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青花发色辨别元明瓷器


巅峰收藏  你我共享



元延祐青花(1314—1320)


延祐青花有施青白釉、用国产青料这两个显著特点。

此件的画法采用勾勒点染,减笔没骨,

其用笔富于变化,点线面结合,画面和谐有动感。


元 青花缠枝花卉纹带七宝盖大罐,“延祐型”元青花的标准器


元至正青花(1341—1368)


至正青花,也称“典型元青花”,用源于西亚的钴(苏麻离青料),

在胎坯上绘彩作画,施上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其绘彩变成了鲜丽的靛青色,这就是流芳至今的青花瓷器。

至正时期的青花开创明清色彩缤纷的彩瓷世界之先声。


元至正十一年青花龙纹象耳大瓶,大英博物馆藏



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元末明初(约14世纪)


明初(洪武、建文)青花(1368—1402)


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

细节上,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

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

菊花绘成“扁菊”,花蕊以方格纹表现;

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

明洪武春寿梅瓶

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

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

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

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

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碗-台北故宫


明永乐、宣德青花(1403—1435)


此期所用青料,以苏勃泥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

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

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

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

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明永乐青花加金彩缠枝苜蓿花纹碗-北京故宫


明代永乐青花釉里红龙纹高足把杯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青花三多碗


明正统、景泰、天顺青花 (1436—1464)


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

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明正统青花松竹梅纹罐

明景泰青花八仙庆寿纹罐

明代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明中期青花(1465—1521)


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

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

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

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

花叶似手掌撑开状;

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

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

成化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 


明成化青花秋葵碗


明弘治青花人物碗


明弘治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明嘉靖、隆庆、万历青花(1522—1620)


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

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

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

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

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

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

大器较多。

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

明嘉靖青花仙人葫芦瓶


嘉靖青花双龙纹盖罐


明隆庆青花团龙纹提梁壶-北京故宫


明隆庆青花云龙纹蟋蟀罐


明万历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北京故宫藏


明万历青花梵文莲瓣盘-台北故宫


明天启、崇祯青花(1621—1644)


天启年款器甚少,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

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明天启青花罗汉图钟


明代天启花觚


明崇祯 青花山水昭君出塞笔筒 


明崇祯十三年青花博古图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的市场价格(图)
专家话瓷||曹建文: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的分期与特点(二)
明万历瓷器的鉴定要点
故宫专家解读明代“御窑”背后的故事 有多神秘?
转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华彩乐章
明代青花(釉里红、青花红彩、黄釉青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