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析说】嘉兴一学校上了焦点访谈,给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了大大的一个醒
今天,对于搞教育信息化的人来说,是个比较尴尬的日子,因为,浙江嘉兴一学校昨晚上了央视的《焦点访谈》。
本期《焦点访谈》的标题是,“开门搞督查,奔着问题去”。可知,当地的教育信息化推进中,出现了问题。而且,惊动了国务院督查组,并上了央视《焦点访谈》,可见问题还不小。
笔者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者,仔细地看了两遍节目,感觉该地出现的问题,也是国内普遍存在的,因此,有必要作一详细的分析,以提醒其他地区和学校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推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教育现代化2035》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作出的教育教学变革实践,是符合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和需要的重要举措。因此,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没有错的。而在改革实践中,引进智能终端和教育教学数据的采集、分析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问题的焦点在于,智能终端或其它硬件设备究竟由谁来买单?如果让学生自带设备,学校又该做好哪些程序上的准备?在此,笔者先普及一个流行全球的概念:BYOD。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这些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而更多的情况指手机或平板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在机场、酒店、咖啡厅等,登录公司邮箱、在线办公系统,不受时间、地点、设备、人员、网络环境的限制。BYOD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办公场景。

当BYOD引入教育领域后,便有了BYOD教学模式:即学校允许师生自带个人移动终端(手机、Pad、Tablet PC等)进入课堂并以此参与课堂教学与学习的技术应用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具有用户驱动性(信息服务由用户主动激发)、设备多样性、情境整合性(工作情境与生活情境的有机融合)等关键特征,转变了师生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中的角色,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个性化整合。因此,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和应用,尤其是高校,更是得到普遍欢迎。在许多经济条件允许、且师生信息化素养较好的地区,也开始有中小学试水这一模式,并有卓有成果。嘉兴市所做的事情,本质上是BYOD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并非什么坏事。那么,为什么会触动央视,又被督查组定性为“打着信息化的名义,变相推销平板电脑”呢?

最大问题在于,有关学校不仅程序错了,更有指导思想错误和应用推进错误!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对不当,缺乏有效的督查和指导,面对督查组的提问,也是牛头不对马嘴,根本没有回答到点子上。
一是决策程序错误。学校在决定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并且要由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前,没有召开教职工大会和学长委员会会议。让人感觉都是校长拍拍脑袋,跟供货商一起决策的(教师回答记者采访时,说不出平板有什么功能)
二是采购程序错误。学校要求学生购买设备,既未做好细致的家长解说动员工作,更没有对家长进行信息化的相关培训,只是通过按是否买设备为原则进行分班(违背了义务教育中平等教育原则),变相强迫学生去买指定供货商的设备,虽然校方没有出面,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让人不怀疑也不行了。正确的做法是,在进行家长动员和培训的基础上,让家长自愿决定是否使用和购买所需设备,由家长委员会出面进行规范的招标采购(一定要走规范的招投标程序)。这样,家长也不会因为价格问题而纠结。
三是教学指导思想错误。家长最大的意见,还是因为花高价买来的设备,基本上没有对学生学习起到什么作用,除了在布置作业时变“人灌”为“机灌”,而这恰恰是我们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最反对的。据笔者所知,供货公司(本案例中涉及的供货商)提供的产品,其功能远远不止这些,师生教学过程中的交互功能、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评价功能、丰富的课后教学资源(视频等)都是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的。之所以会出现《访谈》中出现的家长有那么大的意见,还是因为该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准备不足,加上教学思想未能适应信息化教学所需,只是“披着信息化外衣,行传统教学之实”。
四是有关领导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面对督查组人员和央视记者的提问,我很希望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能够说说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说说学校试行BYOD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说说学校在试行该模式后的有效性和成果……可惜,这些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和责任的推卸——明明有家长提出强烈的不满,那么装备中心主任还在说:都是家长自愿的;校长不知道学校跟企业签订的协议有何内容,只说是前任留下的;书记还要拉别人的后腿,说是别的学校也是这样做的……
还有,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一个可以负责任的官员出面,是不重视这个事件?还是根本对教育信息化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呢?
综上所述,嘉兴该学校本来只是在应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存在一些瑕疵和纰漏,但是,当事件发酵后,由于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对不当(或许他们本来也没弄清),把瑕疵放大了,让纰漏成了窟窿。但愿他们能够真正认识到问题的症结,并作出恰当与正确的补救。也希望全国各地的学校,都能从中吸取教训,防患未然,让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续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浙江省嘉兴市部分初中学校推行“平板教学”存在违规分班变相强制捆绑销售监管缺位等问题的督查情况通报
文汇报一组关于BYOD的文章(1):孩子“自带设备”上学,家长你怎么看?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专项督查自查报告
BYOD在无锡|架构基于BYOD模式的“高速公路”
我国首次开展全国性教育信息化专项督查
【互联网加教学】BYOD对教育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