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关谏官的成语故事

       “谏官”又称“谏臣”,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按照礼法,谏官是言者无罪的,但不遵守制度的皇帝却是大有人在,于是就形成了谏官最重要的职业道德,这就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谏官的使命就是挑皇帝的错误和毛病,向皇帝进忠告。但封建时代的皇帝绝没有让人当众批评的勇气,也没有将缺点错误公开的胆魄和胸怀,魏征就曾为公开在朝廷上“辱”唐太宗,而险遭杀害。

       在连环画成语故事中,介绍几个劝谏皇帝的成语故事。多数谏官都是直言进谏,例如西汉汉成帝时期的朱云和唐朝唐太宗时期的魏徵;另一类谏官善用幽默滑稽的语言进行隐辩,例如战国时代齐威王和齐宣王时期的淳于髡、秦朝秦始皇时期的优旃和西汉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

       一、朱云

       朱云,字游,原为鲁人,后迁居平陵。西汉成帝时,大臣张禹因为做过成帝的老师,被任用为丞相,并封安昌侯。张禹做了六年丞相,年老退位后,成帝对他还是很尊重,赐给他一个叫“特进”的衔头(相当于现在的特别顾问),朝中有重大事情,仍请张禹参与议定。张禹便利用这权势,处处为自己牟取私利。

       朱云是一个小官,他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尸位素餐)。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宝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遵旨上前,要捉拿朱云,朱云不肯就范,两手紧紧攀住殿前的栏杆,奋力挣扎,竟把铁栏杆折断了。后人因以“攀槛、折槛、槛折”等指直谏或形容进谏激烈;以“朱云节”“朱云折槛”称颂臣子敢言直谏,具有非凡的气节。

成语故事《尸位素餐》出自《汉书· 朱云传》,朱云折槛的故事,即朱云向汉成帝直谏,骂那些“吃饭拿钱不干活的朝廷官员为“尸位素餐”。“尸位素餐”指占据着职位,光吃闲饭不干事;有时也用于自谦,表示没做什么事情。 

       二、魏徵

       魏徵 早年值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后入唐太子李建成掌管图籍的洗马官。太宗即位,先充谏议大夫,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每进切谏,虽几次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成语故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魏徵向唐太宗直谏的故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全面地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只相信单方面的意见,片面地了解情况,就不能正确判断。

三、淳于髡 

淳于髡在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滑稽多辩”。淳于髡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尤其喜欢在与人辩论时运用“隐语”。淳于髡的所谓“隐语”,就是富于哲理的讽喻。他在与人辩论和向国君进谏时,经常用讽喻表明自己立场,言辞诙谐、含义深刻,往往令人心悦诚服、点头称是。

和淳于髡进谏有关的成语故事有《一鸣惊人》、《乐极生悲》、《物以类聚》和《不自量力》。

成语故事《一鸣惊人》出自《史记.滑稽列传》,刚继位的齐威王不理国政,沉湎女乐,一时间,“诸侯并侵,国人不治”,国内形势日渐严峻。然而,群臣却不了解这位新君的秉性,不敢进言劝谏。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淳于髡不顾个人的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擅长的“隐语”讽谏齐王。 淳于髡问齐威王道:“大王,国中有大鸟,栖息在大殿之上,三年不飞不鸣,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齐威王胸有大志,只是暂时消沉,并非昏庸无能之辈,淳于髡的讽谏一下子点醒了他,他也用“隐语”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鸣惊人”的意思是一声鸣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常默默无闻的人突然作出惊人的事情。

成语故事《乐极生悲》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从赵国搬来救兵击退楚国进攻,以及劝谏齐威王不要过度饮酒的故事。“乐极生悲” 原为“乐极则悲”,后来演化成“乐极生悲”,意思是欢乐过度,因而招来悲伤之事。

成语故事《物以类聚》出自《易·系辞上》,淳于髡向齐宣王推荐贤才的故事。“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后演变成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意思是说,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 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来。今多指坏人互相勾结。

成语故事《不自量力》出自《战国策·齐策三》,淳于髡劝说齐宣王出兵救援在薛邑受到楚军攻击的孟尝君。“不自量力”意思是不能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四、优旃

优旃是秦国的一位歌舞艺人,其个子非常矮小。他善于用反讽法来向主政者谏言(讽谏)以造服人民。优旃生为歌舞艺人,天性幽默,且深知秦王的为人,因此善于以反面论述来突显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让秦王在玩笑话中,也能体会施政方向的错误。对秦王这种强硬派作风的皇帝来说,是十分有用的。不以正面交锋来指出皇帝的错误之处,而是以反面温和柔软的手段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正是优旃厉害之处。

成语故事《谈言微中》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优旃向秦始皇和秦二世劝谏的故事。谈言:说话;微中:有意无意之间说中问题的要害。“谈言微中”,形容说话隐约,委婉微妙,但切中事理。

 五、东方朔

       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山东德州陵县神头镇。西汉辞赋家,阴阳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

       有关东方朔的成语故事有《各得其所》和《谈何容易》等。

       成语故事《各得其所》《汉书·东方朔传》,汉武帝的女婿昭平君犯了死罪,汉武帝十分悲哀,东方朔以诙谐风趣的形式,劝阻了悲哀。 “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来也表示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成语故事 《 谈何容易》《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上书提出耕战强兵等建议,均未被采纳。为了讽谏汉武帝,他写了一篇《非有先生论》,文中虚构了两个形象:非有先生和吴王。东方朔在这里借非有先生的嘴,说出自己的看法。“谈何容易”本指臣下向君主进言不易,今谓事情做起来并不象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容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国成语】一鸣惊人
成语故事|74.南柯一梦
成语故事丨南柯一梦
汉武帝要杀死自己的奶妈, 听不进别人劝谏, 东方朔三句话成功救下
古人最幽默的一个官职,相声的鼻祖
以反为正,巧进谏言——东方朔:讽谏汉武帝保乳母一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