮助教育者提升并刻意练习自己的学习能力。”

两个目标拆开来看,可以看到:

知识不是单一科目,而是网状的;

反思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刻意练习的过程;

学习能力是更重要的学习目标;

文中提到的:

- 1.这个演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演讲者是如何进行论证和阐释的?
- 2.你从这个演讲中获得了哪些启发和行动的建议?
- 3.你对演讲的内容有没有什么困惑或者想要进一步解答的问题?
- 4.你对演讲的内容有没有什么补充信息:相关的经历、案例、理论、学习资源……
这四个问题也被称为群岛学习的“四个触角”,在群岛的学习项目里经常被用到。”


我把它翻译为:

1.理解;(先能读懂)
2.反思;(与经验知识的结合)
3.思考;(深度的思考)
4.创造;(add on,循环)

在随后的分组探讨中,学习的形式是:

“表达者”输出—>“听众”提问—>“表达者”回答,一问一答中,自然有些观点被看见,有些学习被深入。

文中提到:“
发现大多数人都只看了一遍,而且是草草的,也很少有人做记录,甚至还有人压根没看。”

我第一反应是:行动反应态度,态度决定行动。

而文中老师用到了“学习惯常的认知在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起作用”。

仔细对比两种表达,发现我再次陷入了一种“非观察”的评价与判断之中。其实已经在假设中来主观评价一件事情,而非客观的观察。

“第一周分两组得到了不同的视频,我看完做了很多笔记,期待交上去得到众人好评,结果并没有上交的设置……”

仔细回想自己的过往学习,发现上面这句话真是命中了我。好像对我来说:
学习是为了“证明我在学习”,而非学习是为了“学习本身”。

群岛一直以来都有些很值得回味的话,比如文中提到的是其中一句:“当一句话你不知道该不该说的时候,说!”

而此刻,针对这句话我的感受是:

“探究—>表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集体的讨论、自说自话的过程、与他人的交流,都让学习的深度有了质的不同;

学习者需要“被支持、被鼓励、被看见”的学习环境,而作为学习支持者我们要努力去创造这样的学习氛围。

学习者的内驱力是需要外部环境的促发的。

文中:“和传统的 “我说你听”  的教育方式相比,「垫砖」对教育者的要求要高得多,需要教育者在认知范式、知识储备、对话倾听能力、教练技术等方面都做出改变。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习者的要求也提高了。显然,学习者只有更主动地学习,更多地参与,更有效地思考和提问,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 “砖” 。”

这是我们提到最多的内容,也是一直不断学习成长的内容。如文中所说,对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也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在表达:我们需要不断的练习。当然,垫砖一定是要为别人而垫么?作为创新教育者的学习者,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在这个过程自己为自己垫上一块砖:多问自己一两个问题,多带有好奇心去猜测一下作者的意思,多延展点思路……

文中:“在这一轮学习中,你们小组究竟是在‘共同学习(learn together)’,还是在‘共同地独自学习(learn alone together)’?”

是我感触最深刻的地方。在“浪潮共读会”我们有卡片树,来对彼此学习进行回答;有章评人尝试对文章进行简短综述并回应;有在石墨上的异步回应……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一个“共”字。

第三周的“KATA学习卡”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感受到:共读不是一群人同一个时间各自读书,而是彼此有回应的共同读书;不只是一起读书,还是一起交流「 开展有意义的对话 」。有疑问、有分享,更重要是有回应。这个过程中,被看见、被支持和被理解。”

文中:“群岛有一句话描述人发生转变(Transformation)的过程:自我觉察、刻意练习、形成习惯。群岛里的任何一个学习项目都首先要唤醒学习者的自我意识,促使ta对某一个问题保持自我觉察。同时,每一个学习项目也都是一次刻意练习的机会。”

自我觉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反思和复盘中我们可以尝试“自我觉察”。一直以来,我从来没有认真的反思和复盘,所谓的总结也被草草带过,更不要说“自我觉察”。

也正如文中所说,这是一个很难被教授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中的真实反思来学习。

有幸,在一次自我的反思中我对自己的学习特性有了些了解:比起大多数可以及时反馈的学习者来说。我的学习分成了几个阶段:

1.  体验型好奇阶段。对所有一切充满好奇,这个过程是以体验为主。总结不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也沉淀不了什么有意义的思考,问不出关键的问题;

2.  学习、总结的尝试阶段。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对新鲜事物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知。开始试图想要总结和表达,并试图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片段;

3.  提问和表达阶段。这个阶段提出一些问题、希望将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片段进行表达,并希望有同步的表达对象和共学者;

4.  持续学习/暂停阶段。这个阶段也许会进入暂停。需要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来激发继续学习。

自从多少认知了自己的学习流程之后,突然对很多学习过程中的自责就彻底释怀了。

好多时候,大家只是节奏不同而已。

在文章的最后,顾老师说到:因为参与的小岛有了深度的反思和复盘,于是激发了他的复盘。而对于我来说,也是因为看到了顾老师的复盘,激发了我的复盘。

所以,关于这个小复盘,我想总结如下:

我们要搭建的是没有太多干预的学习生态系统,让学习成为一场生生不息的循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迈向新学习时代
智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关系?
学生支持服务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塑造终身学习者1
第八章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