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一:相关重要会议

1P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9  2)地点:北平

3)内容:通过《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④《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4)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2P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49101

2)内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②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③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3P23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9    2)地点:北京

3)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利机关。

4P27中共八大(成功探索)

1)时间:1956    2)地点:北京

3)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过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经济建设方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4)意义: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 “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未能全面贯彻实行。

②“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路线反映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P3419665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开始。

②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6P4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底    2)地点:北京

3)内容:全会重新确定了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④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5)启示: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的局面;②党有能力纠正自身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党;③任何事情是否正确,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都要实事求是。

7P69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三大)

1)时间:1987 

2)内容: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作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⑤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8P70中共“十四大”

1)时间:199210

2)内容: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汉族要任务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③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一致认为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意义: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②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9P71中共“十五大”

1)时间:19979

2)内容: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进21世纪。

3)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②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

10、关于邓小平理论:

结合所学知识,有哪些国策和决策是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

答: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一国两制”的构想;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战略部署;E、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你应这样与时俱进,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局面而奋斗?

答: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B、努力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专题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新中国的成立

1P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P3开国大典

概况:1949101下午三点,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并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②标志: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54门礼炮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斗争28年。

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A、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是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D、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国际:A、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B、它沉重打击了帝国注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P7抗美援朝: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

3)抗美援朝的部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4)抗美援朝的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历史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6)①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荣誉。③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2P12土地改革

1)土改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1950年,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基本目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5)结果:到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6)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3P21第一个五年计划:

1)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一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1953-1957);十二五计划时间(2011-2016

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初步基础,为求农、轻、重、商协调发展。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4)一五计划的成就: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一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三公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一基地(鞍纲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基本形成)。

4P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2)主要规定(内容):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政治制度。

3)性质(特点):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意义: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5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目的: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②内容:规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起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P24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三大改造的形式:对农业、手工业进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赎买和公私合营的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专题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P27一、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

1P28中共八大:

2P2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大跃进”特点: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②目的:试图迅速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赶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③口号:“以钢为钢,全面跃进”;④后果(影响):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盲目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⑤局面:生成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局面。

2)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②影响: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合“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教训(经济建设注意的问题):要立足于国情,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②经济建设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事实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③制定农业政策要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④经济建设也要保护环境。

4)三农(农村建设)提合理化建议:(具体做法+作用)开设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做好农民的增收增产工作;②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素质;③加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减轻农民负担,促进教育公平;④保护农村耕地如退耕还林,注意环境保护。

P30二、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模范人物及事迹: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2、模范人物的高尚品质: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P33三、文化大革命:

1、原因: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式作出了错误判断;②林彪、江青一伙野心家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企图乱中夺权。

2、时间:1966--197610年)

3、根本目的: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4、开始标志:1966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五一六通知》。

5、全面发动标志: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6、发展:“一月革命”19671月,在张春桥、姚文元等人策划下,以王洪文等为头目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②毛泽东和中央文革小组支持上海夺权,“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③“二月抗争”1967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后来被污蔑为“二月逆流”。④最大冤案:刘少奇冤案。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7、结束的标志:197610月,“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

8、结果: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②③④⑤

9、教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党内民主制度;②加强人民民主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专题四:改革开放

一、P47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倾”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

2、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二、P49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目的: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P52对内改革

1 P52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①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②农村改革主要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率先改革的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④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2P54城市的改革:①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②内容:国有企业的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加强了企业责任制,将企业推向市场。③目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企业制度目标迈进;④结果: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3P57对外开放

1)原因:是为了引进外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根本目的: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3)对外开放的举措: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②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③成立海南岛经济特区(最大的)。④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4)结果: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5)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于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批准我国为正式成员。

5、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他 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党的十二大,他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党的十三大,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5)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6、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

 

专题五:民主与法制建设

11949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奠定了我国民主法制的基础。

3、“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法制受到了严重破坏。

4P63新时期的法制建设:目标:发展社会主要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②新时期的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③成就:A1982年颁布新宪法,规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的有关重大决策有了法律保障。B1986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1979年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又对《刑法》作了较大修订;201151起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5、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③爱国统一战线:社会注意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④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专题六: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P76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②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前提: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3、我国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③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④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⑤西藏自治区(1965年)。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②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③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5、党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做出的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

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先后跨入社会主义社会。(2)实行因地制宜、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从财礼、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援。(3)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二、P79西藏问题:

1P4西藏和平解放:

1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意义: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西藏和平解放说明了什么: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说明新中国时刻把维护民族团结放在首位。

2、西藏的巨大变化

1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3)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内陆与西藏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2007年入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西藏交通业和经济的发展。

3、感想: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西藏的经济迅速发展,藏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宗教信仰得到尊重,达赖集团企图搞“西藏独立”和抵制奥运,不得人心,必然受到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坚决反对。

三、P81“一国两制”的构想

1、最初提出是为解决台湾问题。“一国两制”首先成功运用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2、目的: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地位:是我过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

4、出发点: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5、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6、基础和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7、历史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

三、P82香港、澳门回归

1、时间:

1199771,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

219991220,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2、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 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3、对港澳回归你有何感想?

答: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 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②说明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途径;③这是祖国力量强大的表现,我们应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4、港澳回归说明了什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

5、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上五角星的寓意是什么?(象征着统一,表明港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P83台湾问题

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党的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②基础和前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③基本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放弃武力解决。坚决打击“台独”分裂势力。④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增进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⑤你最想说的一句话: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祖国统一一定会实现。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终将是失败的。

2、党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哪些努力?

答:“一国两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②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③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④两岸实现直接“三通”;⑤大熊猫团团、圆圆飞赴台湾,加深两岸人民的交流;⑥《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实现台湾回归提供了法律保障。

3、海峡两岸关系将如何发展?

答:台湾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将进一步加强,随着祖国大陆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峡两岸最终必统一。

 

专题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P90国防建设

11949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成立,是华东军区海军。

2194911月,中央军委从陆军抽调官兵组成空军部队,刘亚楼任空军司令员。

31966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创建,是战略核导弹部队,核反击的主要力量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4196610月,我国首次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说明中国具备了一定核反击力量,对维护我国安全,保卫世界的和平有重要意义。

5、国防建设的基本国策:科技强军。

6、人民解放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保卫祖国的坚强柱石。

7、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履行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神圣职责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答:积极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风险精神;②努力学好科技文化知识,经济参加体育锻炼,随时准备参军作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③④⑤

二、P95外交成就: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苏联。

2、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①首次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

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③意义:A、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B、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19554月,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召开,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②作用: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建国初,周恩来的主要外交贡献:1953年与印度谈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1954年与印、缅两国总理先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③1954年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④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4)关于周恩来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答:①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总理和外交部长,他总是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②为了新中国的富强和外交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谦虚谨慎,心胸似海。③他善于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寓刚于柔,寄理于情。④他具有丰富的外交经验,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既能从容不迫,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他的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3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说明中国开始真正参与国际事物;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

2)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③1979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美怎样做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两国加强对话与合作,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应信守承诺)

4)中日建交:1972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80年代末中苏关系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1)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会议):

2001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②会议通过了《上海共识》。③意义:这次会议重振地区和全球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亚太经合组织在新世纪获得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至今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组织):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批准我国为正式成员。

 

专题八:科技文化成就

一、P107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1964101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①19704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②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③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④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发射升空。⑤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胜航天员发射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3)感想:为我们国家的强大而自豪。同时也为那些为了原子能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4)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反映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体现了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潮流中的前沿地位;②显著提到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及综合国力,维护了中国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

5)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你应如何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于登攀的精神;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答: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学好基础知识,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学好本领,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将来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3863计划:

1)内容:19863月,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建议下,我国提出了“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2)原因: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去搞高技术的研究,有利于缩小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如果等我国经济发达后再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就会丧失机遇,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高科技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

比如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在网上购物,上课等;生物制药、纳米技术农作物的转基因防治病虫害。

4、网络技术的运用:

上网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同时,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所以我们青少年,应该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二、P1113教育科学文化:

1、教育:

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②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指示,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③提高教师地位,确定每年910日为教师节;④依法治校,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198910月,我国实施“希望工程”。

2、文学:

1956年,我国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文学代表:《青春之歌》、《洪岩》、《芙蓉镇》、《平凡的世界》;②戏剧代表:昆剧《十五贯》、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现代京剧《红灯记》和话剧《茶馆》;③绘画《开国大典》、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④电影:故事片《南征北战》《红高粱》(《红高粱》获西柏林电影节最高奖——金熊奖);⑤电视:故事片《四世同堂》《西游记》。

3、体育:

1)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瞩目。

2)在第23届奥运会上,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了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31959年,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夺得男子单打冠军,是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4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

5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51枚金牌,首次名列世界第一。

 

 

 

 

 

 

 

 

专题九:建国六十周年成就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一五”计划

时期

19531957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

2、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基本形成;

3、青藏高原上的康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

4、武汉长江大桥提前建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71966

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包头钢铁公司;

3、大庆油田;

4、平顶山大型现代化煤矿竖井投产;

5、上海第一台一级大型电子显微镜试制成功;

“文革”时期

19661976

1、南京长江大桥;

2、攀枝花钢铁基地、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

3、大港和胜利油田投产;

4、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世界屋脊西藏羊八井地热实验电站工程动工兴建。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2、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4、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5、京九铁路;

6、三峡工程——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专题十:主要人物

1、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他领导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为争取国内和平不顾个人安危,参加重庆谈判;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迈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了“一五”计划。尽管他载晚年错误地发动“文革”,给党和人民都带来了巨大损失,但他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错。

2、邓小平:

邓小平是挺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的重要指挥者。新中国建立后,在“文革”期间采取措施实行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再度回升;1977年,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1978年他所作的《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报告;在改革开放中,他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港澳回归及和平统一台湾创造了条件。他不愧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周恩来:

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回升,社会趋向稳定;1953年与印度谈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1954年与印、缅两国总理先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1954年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综上所述,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是人民的好总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毛概机考(七)
初二历史下册
2021中考:初中历史《中国现代史思维导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