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改实操方略问答】如何给导学案的定位?

如何给导学案的定位?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下的产物,是新生事物,它既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师教案,也不同于时下流行的教学设计。

教案是传统课堂的产物。简单地说它就是教师教学方案或课时计划,其核心内容就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或者说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它其实就是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逐步分解,然后将预先设计环节、步骤、方法把知识逐一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在备课时,我们虽然也强调备大纲、备教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但备学生、备教法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所以必然导致了“填鸭式”“满堂灌”,是典型的“教中心”。

从教案到教学设计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教学设计,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教学设计,也称之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一般包括六大元素:1.学习者特征及其需要分析;2.教学内容分析;3.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4.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5.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作用;6.教学评价的设计。它主要解决“四教”: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的怎么样。可以看出尽管从教案到教学设计是一个从经验教学到研究性教学的转变,但它仍未能摆脱“教中心”这个桎梏。

那么什么是导学案呢?张海晨、李炳亭著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中的解释是: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讲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它既是一个隐含教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又是一个满足学生认知目标的文本——“学案”,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文本——“练案”,还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交融、生命对话的有机载体,一个蕴含新教育理念的创新型文本。简单地说,导学案是一个“导案”和“学案”的有机统一体。

首先,导学案是一个“导案”。它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是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个设计文本。所以它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如学习目标的确定、分层和阐释,学习重难点的确定和解读,预习内容和提纲的确定,探究问题的确定,展示点评质疑环节的确定、掌控和拓展,训练题目的确定,特别是贯穿始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因此,导学案的“导”,主要体现在“导读”“导学”“导思”“导练”等方面,它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法指导、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的内容和要素上。因此无论在导学案的编写时,还是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不能缺少自己的“导”的作用的发挥。

其次,导学案也是一个“学案”。这不仅是说导学案在编写时要做充分的学情调查,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层次去设计;在使用时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建议;特别是根据高效科研小组的反馈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替换、调整;而且更主要的是说,我们的这个设计方案的所有内容,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来完成。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全部完成了我们的所有设计,导学案才算完成了。所以,我们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不能只站在教师的角度,去一味地导,一味地教,那样就变成了教案或者教学设计了;我们更应该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怎么有利于他们的学,怎么有利于他们思考、总结、探究、训练,从而保证他们自主学习顺利完成,学习目标、任务能有效达成。

再次,导学案是“导”与“学”的有机统一。没有“学”作保证的单纯的“导”,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是空中楼阁;而没有“导”做前提的单纯的“学”,也必然是瞎撞乱碰,支离破碎。当然,“导”和“学”比较,“学”始终应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导学案在编写时,必须遵循:1.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原则;2.“导”“学”原则;3.知识问题化原则;4.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原则,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赤壁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今天有同行问到:教案、学案、导学案问题。...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讲座三之一(有效教学的预设与设计)
提升语文教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能力的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